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阅读潜能十妙招
(2022-08-10 13:48: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随笔 |
我们如何引导孩子进入阅读的世界?如何激发孩的阅读潜能?很多阅读推广人都身先士卒,走在前列。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和《说来听听》中提到很多,接触到《书语者》,颠覆了我的很多观念,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这本书里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策略。
成为“阅读者”,才能为孩子树立阅读的榜样;成为“朗读者”,可以为孩子进入阅读打开了一条通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但是,只有成为像米勒那样的“书语者”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米勒在书中谈到了很多招数:
1.规划“疯狂借书日”、“图书馆日”:
在新学期开学初,大家选书然后互相推荐喜欢的书,不合口味可以再选。即便你没有米勒老师的班级图书馆,也可以带孩子去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去体验,或是发动孩子们带书来玩疯狂换书游戏。
当你有条件带孩子去公共图书馆或学校图书馆借阅时,不妨提前规划一下,增添仪式性与计划性。
2.根据读者类型给予特别关注:实质是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读者,即使某个孩子到目前还根本不爱或不会阅读,请将他(她)看作发展型读者,当然,休眠型与地下型读者也要给予充分关注。
3.浸入与示范:就是让孩子沉浸在优良的阅读环境中并得到恰当的示范,这种环境有物理的环境,也许会受各种客观条件所限,但也有心理的环境,尊重、理解与热爱,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首先教师自己要成为一名读者。
教师自己不读书,要激发学生的潜能是非常困难的。如前所述,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在走进你的班级之前,他可能一年都没有读过几本书,他可能只对奇幻类的小说感兴趣,他可能只喜欢军事战争或者游戏……教师要想引导孩子走向阅读的道路,首先要找到他的兴趣点所在,然后对症下药,给他推荐相关的书籍,激发他对阅读的兴趣。
如果你自己没有读过这些作品,你怎么知道这本书是否适合学生读呢?米勒老师非常喜爱阅读,而且读书的面非常广,特别是针对自己所从事的5-6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读了很多适合该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的作品,这让她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游刃有余,可以为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提供完全不同的推荐书单。
4.给予期望、赋予责任:对孩子寄予期望能帮助引导方向,而赋予一定的责任才能实际地转化为行动力,比如每年至少阅读40本书的期望,或是拓展阅读面的期望,都是可以参考的。
无数的事实证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可塑性,你给他的期望值越高,他越会努力地去实践。米勒老师给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一学年读完40本书。当这个要求提出来之后,几乎把所有的学生都吓了一跳,认为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米勒老师不为所动,坚定不移地引领着学生开始阅读。大多数的孩子从来都没有自主选择书籍阅读的经验,很多孩子自己也不知道喜欢什么,不少孩子对书没有兴趣……米勒老师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有一点,设定的目标不轻易降低。结果,班级里绝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任务,有的学生阅读了60多本书,最少的学生也完成28本书的阅读,要知道,在此之前的五年时间里,这个学生基本上没有读过书。
5.不求完美:这是非常重要的心态,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最重要,走在路上最重要,即使一时达不到目标也没有关系,多公开鼓励学生。
沉浸于书中,在书中寻找自己,这是米勒对学生们的期望。她着力营造一种师生互相信任的氛围,读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阅读,而不是设置各种指标,随时随地来考核学生阅读的状况。她经常和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趣事,一起探讨对某本书的看法,以及自己在阅读中困难、一些书读不下去的境况,让学生发现,老师也有和自己一样犯难的时候。当然她对学生读书的类型也有一定的要求,让学生尽量能读到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并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把这些作品串联起来,让学生感到自己读的和教师教的非常的和谐,因而更加激发起阅读的志趣。
6.兴趣导向,给予自主阅读的权利:最大可能地尊重孩子的兴趣,认可学生的阅读选择,主要根据其兴趣(而不是某种既定的标准)来拓展阅读,因为只有兴趣才能转化为真正的内驱力。
学生进入到自己教室里的第一天,米勒就会告诉学生们,他们有充分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开展阅读,不需要和别人的相同。每个人的阅读趣味、阅读基础是完全不同的,要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得让他有阅读的欲望和自主权,而自己决定读什么是最重要的前提。教师自然是教室里最有权威的读者和写作者,但教师不代表权力和控制,而应作为一种知识的来源,在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给予支持。米勒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越多,越能促进阅读的良性循环。没有任何一种单独的读写活动可以像自由自主阅读那样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词汇、拼写、写作和整体学业水平。
7.“偷”时间读书:认真审视每天的时间使用状况,然后想尽办法从原有的惯性作息中“偷”出时间来阅读,偷来的时间往往最让人珍惜。发掘不同寻常的读书地点,也能为阅读增添色彩。
我们整天说时间不够用,但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又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被浪费掉。每一天,学生都有无数的时间浪费在等待集合、乘坐大巴和各种排队上,米勒把这些零碎时间都征作阅读时间,让学生随手带着书见缝插针地开展阅读。结果,不仅班级里良好的阅读氛围形成了,学生在这段时间的捣蛋行为几乎消失了。班级阅读氛围并非来自家具及其布局,而是源于老师对学生读书的期望。我们必须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不论在地铁上还是某个角落。学生无须等待一个完美的环境才开始阅读。此时即是阅读时间,此地即是阅读地点。
8.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
谈起学生阅读习惯不好的问题,教师经常批评家长没有尽到力量。如果我们考虑到很多家长自己就没有阅读的习惯,从来也不读书的现状,这样的批评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要培养阅读习惯,教师最关键,课堂最关键!米勒坚持在自己的课堂上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而且随着学生逐渐学会选书、读书,课堂上自主阅读的时间还在逐渐增加。很多老师总是觉得教学任务很重,没有办法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时间来阅读,但却不明白自己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阅读是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为什么不在教学设计中将其作为首选项呢?确保学生每天阅读的唯一方式,就是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他们读。想确保学生每天都读书,唯一的办法就是看着他们在你的面前读。还有,在每个学生都有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的一面,在集体环境下开展的自主阅读,可以促使大家良性的竞争和互动,把班级整体的阅读氛围搞活。
9.阅读计划、有效记录:帮助孩子妥善做好阅读计划,并教会孩子做有效的阅读记录,不必纠结于通常流于形式的“读书报告”“摘抄好词好句”,可以作为读者与小读者通过阅读手册自然交流。
10.找到你内心的读者:请记住,读者是被读者打造的,帮助孩子成为热诚的终身阅读者,最好的方法仍然是让自己成为一位热诚的读者;每个人都是读者,包括我们自己。
仔细想想,将米勒老师的“书语者招数”一一分解开来,我们也许不能一口气全部做到,但先从其中的两三招做起,其实并不困难。我们对自己也同样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不求完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