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实施调研报告
(2019-06-14 08:09:41)分类: 教者感悟 |
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化实施调研报告
南通访学已经结束数月,带着访学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再次进入教学一线,深深感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感,哈尔滨和南方城市教育还存在很大差距,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朴实无华的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让这个原本看起来高大上的教育理念接地气,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和研究中的主要方向。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校“育什么人”,为学校教育指明了方向。随着考试改革的推进,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建构也成为每位校长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了更加深入探索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实施,我通过深入研究校本课程、与学校骨干教师座谈等形式开展了调研,旨在更好的为核心素养落地做好准备。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哈尔滨市南市小学校始建于1957年8月,早在60年代就成为全市四所市重点小学之一,曾是省、市级劳模单位,培养了很多省、市级劳动模范及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建设人才,是一所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贡献杰出的规范化小学。学校领导融合南市小学50余年的优良办学传统和日渐成熟的科学化管理模式,提出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目标。把“快乐南市,幸福一生”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努力实现“建一流学校、创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做一流贡献”的办学目标。
二.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实施现状
我校深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就是学校,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所起的主导作用。秉持着幸福教育这一理念,帮助学生掌握幸福生活,幸福成长的能力,学校注重搭建教育平台、创设教育契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本着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帮助学生具备基本核心素养,为孩子的一生奠定良好根基,幸福一生的原则,学校遵循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注意把日常活动与传统活动统一起来,注重把常规教育与典型教育结合起来,突出月份主题系列化教育,例如三月感恩活动月;四月革命传统教育月;五月份“探索科普,奥秘无限”主题实践活动月;六月“快乐南市,童心飞扬”趣味游戏月;九月向您敬礼——亲爱的老师主题活动月;十月“祖国——我为您歌唱”主题实践活动月;十一月“安全小卫士在行动”主题活动月;十二月“放飞梦想”理想教育月等。从传统教育到优秀品质,从重大节日到日常习惯,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陶情”“砺志”,并形成主题系列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学校设有电子琴、舞蹈、篮球、排球、羽毛球、魔方、书法、卡通画、科幻画、科普等十余个兴趣社团,学校自创舞蹈《快乐童谣》《闻鸡起舞》、《手拉手》、《再见,大眼镜》连年在市区文体展演活动中获奖,学校的篮球、排球连年在区小学生球类比赛中获冠亚军,学生创作的科幻画、科技小制作也多次在全国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我校近几年坚持推进课堂与课程改革,真正转变课堂模式,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能够充分把握教材,适当进行学科整合,抓住教育契机开展文化与行为教育,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宰”课堂,找疑、质疑、探究,一方面,努力创设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一方面,深入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同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设立了多种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从音乐体育美术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作为黑龙江省科普示范学校、黑龙江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早在2001年,我校就率先将科普教育引入课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培养创新素养。学生们在丰富而充实的科普科技活动中,增长了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定科学素养与动手实践能力。
为了寻求一条科学、有序的进行科学素养教育之路,我们编写了校本课程教材——《争当小小科学家》,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既要“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更要“懂科学”、“做科学”。
学生们在《争当小小科学家》校本课上,亲手制作了小小飞行器模型、火箭模型等;还利用重力原理制作了会爬坡的双椎体、乒乓球发射器等。另外,在“金点子”征集活动中。学生们踊跃参加,提出了不撒的墨水,口红粉笔等有创意的点子百余条。如今,学校已形成了“创新创造 动手动脑 自主发展 快乐成长”的科普特色,为核心素养校本化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2011年5月,我校学生参加了由道外区教育局校外办承办的在中央大街举行“创建低碳城市”主题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我校展示的作品是学生们利用冰棍杆、一次性卫生筷子、木板、泡沫板、报纸、集成电路板等废旧物品拼装的各种房屋模型、实用钟表、台灯、玩偶等作品,受到与会领导的好评。在哈尔滨市第三届市民科学素质大赛中,由我校教师和学生组成的道外区代表队展示了师生的风采,经过激烈的角逐,荣获三等奖的好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校创编了校本课程“争当小小科学家”,并将音体美兴趣小组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中,常抓不懈,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还需补充完善更为丰富的校本课程,并将富有班级特色的班本课程引入课堂。
2. 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还需继续深入开展。转变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现有导学提炼模式基础上深入研究。
3. 德育工作参与深度与广度都有待提高。目前学校通过每周主题升旗仪式,不定期德育实践活动等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但参与人数与活动效果还需进一步增强,力争每名学生,每次活动都能受教。
4.教师核心素养同步提升。目前学校少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与实施还不是特别清楚,无法正常开展核心素养教育工作。
四.实施方法与策略
1. 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更加完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课程的开发利用必须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目前,除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以外,重点围绕培养核心素养开发校本课程,特别是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拓展课程更加利于学生参与实践、体悟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2.促使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因此,目前的班级授课方式必须真正转变为一直提倡的“学生是课堂主体”
3. 促使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学生核心素养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内容,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基础上,更加明晰和强调学生的认同感(国家认同感、传统文化认同感)、责任感、自我管理、健康生活、创新意识与能力、国际视野等等,这些内容不是能够教出来的,从而促使学校德育教育方式必须发生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4.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模式的变革。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 教学艺术,课堂调控能力,学会“阅读”课堂,真正关注学生,关心学生思想及隐藏的表现行为等。这就必将加大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力度,改变“说教式”培养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只有教师真正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实施方法,才能真正意义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关系我国未来发展的大事,我校将在“发现发展,点亮生命”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积极落实核心素养校本化,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