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东辉
朱东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65
  • 关注人气: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遥远的故乡——孤峰

(2018-10-06 22:27:53)
标签:

文化

分类: 历史与人文
http://s9/mw690/004hBh7czy7oc6LuNT258&690
·从景山方向远眺孤山,近为孤峰河
·孤峰河边后头山,习惯叫茅山,那时山上没有多少竹木,只有芭茅草

       

             我的遥远的故乡——孤峰 

                                                     ·朱东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挥之不去的情结。

  我心中的家乡——孤峰,属于皖南山区较为古老的乡镇之一。孤峰地处泾县北邑,一直是我心心念念的故土。

  我是喝着孤峰河水长大的孤峰人,所以深深的爱着我的故乡。 不能说我的家乡有多美,谚语云:子不嫌母丑。故乡母亲再不美,是我祖祖辈辈繁衍栖息生活的地主是生我养我的家园。不管我家乡不好,那也是心中的根。

  孤峰古老,自宋代至民国22年(1935)以前,一直属泾县仁义乡双浪都,是为很有文化底蕴的乡村。

  因为一座孤山,县志载:此山高数百仞,为泾县西北屏障。山下有九甲王氏居住,坑曰孤坑。九甲王氏居住地村中,为培养后学,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王氏家族曾建著名“梅溪书院”,为培养孤峰进士,举人立下功劳。嘉庆《泾县志》载:“梅溪书院,在孤峰九甲。嘉庆间,监生王夏炎、王百祥建”。

  孤峰九甲村落,还有一条重要古道,史载“为通池、安孔道”(省、国道)。可别小看此道,也是1949年4月,解放军沿江支队副司令李友白率部攻克泾县城唯一的“解放泾县”红色革命通道。孤山顶有座古庙,叫汪王庙,此所谓汪王者,是否是纪念唐代越国公汪华,是否为越国公汪华五十世孙汪伦之先祖?虽未考证,但汪王为史上名臣,汪王庙亦为江南名刹。

  孤峰因座山——孤山而得名。孤山脚下流出一条清澈小河,叮叮咚咚穿街而过。穿街而过的小河上架有一座石头拱桥,把孤峰集镇分为上下游两个部分,上游称上街头,下游称下街头。上街头最有看头的是有一棵大河杨,巨大的树寇遮去半条街。而下街头是沿河的街坊,清一色是民国时期的老房子。这些房子有木板结构,也有砖石结构的老房子,这里大多住着匠人。因为手工业较发达,故而孤峰的经济一直比较好,非农人口也多。因此民间,常常与蔡村两乡之间,相互“金蔡村”“银孤峰”或“金孤峰”“银蔡村”上下较量的排名。

 这便是我记忆中很遥远,也最原始的故乡印记

 小时候我经常站在那条弯弯的石头拱桥上看景色。此桥被称“万年桥”。炎炎的夏日你往小河上游看,在不足两百米的河岸边就是那棵巨大的河杨,这是一种叫不出名字的杨树,巨大的树冠遮蔽了孤峰半条街。在树顶的上空,筑有很多巨大的鸟窝。这是鹭鸶鸟窝。这些白色大鹭鸶,比大鹅还大很多。它们不但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还常常在树上打架,发出嘎嘎地叫声。时常有被打掉下来掉到河里,或者是河滩上。有的还被同类啄得鲜血直流。然而没有人去捉这些掉下来的鸟儿,让它们自得其乐。这些掉下河床的鸟儿在地上挣扎一会儿就又拍拍翅膀快乐地飞翔上天,或者又回到树上和它的老冤家继续嘎嘎地斗殴。而那些在树荫下洗衣服的年轻的或年老的女人们,根本不管这些闲事,只想着洗她们的衣服,那叭嗒叭嗒的棒槌声,在小河流水中或是树枝绿荫之间此起彼复,那此起彼复的捣衣声悦耳的让人心醉。尤其是在树影婆娑的月色之夜,清凉的月光下那些年轻的小女人们一边搓洗着衣衫,一边谈着自家锅大碗小,一边吃吃低声话着他人的家长里短咯咯咯清脆笑声,可以清晰地传遍半条街。那是怎样一幅家乡月光美景啊。我到城里上班多年以后,还时常记忆起这幕幕故乡田园牧歌式的情景。

