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司平处女作《猪嗷嗷叫》谈起
(2019-05-25 12:51:24)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评论与影视 |


导语:关于节奏,有很多阐释。
小说中的节奏艺术,是写小说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小说艺术张力,与节奏常常被评论家一并提起。2019年五月,伴随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有一位大学生娃娃作家李司平的小说《猪嗷嗷叫》,被小说选刊称赞:他是“横空出世,以一篇小说处女作傲登文坛。小说中贫困山村的地理坐标‘中国南方高原’,一语定位,道出新一代写作者胸中的海拔和气象。”被耄耋之年文坛老将王猛大赞。
《小说选刊》主编徐坤如期评价:李司平是一个奇才,《猪嗷嗷叫》是一篇奇文。
《猪嗷嗷叫》就是一篇充满了艺术节奏与张力的优秀小说。
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艺术美之灵魂。相对论变化的结果。
节奏的内涵与外延很多。
基本定义:节奏源自自然界或人文艺术界因变化而发生的丰富演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简称节奏。
具体的阶段性变化例子有:如音乐快慢激烈缓柔、美术韵律、文学作品铺垫高潮结尾等。
人文生活类:秋千荡漾、工作快慢、生活效率、封建社会的悠闲、资本主义的高效等。
自然界类:山川起伏跌宕、动植物生活规律、生老病死、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公转自转等。
另也可解释为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猪嗷嗷叫》小说初期刊登《中国作家》2019年第5期,同期被《小说选刊》选载,这也是转载刊物的特例。
李司平小说处女作《猪嗷嗷叫》获王蒙奇赞
——李司平《猪嗷嗷叫》亮相《小说选刊》
俗知晓小说《猪嗷嗷叫》的魅力,不妨先读一读《猪嗷嗷叫》第一节:
猪走路的时候一点都不好看,尤其下坡的时候,像醉汉划拳。
身负重伤,猪从北方的养殖场一路扭着屁股来到了南方高原的村庄。为什么我要说它扭着屁股呢?因为它是头母猪,托付终身于村民发顺,负责繁衍。这里的繁衍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坚决杜绝好吃懒做之人在脱贫和返贫二者之间不停的循环。这是一个修补短板难以突破的怪圈,一贯如此的事在人为,无论好事与坏事。
年久失修的土坯墙上搭着同样岌岌可危的房梁的破瓦,房檐之下是发顺乱糟糟的家。客台的一侧拢着火塘,火塘中杵着几要尚未干透的柴火棒子,不见明火,冒着浓烟熏着吊在火塘上面无物可装的几个纺织袋。每个可视的角落结着蜘蛛网,蜘蛛网一层层堆积起来,挂满了火塘的烟尘以及蚊虫的尸体。这是一个破败的农家,或者它不曾兴盛过。
自古破檐之下鲜有自视清洁之人,所以刚从宿醉中挺过来的发顺以及他邀请来的酒友惺忪着眼,老岩打着哈欠,二黑朝着院子远远啐出一口痰,被狗吃掉。三人乃臭味相投同病相怜从而惺惺相惜的好友,唯一不同的是发顺在前些年忽悠回来一个少言寡语的媳妇——叫玉旺。少言寡语一定程度上我们习惯将其归类为痴傻,发顺喊——“憨婆娘!”别人也跟着喊:“发顺家的!”一样的后缀:“憨婆娘!”
至少发顺还有一个女人可供他呼来喝去,所以发顺更加神气一些。有理的,他都要呼来喝去。甚至于,昨夜三人大醉之后,发顺揪醒睡梦中的玉旺,为老岩和二黑表演这个节目。绝非周瑜与黄盖,玉旺的一贯示弱和一贯隐忍,不断加重着发顺的这股男子本位的戾气。
“憨婆娘!水腌菜好了没有?”发顺在客台上喝着。前一句喝给二黑和老岩听,是炫耀;后一句喝给村里人听,所以声音很大,因为村子很小。发顺的唯一长处是,贫穷得善于自欺欺人并苦中作乐,基于一无所有,这算是一种乐观。
“好!”玉旺的声音从偏房传出来。玉旺的眼角还余留着昨夜发顺“表演节目”的青痕,此时玉旺伸手朝着一个缺边少角的坛子深处抠。劣质的坛子里盛着大部分发霉的腌菜,所以希望在深处。
当然,今天发顺家有点人样的还有被请来杀猪的黑顺。黑顺是个小老头,焦瘦,干巴。因为没有一处是大的,黑顺在火塘边咕噜噜抽水烟筒的时候,三分之二的脸皮要用来蒙住烟筒口。普遍公认的,黑顺是个没有原则的杀猪匠,将杀猪视为他的一种复仇。黑顺号称方圆十里唯一的也是最精巧的杀猪匠。
以村庄为中心的方圆十里,都是山。
——摘自小说《猪嗷嗷叫》之1.
这一段精彩的开篇,将小说风格全部显示其中。语言幽默,俏皮,叙述中充满艺术张力,小说语言的独特,基本定下了小说风格的基调。我说当下小说是越来越难写,然而李司平却因为一部小说,便奠定小说论坛的定位,天才否?天生小说奇才?
