观《记承天寺夜游》所感
(2022-09-20 11:11:00)
标签:
感悟成长 |
分类: 个人原创 |
一节凸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课
——观《记承天寺夜游》所感
组织新上岗教师观看课堂教学实录,今天观的是初中语文《记承天寺夜游》。
整节课的教学教者以教学目标为统领,引导学生通过读、写、思、说,完成了课堂教学。首先以图片展示梁衡《秋月冬夜两轴画》导入新课,通过画面,及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学生熟知的苏轼并辅以林语堂的评价简介了作者。然后展开教学:教师范读课文,尤其突出读音与停顿;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读、学生齐读等方式读课文;结合重点词语,通译课文;研习课文:以赏景、析情为主线,按照夜游之始、夜游而赏、夜游情满的行文线索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特别是为强化学生理解,教者有意将文中“如”“盖”去掉,让学生来品味语言,理解作者情感,并辅助与视频、图片等资料,更深一步地理解和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尤其可贵的是教者课堂小结对照教学目标查看目标达成情况;拓展延伸环节提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面对挫折”;在结课时推荐学生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等等课堂上突出师生互动,在互动交流中去学、去悟。
观课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成效不高,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总是缺少一些语文的元素,为什么我们的阅读教学总是将一篇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总在脑海萦绕。单就这节课来看,我认为足以让我们反思与澄清认识的就有很多。如:
语文教学突出“读”。教者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将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关键语段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统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语文教学贵在“思”。“学而不思则罔”,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是思维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贵在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赏景之中出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与作者的身世经历相关,这时教者以视频的方式展现了苏轼坎坷经历,以此展开思考,体会作者情感。
语文教学重在“写”。写的前提是思考,有了思考与认识之后,才能写。因此,教者在“赏景”之时,引导学生结合语段描写画面,锻炼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语文教学难在“说”。有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之后,还要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学生去说。从去掉“如”“盖”等词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都是学生思考之后的“说”。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语言运用。
由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了苏轼笔下的美景,体会了作者欣赏美景时的情感,锻炼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诚然,这节课里让我们学习与借鉴的远不止此。比如以教学目标(标注重点、难点)为统领展开教学,教学目标就是方向,指引着教学;学生课前预习充分,对相关词语等理解到位;抓住关键此句来研习课文;视频、图片相结合辅助教学;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等环节的设计都足以提升我们的课堂价值。
这些,都是语文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缺少了什么?应该改进什么?
2022年9月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