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活动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感受旋律美、体验韵律美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图谱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经常用到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它可以把音乐形象化、直观化。本文旨在探索出适合幼儿歌唱活动图谱设计的方法,为教师在日常开展活动中运用图谱解决教学困惑提供借鉴和参考,从而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质量。
关键词:图谱;音乐活动;有效运用
早在公元5世纪,我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某些曲调就开始采用图形谱的方式进行记录,我们熟悉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经常采用图形谱,让孩子在读谱、看谱、点谱的过程中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想象音乐故事、创编肢体动作等。在平日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歌唱活动、打击乐活动或是音乐欣赏活动等等,受幼儿心理特点的影响,如何能让幼儿了解音乐结构,感知乐曲旋律,或者快速理解识记歌词等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图谱的出现恰恰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一、什么是图形谱
图形谱也叫图谱,是一种音乐记录符号体系,是用图形(线条、颜色、形状、符号等)试图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高低、长短等要素的可视化形式。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也常常使用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图形谱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体验音乐。
二、图谱的运用在音乐活动中的意义
1.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如,在歌唱活动中,传统的“教师教唱一句幼儿学跟一句”的填鸭式歌词记忆方法,不仅毫无意义且不能使幼儿达到理解歌词含义的目的,整个活动就会变得枯燥、乏味。而加入形象生动的图谱,便会瞬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且快速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再如,韵律活动中图谱的运用可以引导幼儿记忆自己创编好的动作,并随乐做出相应动作。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图谱的运用,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在图形等符号的提醒下做出相应判断。如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根据已认知的音乐乐器,观察比较图谱,进一步探索乐曲按照相应的节奏进行演奏。
3.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
图谱的正确运用,对幼儿音乐的感知活动起到了支持和强化的作用。可以让幼儿感知简单的音乐要素,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音乐,感受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三、音乐教学活动中图谱的选择
如何设计音乐活动中所需要的图形谱?选择怎样的图案运用于图形谱呢?由于3-6岁幼儿形象记忆占优势,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记忆发展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记忆的图谱。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介绍几种自己设计并进行运用的音乐活动图谱。
1.根据乐曲的节奏设计动作图谱
这里所说的动作图谱,是指幼儿根据图片能做相应的动作的图谱。如在中班打击乐活动《小木匠与油漆工》中,幼儿在会唱的基础上为乐曲的A、B两端分别配上相应的乐器演奏,还要保证符合两种职业的真实工作状态,即小木匠用“小锤”钉钉子节奏较快、油漆工用“刷子”粉刷墙面节奏较为舒缓,为了帮助幼儿迅速掌握旋律并合拍演奏,于是,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如下图谱。幼儿看到小锤就知道是小木匠,小锤出现几次就是钉几下;看到刷子就知道是油漆工,刷子出现几次就舒缓而有力地刷几下。
2.根据乐曲的旋律设计的图谱
在设计图谱时从音乐的旋律出发,与音乐欣赏的要求相一致。如在欣赏乐曲《小精灵的魔法汤》时,通过图谱的描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乐曲ABA的曲式结构。同时通过对应的图谱,能够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乐曲旋律的风格和意境。
3.根据歌词内容设计的图谱
图谱的制作一定要符合音乐作品的内容。这在歌唱活动中,尤为突出。如歌曲《三轮车》,就是按歌词的内容设计图谱。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能记忆歌词,还可以进行了创编活动。幼儿根据图谱中的画面改变歌曲。将词填入其中。几乎人人都编了一段。《造飞机》的图谱也是根据歌词内容。再如《铃儿响叮当》,此图谱为打击乐活动所设计。事先根据乐曲中原来的歌词,选择图案。接着编了符合乐曲情节的故事。在刚开始的乐曲欣赏中,看着图谱边听故事,边欣赏乐曲。
以上便是我在日常活动中的总结,其实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出示图形谱的形式还可以是更多样的,甚至一个活动中会出现多种符号形式的图谱记录方式,无论哪种形式或形式的组合只要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都是值得提倡的。那么,怎样在恰当的时候出示图形谱,这个需要我们老师根据自己的活动灵活进行选择和运用。而图谱的设计与运用是提高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助推器。我们必须合理地运用图谱,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图谱的有效性,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兰细妹.浅谈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3]刘海英.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图谱教学的有效运用[J]当代学前教育.2011年秋.
[4]金齐月.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J]幼儿教学研究.2012年第3期
西安市鄠邑区第二幼儿园 麻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