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五)

标签:
车轮下的长征白水洋鸳鸯溪 |
分类: 车轮下的长征 |
本集介绍2014年11月23日至11月24日所见所闻

上图:霍童溪是福建省"五江三溪"之一,霍童溪由中上游的五条溪水汇流而成,两岸为山区,河流流经长达30公里峡谷,多陡崖且落差集中,在此称作洪洞的地方建拦水坝并发电。

上图:溯溪而上,但见大溪水阔清澈,是发展淡水水产的天然场所。

上图:过屏南县后202省道朝北去白水洋景区

上图:202省道一路爬坡,穿行在花岗岩石山之中。

上图:白水洋景区门楼

上图:白水洋景区位于屏南县,是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

上图:白水洋景区游客中心。白水洋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达77.34平方公里,拥有世界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

上图:白水洋景区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来此游客多留下赞美:"天下绝景,宇宙之谜","奇特景观"。

上图:白水洋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由屏南白水洋、鸳鸯溪、福鼎太姥山、福安白云山组建)组成部分,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上图:白水洋是一个宽阔的平底基岩河床,它的形成受岩石特性,地质构造和水动力等制约。由于较为特殊的成因及其特别的地质地貌,白水洋成为了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岩地貌发育的理想场所。

上图:鸳鸯溪溪谷,这条小溪前方汇入白水洋后入鸳鸯溪景区,成就了两处胜景。

上图:入景区大门后,乘坐景区电瓶观光车行3公里,再沿着鸳鸯溪两岸步道步行约1公里至白水洋广场。

上图:鸳鸯溪全长18公里,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鸳鸯保护区。白水洋古河床是距今万年前地质构造缓慢上升而成。

上图:木栈桥远处即是白水洋

上图:观景亭处是观白水洋上、中、下洋风情最佳位置。

上图:白水洋平坦的岩石河床一石而就,在阳光下,洋面波光粼粼,一片白炽,故称之为白水洋。游客可以赤足在水深脚踝处的白水洋广场尽情游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景区

上图:面积最大的中洋达4万平方米,最宽处182米,河床布水均匀,水深没踝。经国家建设部组织专家证实,白水洋是世界上少有的浅水广场。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景区

上图:白水洋广场波光粼粼,清风荡漾,极度舒适。

上图:中洋这片广阔的水上广场,十里水街,每年盛夏都要在此举办水上运动会。

上图:眺望着碧水缓流的白水洋,波澜不惊,静谧奔来眼底。

上图:场景被称作“天地造化,举世无双”的浅水广场。

上图:白水洋上洋地段河床裸露出冰臼河床风貌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上洋

上图:上洋与平缓中洋的分界线

上图:白水洋溪水在此跳跃,形成一条适宜漂游的水道。

上图:业余影师聚精会神将真实影像收纳保存,这些珍贵资料是五年后做博客的宝贵题材。

上图:白水洋广场河床平坦,溪水大面积保持在20公分左右,游客可以无忧的涉水到对岸。

上图:从这个方向看过去,溪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色如青黛,真实一个消暑度假的好地方。

上图:从逆光方向看过去,碧水泛着白光,色如白银,格外耀眼。

上图:白水洋广场。绿涛唤白浪,山风吹水韵,让人心旷神怡。放眼上洋双龙桥横架两岸,构成了一幅青山、流水、古桥浑然一体的唯美画卷。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景区

上图:白水洋广场溪水坡向下洋,那里被水流切开一扇大门。左边是鸳鸯溪漂流乘筏处。

上图:直面白水洋广场下水扑眼而来

上图:白水洋广场溪水下行处,平铺河床,保持没踝深度。

上图:花岗岩石材铺就的“矴步桥”

上图:过矴步桥下游,鸳鸯溪将奔流至鸳鸯溪景区。

上图:白水洋的下洋波平如镜,由于河床深浅不一,在日光的折射下,如同多棱的水晶,再加上两岸绿树掩映,整个下洋五光十色,白炽一片,故又称"五彩洋"。对面溪中矗立岩石象一顶明代的乌纱帽,故称“纱帽岩”。

上图:峡门水深流急,主航道水色与岸滩色彩泾渭分明。

上图:上洋峡口上的木拱廊桥

上图:木廊桥北面的后垄溪

上图:后垄溪是白水洋主要的水源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景区上洋地段

上图:木廊桥横跨上洋,妆点着自然和谐景观。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中洋及白水洋广场

上图:上、中、下洋均有石坎天然分割。

上图:上、中洋分割线

上图:上洋峡口上的木拱廊桥

上图:木廊桥北面的后垄溪

上图:后垄溪是白水洋主要的水源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景区上洋地段

上图:木廊桥横跨上洋,妆点着自然和谐景观。

上图:博客在白水洋中洋及白水洋广场

上图:上、中、下洋均有石坎天然分割。

上图:上、中洋分割线

上图:坡上面的下潭村当年是红军住所

上图:前往鸳鸯溪景区

上图:鸳鸯溪景区与白水洋为邻,转过一座山便是景区大门。

上图:

上图:鸳鸯溪夹在大山之中,以险峰、幽谷和黄山松为主要特色。

上图:仙峰顶为鸳鸯溪风景区第二高峰,峰上悬崖峭壁,雄伟壮观,黄山松遍布,千姿百态。

上图:博客在鸳鸯溪凌空栈道

上图:在栈道上可以凌空俯瞰鸳鸯溪峡谷。

上图:仰望直立绝壁上方天际,探首万丈深渊,身姿随风摇摆,云朵飘逸眼帘,如堕雾里云中。

上图:回望走过的栈道,惊魂未定,心存余悸。

上图:鸳鸯溪上游的白水洋是宽谷地貎,而下游的鸳鸯溪景区段却是峡谷地貎,这与世界各地河谷上游狭窄下游宽广的地貎截然不同,而且反差巨大。

上图:白水洋最宽处达180多米,下方这段河谷最窄处仅1米多宽,是整条河谷的最窄处。由于这一段溪谷风光很美,故称之为“小巫峡”。遗憾的是体力不支,无力下探峡谷地。

上图:博客在鸳鸯溪石柱峰

上图:两座石堡、石柱相峙而立,貌似一对情意绵绵的情侣,被称之为“比翼峰”。

上图:

上图:博客在鸳鸯溪

上图:博客在鸳鸯溪石柱峰

上图:两座石堡、石柱相峙而立,貌似一对情意绵绵的情侣,被称之为“比翼峰”。

上图:

上图:博客在鸳鸯溪

上图:鸳鸯溪景区瀑布众多,比较有名的是这处百丈漈。 百丈漈瀑面落差157米,瀑水飞流直下泻入清潭,掀起阵阵气浪。枯水季节还真无那个气势。

上图:人站在瀑布之下,观一泓瀑水从天而降。

上图:瀑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洁白的瀑水似飘逸的薄纱。

上图:百丈漈瀑石半壁中有个水帘洞,立足洞中往外瞧,瀑布垂于洞前,潇潇洒洒,随风左右飘动,人也觉得仿佛置身在龙宫。

上图:建瓯市崇阳溪泛着银白光泽

上图:崇阳溪上的步行桥

上图:303省道远眺逶迤连绵的群山

上图:237国道旁的武夷山田园风光

上图:武夷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之成为著名的产茶区。

上图:公路两侧可见漫山层叠的茶园
待续
前一篇: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四)
后一篇:车轮下的长征---福建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