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东辉
朱东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65
  • 关注人气: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泾县孤峰“王”与船形地的传说

(2014-02-09 21:49:51)
标签:

文化

分类: 小说及散文

泾县孤峰”与船形地的传说

                                

                                                 王  直   朱东辉

    孤峰过去的林业村(现并为孤峰村),在史上的保甲制时代称为“九甲”,这里孤峰王姓居多。这个王姓家族属于泾县名姓“十三王”之一。

    孤峰王家很有来历,她的历史文化渊源也很深。

    九甲祠堂、三甲门楼都是王姓子孙祭祖和奉祀南唐三圣的地方。除夕之夜王姓后裔的灯笼会和正月十五南唐三圣庙会都从这里开始。

    孤峰王氏宗族是泾县十三王之一,泾县历史上曾经有句谚语:“雷打上坊沈、火烧下坊杨、水毁纪村卫、吓死孤峰王”,沈、杨、卫、王系泾县北乡地区四大姓氏家族。还有孤峰历史上出了五个“百万”,其中四户是王姓 “百万”和一户殷姓 “百万”。何谓“百万”?这可不是随便说的,而必须是朝庭也就是说,国有难事,必须能向朝庭能进贡“百万”,方可获此殊荣。孤峰“王百万中算老六和老十(即六甲和十甲分支)最富。

   “火烧王百万”的故事就是十甲“百万”为显耀自己富有,在十甲门楼广场盖了一个六爪金銮殿。殷姓子孙则以制作竹伞为生。王殷为了显示双方各自势力,双方争夺九甲村头东南方向一块风水宝地——船形地而引起的一场官司。

    这块船形地面积有十余亩,左右两侧有溪水流过。东侧溪水发源于乌龟岭南侧溪水发源于殷家坑罗汉头山脉。两溪汇合于九甲村头,形成了一块像黄田洋船屋那样的船形。船形尖头有一棵参天枫树立于中央,恰似一根大船桅杆,人们称这里为“枫树档

    说到乌龟岭的溪水,自然让人想起孤峰到县城必经地一处驿站叫“正德茶庵那是代表孤峰王家乐善好施的建筑。正德茶庵正殿五间,进入此门后由东侧边门进入大殿,这里供奉着祖先:唐时王镗、王夔、王淦三圣。正德茶蓭由王氏家族兴建,下正殿台阶,两厢天井处是古柏参天,台阶下方供过往行人喝茶的地方西侧是韦驮殿和观音阁,坐西朝东,两厢是书房和卧室。紧挨大殿便是跨越孤峰至泾县的官道,王氏家族奉积德行善,便在官道上盖了五间的凉亭供行人避雨雪、躲烈日,并免费休息供应茶水。因此正德茶庵美名远扬

    正德茶庵虽然叫“庵”,却没有和尚尼姑,也没有道家。王氏家族只派了一位年长的老人王保林,常年在这里看守每天清晨,老人提桶打水,从早到晚茶水不断,这茶很好喝。香甜可口。原因为,一是乌龟岭的清泉水好,二是乌龟岭的茶叶清香。当时间有这种说法:“乌龟岭的茶乌龟岭的水,出了乌龟岭就变了鬼。

    正因为这样,船形地成了块风水宝为此王两为了谋取此地还打了一场官司。

    王、殷两户百万相互告御状,殷百万状告王百万谋反私盖金銮殿王百万状告殷百万谋反屯兵养马。两族互不相让。在封建时代,盖金銮殿也好,屯兵养马也罢,都是杀头的死罪。这事影响太大,震惊了朝庭。双方得知朝庭要查吓得连夜处理。

    王百万动用千百名砖木民工,一夜之间拆了金銮殿,还在相互五里地的旧家村盖了半边街,至今半边街遗址仍存,并在金銮殿原址挖了一口塘,称“十甲塘”。而殷百万却动员子孙利用当地盛产毛竹,削制伞骨,工人制伞骨必须在三脚架上操作,所以殷百万称屯兵是削伞骨工人,养马则是竹制三脚架古人云“青梅竹马”,所以这三脚架就代表马。

    结果,王殷两家御状官司自然不了了之。王氏家族依仗人多势众,在枫树档建造了四簾槽,开辟为生产“三六表纸的作坊,三六表每小刀36张,故称“三六表”现在又称“土纸”,以嫩毛竹经石灰腌原料,再经打浆、捞纸、晒纸等工序生产而成。过去多用于祭祀、学生习字、卫生用纸等等。 后来王氏将所建纸槽称为船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