 那棵大杨树的主树干非常粗,五六个大人都合抱不过来。从沧桑的粗黑的皮表层推算至少有500年历史。树根粗壮,黝黑苍老,弯弯屈屈伸出很长很长,伸进河沙或土壤里,说明它的深厚底蕴,而面朝河水的树根,则长年被河水冲成了一处小小的回水湾。回水湾平时水波静静,打着小圈圈,那些狰狞如虬龙爪子的树根,深深地插入河水中。小鱼儿便在水中树根间快活地自由游来游去。

 我七岁时候,就在那棵大树下的回水湾学会游泳。河水清澈,很清凉但是水不深,往日也只齐我的小肚子,最深时也不过齐我脖颈。河水慢悠悠清澈澈流着,并发出叮叮咚咚的水流声。映落在水中碧蓝的杨树影在流水中晃悠,一扭一扭呈波浪式浮动。小鱼儿乘机在我们小把戏肚皮或是大腿间游来游去。那些调皮捣蛋的小鱼儿,会突然在我肚皮啄一口,吓得一点也不疼,痒痒的怪舒服。我们小孩子呢,如捉迷藏似的,双手在水里想逮它们,小鱼很狡猾,一扭身子便藏匿到深水树根间躲起来,我们自然逮不着,虽然逮不着,但我们要的就是个乐子。

 我的姑母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老人家生有一个孩子,不幸幼时即夭折,此后一辈子没有再育,没有小孩的老人是孤独的,就越发对小孩子疼爱有加。所以我们这些个内侄,就是老人家心头肉,生怕我们下水有个什么闪失,从不允许我们下河洗澡。记得有一次老人家不知从哪里听到我下河的消息,也不和我母亲说,就乘我在水中不注意,从大树根发出的小枝上折下一根,大声喝我,小鬼你给我上来!上来!那脸色铁青,眼睛发出很凶的光。她是真生气了。看那样子非一棍子打死我不可。我们都爱她老人家,更是敬重老人家,我长那么大是头一次见她发那么大火。后来我乖乖的上了岸,我心中充满了恐惧。可是她一见我上来立即咧嘴笑起来。原来老人是吓唬我的,她甜甜地一笑,疼爱地把我的湿湿的小短裤牵牵。立即恢复了老人往日的慈祥。

 从百年大河柳沿河向上行,便是林业村(时称林业大队),古名“九甲”,是琅琊王王氏祖居地。据清嘉庆《泾县志》记载:九甲属双浪都三图。每图划为十甲,当年三图,从一到十甲的甲长都姓王,全是王氏后人。如一甲长名王世金,……九甲长王兴顺,十甲长王希文。属名门望族,后来王氏,是东晋琅琊王后裔,即东晋王导与王敦后裔。这在《琅琊王氏族谱》记载。孤峰王氏很牛,史上曾出了五个“百万”,其中四个“王百万”,只有九甲向西的山涝的殷家坑,出了个做伞的“殷百万”。据传,殷王百万,曾为了扩大生意,互相抢九甲村头一块枫树档一处风水宝地,殷王两家“百万”打起了官司,互相上告到县衙,两家“百万”打官司,结果两败俱伤,自然也不了了之。只为后人留下一段空间美好的故事,也是一段很伤感的往事。

此为“万年桥”上的上街头故事。

那下街头的故事,很现实,很有趣。

孤峰石桥的沿河下游,是为我们习惯称的下街头。那里又是一番景观。小河两岸是排排老房子,它们的建筑年代参差不齐。但听老人说大多是建于民国初期。房屋有是砖瓦结构,有的是结构。街房门齐刷刷地沿河而立临河的房屋景观,就如乌镇或是西塘那样的河沟两边排排老房景观差不多。那时孤峰是一个手工业相对活跃的小镇,经济比较活跃,被称为“金孤峰”,说明孤峰当年在泾县的经济地位。各色匠人清一色集中在这小河两边。有木匠,竹匠,铁匠,伞匠,甚至还有算命的先生。

