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2019-11-26 09:18:02)
标签:

车轮下的长征

白水洋

鸳鸯溪

分类: 车轮下的长征
本集介绍2014年11月23日至11月24日所见所闻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11月23日离开太姥山镇,当天游览福建屏南县的白水洋、鸳鸯溪景区,晚上下榻屏南县;11月24日抵达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二日行驶600余公里。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沈海高速公路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沈海高速公路霞浦县路段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303省道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霍童溪是福建省"五江三溪"之一,霍童溪由中上游的五条溪水汇流而成,两岸为山区,河流流经长达30公里峡谷,多陡崖且落差集中,在此称作洪洞的地方建拦水坝并发电。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溯溪而上,但见大溪水阔清澈,是发展淡水水产的天然场所。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过屏南县后202省道朝北去白水洋景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202省道一路爬坡,穿行在花岗岩石山之中。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景区门楼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景区位于屏南县,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景区游客中心。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77.34平方公里,拥有世界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来此游客多留下赞美:"天下绝景,宇宙之谜","奇特景观"。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由屏南白水洋、鸳鸯溪、福鼎太姥山、福安白云山组建)组成部分,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是一个宽阔的平底基岩河床,它的形成受岩石特性,地质构造和水动力等制约。由于较为特殊的成因及其特别的地质地貌,白水洋成为了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岩地貌发育的理想场所。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鸳鸯溪溪谷,这条小溪前方汇入白水洋后入鸳鸯溪景区,成就了两处胜景。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入景区大门后,乘坐景区电瓶观光车行3公里,再沿着鸳鸯溪两岸步道步行约1公里至白水洋广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鸳鸯溪全长18公里,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鸳鸯保护区。白水洋古河床是距今万年前地质构造缓慢上升而成。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木栈桥远处即是白水洋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观景亭处是观白水洋上、中、下洋风情最佳位置。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平坦的岩石河床一石而就,在阳光下,洋面波光粼粼,一片白炽,故称之为白水洋。游客可以赤足在水深脚踝处的白水洋广场尽情游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景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面积最大的中洋达4万平方米,最宽处182米,河床布水均匀,水深没踝。经国家建设部组织专家证实,白水洋是世界上少有的浅水广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景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广场波光粼粼,清风荡漾,极度舒适。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中洋这片广阔的水上广场,十里水街,每年盛夏都要在此举办水上运动会。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眺望着碧水缓流的白水洋,波澜不惊,静谧奔来眼底。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场景被称作“天地造化,举世无双”的浅水广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上洋地段河床裸露出冰臼河床风貌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上洋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上洋与平缓中洋的分界线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溪水在此跳跃,形成一条适宜漂游的水道。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业余影师聚精会神将真实影像收纳保存,这些珍贵资料是五年后做博客的宝贵题材。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广场河床平坦,溪水大面积保持在20公分左右,游客可以无忧的涉水到对岸。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从这个方向看过去,溪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色如青黛,真实一个消暑度假的好地方。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从逆光方向看过去,碧水泛着白光,色如白银,格外耀眼。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广场。绿涛唤白浪,山风吹水韵,让人心旷神怡。放眼上洋双龙桥横架两岸,构成了一幅青山、流水、古桥浑然一体的唯美画卷。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景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广场溪水坡向下洋,那里被水流切开一扇大门。左边是鸳鸯溪漂流乘筏处。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直面白水洋广场下水扑眼而来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四周群峰叠翠,林木苍郁,风光秀丽,是旅游人士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中洋与下洋交汇口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广场溪水下行处,平铺河床,保持没踝深度。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花岗岩石材铺就的“矴步桥”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过矴步桥下游,鸳鸯溪将奔流至鸳鸯溪景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的下洋波平如镜,由于河床深浅不一,在日光的折射下,如同多棱的水晶,再加上两岸绿树掩映,整个下洋五光十色,白炽一片,故又称"五彩洋"。对面溪中矗立岩石象一顶明代的乌纱帽,故称“纱帽岩”。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回眸中、下洋接口处的峡门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峡门水深流急,主航道水色与岸滩色彩泾渭分明。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上洋峡口上的木拱廊桥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木廊桥北面的后垄溪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后垄溪是白水洋主要的水源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景区上洋地段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木廊桥横跨上洋,妆点着自然和谐景观。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中洋及白水洋广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上、中、下洋均有石坎天然分割。