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经》第一卷 南山经.第三经

(2016-06-24 13:19:05)

                    南山第三系:天虞山

 

 



  南次三经之首,曰天下虞山[1],其下多水[2],不可以上[3]

注释:[1]天下虞山:“天下虞”是duai  sho ye的音译,指打雷爷。打雷爷山今称雷公山,在贵州雷山县。

      [2]其下多水:指且舍民的氏族。其舍民即苗民,有山东地区迁徙而来。

      [3]不可以上:夏族的边远地区。

译文:南山第三系列最西边的山是雷公山,是且舍氏族生活的地区,是夏族的边远地区。

 

                             祷过山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1]。其上多金玉[2],其下多犀、兕,多象[3]。有鸟焉,其状如鵁而白首[4],三足、人面[5],其名曰瞿如[6],其鸣自号也。泿水[7]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8],其状鱼身而蛇尾[9],其音如鸳鸯[10],食者不肿[11],可以已痔[12]

注释:[1]祷过山:指通道山,又称八十里大南山。

      [2]其上多金玉:西边生活着菁夷。

      [3]犀、兕,多象:寻江、私黎江、都柳江氏族。

      [4]鵁而白首:东边的城步氏族。

      [5]三足、人面:外来的定居氏族。

      [6]瞿如:指且奴,即且舍民。由山东迁徙而来的苗民。

      [7]泿水:指融江。

      [8]虎蛟:指濮族。

      [9] zhe)身而蛇尾: 江边的氏族。   

      [10]鸳鸯:融江河畔。

      [11]食之不肿:古老的僮族。

      [12]可以已痔:夏国夷人的大支系。

译文:由雷公山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叫通道山。山的西边生活着菁夷氏族,南边生活着寻江、私黎江、都柳江氏族。有一群人,是东边的城步氏族,是外来的居民,名叫且奴,他们自己也这样称呼。融江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入海中。那里生活着濮族群体,是江边的氏族,住在融江河畔,是古老的僮夷,是夏国夷人的大支系。

 

                             丹穴山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1],其上多金玉[2]。丹水[3]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4]。有鸟焉,其状如鸡[5],五采而文[6],名曰凤皇[7],首文曰德[8],翼文曰义[9],背文曰礼[10],膺文曰仁[11],腹文曰信[12]。是鸟也,饮食自然[13],自歌自舞[14],见则天下安宁[15]

注释:[1]丹穴山:指真顶山,今称真宝顶

      [2]其上多金玉:西边住着资夷。今称资源夷。

      [3]丹水:指真水

      [4]渤海:指湘江湘江,濮语读沘湘(hang,被谐音译为渤海了。

      [5]鸡:指广原,即广西

      [6]五采而文:指东北部水源地。五即武,指北方;采即且,指东方;文即汶,指水。

      [7]凤皇:指润泽之乡。

      [8]首文曰德:东边的河叫英德。今称连江。

      [9]翼文曰义:北边的叫营水。今称潇水。

      [10]背文曰礼:南边的叫嶷li)水。今称贝江

      [11]膺文曰仁:永水叫惹水。今称永明河。

      [12]腹文曰信:富水叫信江。

      [13]是鸟也,饮食自然:这些河流都发源于江永。自然,指浙惹,即江永。

      [14]自歌自舞:自歌,指道县的古名江城;自舞,指江华。

      [15]见则天下安宁:那里还有一条较长的宁河。(指宁远河)。天下,指较长的。

译文:由通道山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叫真顶山,西边生活着资源夷。水发源于这座山,向南流入黄沙河。那里有许多河流,是广原东北部的水源地,称为润泽之乡。东边的一条河叫英德;北边的一条河叫营水;南边的一条河叫嶷水;永水叫惹江;富水又叫信江。这些河流,大多发源于江永、江城、和江华。那里还有一条较长的河流叫宁水。

 

                             发爽山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1],无草木,多水[2],多白猿[3]。汎水[4]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5]

注释:[1]发爽山:指天明山,今称阳明山

      [2]无草木,多水:移民部落氏族生活的地区。

      [3]多白猿:生活着土家氏族。“白”读音为“土”,猿,“夷”的谐音。

      [4]汎水:指天水

      [5]渤海:指湘江。

译文:由真顶山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叫阳明山。那里是移民部落氏族生活的地区,生活着土家氏族。水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入湘江。

 

                             旄山

 

 

 

  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1]。其南有谷[2],曰育遗[3],多怪鸟[4],凯风自是出[5]

注释:[1]旄山之尾:指冠山之南即今耒阳。

      [2]谷:指国家。

      [3]育遗:指钺阳后称耒阳国。钺是种田工具,又称耒耜

      [4]怪鸟:指桂僚。

      [5]凯风自出:衡山南面的平坦区域

译文:由阳明山往东四百里,到达之南那里有一个国家,叫耒阳国,着桂僚氏族是衡山南面的平坦区域。

 

                             非山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1]之首,其上多金玉[2],无水[3],其下多蝮虫[4]

注释:[1]非山:指屏门山,武功山。实际介绍山边的屏乡,今称萍乡市

      [2]金玉:指龙台夷。

      [3]无水:指屏乡氏族

      [4]蝮虫:指濮族。

译文:由冠山往东四百里,到武功山的西西面住着龙台夷和屏乡氏族,东面着濮族。

 

                            阳夹山

 

 

 

  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1],无草木[2],多水[3]

注释:[1]阳夹山:耶且山的音译,指大高山,今称上高县

      [2]无草木:移民部落区域

      [3]多水:住着青云濮

译文:由武功山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叫上高山。那里是移民部落区域,住着青云濮

 

