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以大班主题活动《好朋友》为例 幼儿园“去小学化”要求我们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前教育的特点,而《指南》作为幼儿发展的指南针,需要每个幼儿老师学会灵活运用,那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怎样才能让《指南》真正成为工作的好伙伴?我们以大班主题活动《好朋友》为例,一起来探寻有效的方法。 首先,根据所选定的活动主题,在《指南》里面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再根据该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与延伸。大班主题活动《好朋友》,我们先在《指南》里找到大班关于人际交往的目标有:“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交新朋友”,再思考该目标所能进行的活动有哪些,进行扩展延伸。例如从目标中结合幼儿现处于大班,可以发现:此内容是从已有经验到新体验的过程,为小学做准备。因此可以将大班《好朋友》的活动内容可以更细化为: (1)有自己的好朋友,经验的分享与概况(幼儿分享,老师进行概括提升); (2)有交朋友的经验,尝试交新朋友与反馈。 其次,结合主题我们发现社会领域的活动设计需要教师进行设身处地的思考,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在情感上与幼儿的情感相碰撞。因此在确定了活动主题之后,设计活动内容时,教师可以反过来问问自己:“你认为什么才是好朋友、提到好朋友,你心中会出现哪些想法和感觉?”在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感受与幼儿分享,从而打动幼儿的心,这样子的互动才更有价值。 活动内容的丰富需要找足够多的资料来做支撑,在进行自我情感思考即“你认为什么才是好朋友”时,可结合自己现有的资源进行填充,而活动资源的获得可以从下几个方面:领域相关书籍、绘本(找视频或音频代替、截取绘本中的故事或情节)、百度搜索(关键词)等。同时在活动主题之外,还可以进行一定的反思,扩展幼儿的经验。例如在主题《好朋友》活动中,可以进行拓展“好朋友一定是人吗?”。 此外,社会领域的内容需要注重幼儿的体验,给予幼儿体验的机会,并且在体验之后还需要注重情感的交流,经验分享。问幼儿“如何结交新朋友”、“体验后的分享:自我评价自己交朋友的方法管用吗?学到了什么新方法?”、“拒绝后的感受、想法和做法”等等内容,进一步拓展幼儿经验。只有我们把孩子看作是真真正正的一个独立的个体时,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设计得对幼儿而言有发展有成长。
西安市鄠邑区第二幼儿园 麻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