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上、中洋分割线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绿涛唤白浪,山风吹水韵,让人心旷神怡。白水洋广场河床平坦,水深至脚踝,据说汽车、自行车可涉水到对岸。白水洋这个世界最大的潜水广场值得前来一试。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坡上面的下潭村当年是红军住所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前往鸳鸯溪景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鸳鸯溪景区与白水洋为邻,转过一座山便是景区大门。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 鸳鸯溪是世界地质公园组成部分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鸳鸯溪夹在大山之中,以险峰、幽谷和黄山松为主要特色。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仙峰顶为鸳鸯溪风景区第二高峰,峰上悬崖峭壁,雄伟壮观,黄山松遍布,千姿百态。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博客在鸳鸯溪凌空栈道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在栈道上可以凌空俯瞰鸳鸯溪峡谷。 鸳鸯溪长14公里,附近山深林密,幽静而清净,是鸳鸯栖息的好地方。每年秋季有数百上千只鸳鸯从北方飞来越冬,使这一带溪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发现鸳鸯,故屏南有"鸳鸯之乡"之美誉。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在此沐风、听涛、观景,深感大自然的造化与人工的雕琢完美地融为一体。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抬头苍峰屏峙,低首流水潺潺。满山遍野的原始次森林绿意盎然,辅以丰富多彩的河谷景观。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望挂在绝壁上的栈道,婉蜒曲折,龙腾空中,美不胜收。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凌空栈道俯瞰山下的观景台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石柱峰风声呼啸,须紧紧抓住扶手。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仰望直立绝壁上方天际,探首万丈深渊,身姿随风摇摆,云朵飘逸眼帘,如堕雾里云中。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回望走过的栈道,惊魂未定,心存余悸。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鸳鸯溪凌云栈道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鸳鸯溪凌云栈道施工难度颇大而艰辛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回首巍峨壮观、斑驳剥蚀的石柱峰。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蛇形状栈道绕行蜂腰部。望着千疮百孔的石壁,料想施工工匠是何等的专业。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鸳鸯溪上游的白水洋是宽谷地貎,而下游的鸳鸯溪景区段却是峡谷地貎,这与世界各地河谷上游狭窄下游宽广的地貎截然不同,而且反差巨大。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白水洋最宽处达180多米,下方这段河谷最窄处仅1米多宽,是整条河谷的最窄处。由于这一段溪谷风光很美,故称之为“小巫峡”。遗憾的是体力不支,无力下探峡谷地。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博客在鸳鸯溪石柱峰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两座石堡、石柱相峙而立,貌似一对情意绵绵的情侣,被称之为“比翼峰”。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博客在鸳鸯溪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山林中的步行道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鸳鸯溪景区瀑布众多,比较有名的是这处百丈漈。 百丈漈瀑面落差157米,瀑水飞流直下泻入清潭,掀起阵阵气浪。枯水季节还真无那个气势。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人站在瀑布之下,观一泓瀑水从天而降。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瀑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洁白的瀑水似飘逸的薄纱。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百丈漈瀑石半壁中有个水帘洞,立足洞中往外瞧,瀑布垂于洞前,潇潇洒洒,随风左右飘动,人也觉得仿佛置身在龙宫。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百丈祭水濂洞”颇有特色,它已列为全国五大水濂洞之首。瞧,博客沐浴着仙瀑,闭上双眼呼吸氧吧,一路劳顿便可消于无形。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回眸百丈漈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百丈漈侧后建有登顶洞穴电梯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小天池,并未瞧见鸳鸯、黑天鹅的踪影。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博客身后是喇叭瀑,飞流而下的瀑水,在岩石形状的影响下,跟喇叭的形状相似。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太阳躲入群山,黄昏时节离开鸳鸯溪,驱车20公里至屏南县入住。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11月24日从屏南县出发,驱车250公里前往武夷山市,距离250公里。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今日无景点观光而且时间充裕,故选择县省道行驶,看看闽北大山中的风景。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921县道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大山中宁静的乡村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环境超好,安静无忧,从屋舍观察,村民生活质量蛮高。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915县道是油渣铺面,乡镇、村舍有这样的道路还是很好的。方便村民和物资进出、流动。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大山中人家,致富路通行屋舍。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石源溪畔的古田县旧镇村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这栋屋舍是土木结构,该更新换代了。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这段县道为砂石路,行进时烽烟滚滚,我的朋友受苦了。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建瓯市玉山镇,较大的城区规模。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303省道较县道视线、道路幅宽和管理更上一筹。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弯弯绕行,伴山修建,是省县道标配。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建瓯市崇阳溪泛着银白光泽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崇阳溪上的步行桥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303省道远眺逶迤连绵的群山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237国道旁的武夷山田园风光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之成为著名的产茶区。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公路两侧可见漫山层叠的茶园
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上图:下榻武夷山三日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