还有最后一自然段的冷幽默:“以村庄为中心的方圆十里,都是山”。这句话前置句是:“黑顺号称方圆十里唯一的也是最精巧的杀猪匠。”应该说,作为普通人,或一般作者会认为,这是一笔闲句,应该可有可无。或是有之不多,去之亦可。
其实真正懂了小说的语言精妙,往往就是这一句,显示出作者的高妙之处。它使小说幽默俏皮风格的统一在这种叙述语境中。同时这一句最大的内涵在于,这个所谓的“方圆十里”不是在夸黑顺,而是在讽刺,是冷冷的讽刺,让人读了不觉哑然一笑。前面已经有许多对黑顺杀猪的讽刺和赞誉混为一体的表述“有点要样”“没有原则”“方圆十里”“最精巧”等等,而这些对杀猪匠黑顺所谓的号称定语,被“方圆十里,都是山”一语,全盘否定。后面情节发展便是对这些号称或定语的全部幽默诠释,成为极大的讽刺。
《猪嗷嗷叫》这篇小说,挺难受的一件事作者写得很欢快,黑色幽默那种的欢快,各色人等纷纷粉墨登场,直击当下生活中的烦乱,呈现生活的痛感。技法成熟,结构稳妥,作者在全文构架、叙述上娴熟酣畅张力十足,支持并赞赏这种现实主义的作品。
——作家网媒体部主任 刘不伟
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小说选刊》特地推出青年作家专号,并设“90后作家小辑”栏目,头题就是22岁的新人李司平的中篇小说《猪嗷嗷叫》,该作由《小说选刊》和《中国作家》同时刊发在2019年第5期。
《猪嗷嗷叫》这篇小说故事幽默诙谐,跌宕起伏,波澜横生。对现实的正面强攻,对政策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对人性的洞幽烛微,对底层的悲悯与宽怀,都证明了这部小说的品质优异。
《小说选刊》主编徐坤把李司平的处女作《猪嗷嗷叫》定为头条,既是对青年作家的鼓励,更是对新人新作的肯定,这正好契合了茅盾先生在给《小说选刊》撰写发刊词时倡导的精神:“披沙拣金,功归无名英雄;名标金榜,尽是后起之秀”。
在发稿的时候,徐坤主编就说李司平是一个奇才,《猪嗷嗷叫》是一篇奇文。果不其然,王蒙先生刚从《小说选刊》读完这篇小说,就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给徐坤写了如下留言:“徐坤文友安好 如你们所说嗷嗷叫是奇文,李司平是怪杰也。告诉我们,脱贫不但是民生工程,更是人心人性文化大举动,牵扯到移风易俗,农村建设,工作作风,乡村党建。开始看起来心怦怦然,无赖无奈,难救难帮,洋相比待宰的猪还令人哭笑不得。天啊。猪至少不会诬赖他人。结尾处的华丽转身,令我雀跃欢呼,一下子,唐代传奇,聊斋志异,欧·亨利,浪漫游仙,拉美魔幻,道法自然,中外荤素全席都上来了。尤其是神秘的女主人公玉旺,一个嘴巴煽得万民欢呼,一群猪都名叫李发康,并且出来个‘我’,管发康叫爸。我都想找个主儿哭爹了……祝贺你才主选刊之政,便如此精彩。天助徐坤,俺们都嗷嗷叫咧!”
王蒙先生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但青春依旧,敏锐依旧,对青年作家的关心依旧。期待李司平在王蒙先生的鼓励下,踏实写作,创作出更多的佳作。
2019.5《小说选刊》卷首语
五月鲜花盛开,五月青春葳蕤。五月姹紫嫣红流金淌玉,五月潜龙腾渊鳞爪飞扬。我们满怀欣喜,隆重推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青年作家专号,将一批英姿勃发的90后作家李司平、李唐、郑在欢、梁豪、小托夫等介绍给读者。
《猪嗷嗷叫》是篇奇文!云南大山深处22岁的傣族青年作家李司平,横空出世,以一篇小说处女作傲然登上文坛。小说中贫困山村的地理坐标“中国南方高原”,一语定位,道出新一代写作者胸中的海拔和气象。四条懒汉与一头扶贫种猪,一个驻村干部的斗智斗勇与隐忍勤苦,故事幽默诙谐,虐浪笑傲,跌宕起伏,波澜横生。对现实的正面强攻,对政策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对人性的洞幽烛微,对底层的悲悯与宽怀,都证明了作者的才华和小说品质的优异。
百合娟秀,相思红豆,燕子归来后。战火中的青春,革命年代的爱情,处处繁华处处锦,寸寸相思寸寸心。《百合花》和《红豆》是茹志鹃和宗璞两位大家在20世纪50年代贡献给文坛的名篇。捧读大师经典,感慨旧时照片,她们的青春美丽和飒爽英姿与小说内文互应,令编辑部里的年轻人百感交集,深深体会到的唯有两个字:高贵!那是人的高贵,作家的高贵,文学的高贵!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青春和梦想引导着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前行。感谢《中国作家》《青年文学》《江南》几大名刊,允许我们同期选发90后作家的作品。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明德致远,来日方长。美哉我青春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青年,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