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略读课文教学尺度的把握与教学》培训心得

(2019-03-05 17:38:26)
分类: 心得体会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的确,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引导课外阅读,那么,我们的学生仅仅学习精读就是不够的,学生还要学习略读,运用尽量短的时间,尽量快地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旨。

可是对于怎样上好略读课,我却时时存在着困惑。在略读课上,我总是害怕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体会,因而总是不敢放手,略读课往往被我上成了精读课。

今天,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略读课文教学尺度的把握与教学》的培训,聆听了苏立军老师关于略读从理论到实际的分析讲解,感觉有很大的收获。

首先,苏老师从课程、课标的的角度给我们定位了精读、略读的关系,在小学我们需要建构“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教学结构。在精读课上,主要是老师教,要讲得比较细,比较精,是举例子,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我们要大胆放手,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这样,长久的坚持下去,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其次,通过苏老师的培训,对于略读课如何上,我比以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苏老师说,对于一篇具体的略读课文的教学,其教学目标可以大致表述为:认识字词,把握课文大意。

中高年级教师教学用书中,对于略读教学尺度的把握,也有专门的阐述: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因此,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考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苏老师还以六年级的课文《我最好的老师》为例,教我们如何从单元整组去考虑,设计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

最后,高主任对今天的培训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每位老师在进行略读课的教学时,要深入研读课标和各学段目标,把握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要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真正的应用到略读课中。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丰厚的,我要把这次培训所学的教学理念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握好略读课的尺度,把略读课上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