这里是孤峰经济繁荣集中的地方。那些闷头砍斧的木匠的嘣嘣地敲击声,闷闷响;竹匠呢,除了破毛竹时竹节啪啪的爆破声响大,基本上是静悄悄地编织着竹器活;只有那热烘烘的铁匠铺子当当当打铁声,又粗又大又响,声音传遍整个孤峰集镇,但是从来没有人对他们制造的大量噪声提出抗议。乡邻们说,铁匠轮大锤,没有响声怎么叫铁匠铺子呢?这就是我纯朴的家乡人。

 这些匠人中要特别介绍一位伞匠,他叫牙龙。伞匠牙龙长着一幅长长的脸,短发,一排大黄牙还有些向外飘。他也住在河边。我们常常会看见在他家门口,大太阳天的曝晒下,看见他一个人穿一件脏兮兮的白大褂,给伞胚子上工黄漆或是红漆。他在一大堆还没有漆的伞胚子中间,时不时地从夹筐中抽出一把架到木杈上,很熟练地把抹布向油筒里沾一下,而后立即把伞胚子转动地飞快,手在白胚上上下磨动。很快白色的伞胚变了土黄色或是红色的了。他每次这么完成一把胚伞上漆,便放松地蹲下来歇一会。习惯地从上衣口袋里抽出一支当时最便宜的“大铁桥”香烟、有时也抽“玉猫”牌的,便两眼有神地看着河坎下面流动的河水,很有意味的深深吸一口,而后又慢腾腾地吐出一个个烟圈圈。然后龇着黄 牙笑眯眯的享受着香烟的快感。我想那会儿牙龙的愉快恐怕连皇帝老子也没有他幸福。可惜的是现在已经不知他到什么地方逍遥去了。

 介绍了牙龙,就不能不说一下小五子。小五子是个瞎子,但不是一般瞎子,他是个算命先生。应该说算命很灵验据说在我们北乡一带很受欢迎,名气不小。因为名气大,不仅算本地人,四乡八邻的人都慕名来请他算命,看“八子”

有一次,一位外乡母亲带着一位未出阁的黄花闺女算命。那丫头已多日茶饭不香,没有味口,本来很滋润的小姑娘,却越来越瘦。

母亲非常着急,生怕女儿得了什么怪病,于是请小五子算算。

进入河边的小五子家,那母亲便急急地说明来意。小五子便扯扯衣服,牵下袖子,挺直了身子。他一本正经,坐在那儿显得很严肃。然后正儿八经地操起那把很有些年月、已经破了皮的胡琴,埋头先试试琴弦声音,然后他隆咯哩哩咯隆地拉一阵。那拉琴的动作,很夸张,显然没有经过正规琴师调教。母女俩一直盯着他,急着听他的下文。这时,只见小五子,却将两眼故意卖关子似向天上神秘地翻翻,而后又低头神秘兮兮地一阵沉吟,就慢条斯理地神秘地一笑,好啊,你丫头八子好啊。他并不笑,侧着耳朵,听母亲或姑娘反应。

那母亲笑起来,是哦,我丫头可是我心肉啊。

小五了一听,来了精神。接着是哦呀一声,我说嘛,你丫头肚子里

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听到这里,那十八岁的姑娘大惊失色,立马拉起母亲手就走。说,妈,把算命钱给他,我不要算了!可是她妈妈见女儿这样,一脸的发蒙。说,小五子先生还没有说完,你急什么?

丫头急地说,妈,我回家对你直说吧!弄得母亲正在莫名其妙时已被女儿生生拉出了门。原来女孩子与当地一个相好的恋爱,已经怀了身孕多时,她不吃不喝,身体消瘦,原来是怀孕反应。

那个时候乡村民风还比较纯,未婚先孕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算命钱事小,名声事大。姑娘不能让瞎子把这件当时认为天大的丑事出来。让她今后如何有脸面在家乡过日子?她让母亲付了算命钱就飞快地跑了。女孩出门就说,真是神了,这个事也能算出来!于是瞎子小五子是“神算子”又出了一次大名。

其实,后来大家才知道,他讲丫头肚子里有货是讲她脑子好使,“货”这个字,是算命先生的常用语言表达,就是说点子多或聪明的意思。小五子,怎么也想不到这一次却歪打正着。因为,小姑娘怀孕也是肚子里有“货”啊。