                             灌湘山

 

 

 

  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1],上多木[2],无草[3];多怪鸟[4],无兽[5]

注释:[1]灌湘山:指赣湘山,实际指南昌市。赣湘指鄱阳湖。

      [2]多木:住着梅岭氏族

      [3]无草:移民部落氏族

      [4]多怪鸟:住着赣僚

      [5]无兽:北方氏族

译文:由上高山往东北五百里,有座山名叫赣湘山。那里住着梅岭氏族、移民部落氏族;住着赣湘僚和青云部落氏族。

 

                             鸡山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1],其上多金[2],其下多丹雘[3]。黑水[4]出焉,而南流注于海[5]。其中多鱄(tan)[6],其状如鲋而彘毛[7],其音如豚[8],见则天下大旱[9]

注释:[1]鸡山:指角山,原读音为qu,被译为ji音。今鄱阳县城。

      [2]金:指场镇氏族。

      [3]丹雘:指塘湖氏族

      [4]黑水:指桂江,读为赫水和黑水今称长江。

   [5]海:指鄱阳湖。

      [6]鱄语:指夷。团,指水塘。

      [7]鲋而彘毛:湖区的种植苗族

      [8]其音如豚:住在团林

      [9]见则天下大旱:是那个地区的王族。大旱,即达罕,指王。

译文:由赣湘山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叫山。山的西边场镇氏族,山的东面塘湖氏族。桂水从这里流出向南流入鄱阳湖。那里生活着夷,是湖区的种植苗,住在团林,是那个地区的王族。

     
                                                              

 

                             令丘山

 

 

 

  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1]。无草木,多火[2]。其南有谷[3]焉,曰中谷[4],条风[5]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枭[6],人面四目而有耳[7],其名曰颙[8],其名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9]

注释:[1]令丘山:指丘山,濮语读音为浮梁今景德镇浮梁。

      [2]无草木,多火:苗族部落,住着桂苗

      [3]谷:指国家。

      [4]中谷:指国。中,在此按濮语语音读为to,指陶

      [5]条风:to fei,指陶盘,在此指所有陶器

      [6]枭:指谢人,这里将归为苗族。

      [7]人面四目而有耳:定居的苗族部落四目读补蒙,有耳读巴莱。

      [8]颙:指罗姓氏族。

      [9]大旱:指达罕,即王族。

译文:由山往东四百里,有座山叫浮梁。那里是苗族部落,住着桂苗。南有一个国家,叫国,这里出产陶器。有一群人谢人定居的苗族部落氏族称为罗姓氏族,他们自己也这样称呼,是那个地区的王族。

 

                             仑者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1]。其上多金玉[2],其下多青雘[3]。有木焉[4],其状如榖而赤理[5],其汗如漆[6],其味如饴[7],食者不饥[8],可以释劳[9],其名曰白咎[10],可以血玉[11]

注释:[1]仑者山:指星江山,今称婺源。

      [2]金玉:指漫岭氏族。

      [3]青雘:指东山氏族。今称东升氏族。

      [4]木:指苗民。

      [5]榖而赤理:这个国家星江

      [6]汗如漆:称雄于东部。

      [7]其味如饴:东南诸

      [8]食者不饥:古老的首脑氏族。不饥,指博贾首脑氏族

      [9]可以释劳:夏国的私那氏族。

      [10]白咎:指白苗,读音为婺纠

      [11]可以血玉:夏国的谢夷。

译文:由浮梁往东北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叫星江山。西边住着漫岭氏族,东边东山氏族。那里有一支苗族,是这个星江黎,称雄于东部、东南诸,是古老的首脑氏族,是夏国的私那氏族,名叫婺纠,是夏国的谢夷。

 

                             禺槀山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槀之山[1]。多怪兽[2],多大蛇[3]

注释:[1]禺槀山:指阴康,又称北强、武强后称淳安,遗址已淹没在水中。

      [2]怪兽:指阴康氏属夏族的阴康部落支系。怪,指北。

      [3]大蛇:指泰氏族泰州移民

译文:由星江山往东五百八十里,有座山叫武强山。那里住着阴康氏族,住着泰氏族

 

                             南禺山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1]。其上多金玉[2],其下多水[3]。有穴焉[4],水出耴入[5],夏乃出,冬则闭[6]。佐水[7]出焉,而南流注于海[8],有凤皇[9],鹓雏[10]

  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下虞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11]祈,糈用稌。

注释:[1]南禺山:指灵川山,今称富阳市

      [2]金玉:指金姓夷。

      [3]水:指薄姓夷

      [4]穴:指国家,在此指集肆

      [5]水出耴入:薄姓氏族建立的集肆

      [6]夏乃出冬则闭属夏僚建立的分支部落闭,属于;冬则,分支部落。

      [7]佐水:指北水,后称北洋溪、白洋溪

      [8]:指指富春江

      [9]凤皇:指灌溉。

      [10]鹓雏:指饮用。

      [11]白狗:指毛珪,一种代替祭词的玉器。

译文:由武强山往东五百八十里,有座山叫灵川。西面金姓夷,东面薄姓夷。有一个集肆是薄姓氏族建立的集肆,属夏僚建立的分支部落北洋溪从这里流出,向南入富春江。这条河水可以灌溉,也可以饮用。

       综观南山第三系列,从雷公山到灵川,共有十四座山,蜿蜒六千五百三十里。这些山的山神皆为僚族居民的形象。祭祀这些山神时,用一毛珪作祭词,食品用荞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