小五子不仅会算命,他的民间小曲调唱的也很有味道。那都是一些快要失传的民间情歌。应该是真正的国粹。我在这方面对小五子特别感兴趣。我是喜欢写小说的人,免不了将来小说中会涉及到民风民歌题材。我想将这些民歌揉进小说中,一定会增加小说色彩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我的一位朋友的引荐下,我找到小五子,和他谈起买他小曲的意向。他要三块钱一首,然而当时工资水平本来就不高。我说两块一首,他勉强答应了。方式是他唱我用录音磁带录,如果他唱的不满意我可以叫他重唱再录。当时我录了《十二月调情》、《手扶栏杆》、《探妹》等等。后来我叫他唱《十八摸》。

 我知道这虽然是民间荤段子,但我认为是真正的国粹。记得民国初著名小说《孽海花》讲到名妓赛金花为客人唱这首歌时也没具体的歌词。所以小五子会唱,我可不能失去这个机会。但是他不唱,我问他为什么不唱,他说不敢唱。他说,这小调太荤怕影响不好,文革时他就是因为唱过这首小调挨过群众专政队的批斗,至今他都胆寒。于是他说我给你唱《吕洞宾戏牡丹》吧,说着说着他就衣衣呀呀地哼起来,那婉转清丽的调门真是好听极了。那腔调至今还印在我的头脑中。但是问题出在价格没有谈好。他说唱这个伤人,特别是损嗓子,他当年唱过一次半个月嗓子都痛,水都不能喝,所以要五块钱一首,他说就等于我给人算一次命的价。我认为贵了,也可能不相信他讲的话,或者认为他夸大其词,故意卖关子。所以就没有录成。想不到后来他死了,我至今都万分后悔。要是现在,就是五十元,或是一百元我也会买的。这成为我永远的遗憾了。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每一次回家,经过小石桥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向上游看一眼,大树影子也没有了。它已经在文革的时候被那些文革造反派们砍了。有人说这是孤峰的一棵神树,自从神树被放倒以后,孤峰境况愈下,企业也倒了,不该迁出的工厂也迁走,竹器社,铁匠店,伞店等等手工业基本都萧条了。小五子死后街上也没有本地的算命先生了。

 孤峰曾经的火红不再火红。曾经与蔡村镇经济并驾齐驱的“金孤峰”或“银孤峰”排名,依现在的经济状况,或金银铜铁锡化学排名,经多年的衰落,孤峰恐怕连“锡”字辈也粘不上边了。

 再看看原先小河,虽然还没有断流。但是,原来那么清澈欢快的叮叮咚咚的小河流不见了,河床到处是生活垃圾,白色污染遍地都是,垃圾丛中生长着各种乱七八糟的杂草。剩下这条细细弯曲的河流在垃圾和杂草间委屈地呜咽,低沉地流淌。每每看到这一幕幕破败的家乡景象,我只能在内骨子伤心流泪,让我时刻怀念那逝去的遥远的故乡。我的故乡何日才能恢复往日田园牧歌式的美景呢。

 那棵大杨树没有了,孤峰从此没有了自然遮蔽毒太阳的绿荫。家乡的河杨故乡的保护神啊。再看看天,虽然还是蓝蓝的天。过去那些自由自在飞翔的白色鹭鸶到哪里去了?我只能望细细地小河水兴叹,再过去大树遗址,现在已是一遍乱石杂草滩,回水湾嘛,更是早无踪影。孤峰,我亲爱的家乡,看到这些情景我能说什么?我站在石桥上只想引用古代一位大诗人感叹来形容我可爱的家乡:“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就是我为之沧凉而忧伤的昔日故乡。 

 

 

 http://s8/mw690/004hBh7czy7nDO9BBj197&690

http://s14/mw690/004hBh7czy7nDO8uv134d&690

http://s10/mw690/004hBh7czy7nDO8S20he9&690

http://s12/mw690/004hBh7czy7nDO98E5R5b&690

http://s6/mw690/004hBh7czy7nDO9r6q925&690

http://s1/mw690/004hBh7czy7nDO9eicM80&690

http://s15/mw690/004hBh7czy7nDO9vDEG0e&690

http://s13/mw690/004hBh7czy7nDO9VE9Cbc&690

http://s8/mw690/004hBh7czy7nDO9Y6az57&690

http://s11/mw690/004hBh7czy7nDO9QTZUca&690

http://s12/mw690/004hBh7czy7nDO8Ha558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