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广陵韶华
广陵韶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39
  • 关注人气:1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皋古迹——如城时光—略走东大街20141027

(2016-02-05 12:52:50)
标签:

文化

杂谈

迎春桥

秀女巷

郜家巷

分类: 美好江苏

 

【名称】:迎春桥

【级别】:如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一】,1991年立

【年代】: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

 

【名称】:秀女巷

【级别】:如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二】,2004年立

【年代】:民国

 

【名称】:郜家巷

【级别】:如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二】,2004年立

【年代】:民国

 

    如皋现存的文物古建并不多,成块状的也是两块,一块是古城东北的东大街街区加水绘园,一块就是古城东南的集贤里加定慧寺、如皋师范。其中东大街街区是范围和保存古建最多的地方,可惜我并没有细细的去看,只走了一点点。街区中有东大街,药王庙,迎春桥,秀女巷,郜家巷五处市保,但我只是粗粗的看了后三项,待来日必定细细的走走。

 

http://s6/mw690/004hikidgy6YPsRihHDd5&690
   此桥初建年代久,但是现存的是民国年间改造的。但前身在同治年间重修,而且整体存真度高。
http://s11/mw690/004hikidgy6YPsS1Q7M4a&690

   位于如城东大街内城河上。初名先春桥。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原系木桥,明崇祯三年(1630年)改为高石桥,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1925年改为砖石平桥,东西向,为单孔砖石桥,长16.6米,高4.8米,中宽6.6米,涵洞阔3.6米。桥中央石栏有古石刻两方:“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此碑由原丰乐桥移来,系纪念丰家佬儿、乐家佬儿二老汉捐资建丰乐桥而立。
http://s7/mw690/004hikidgy6YPtsueaOc6&690


http://s15/mw690/004hikidgy6YPt0fDAO2e&690
   文保牌牌,应该是最初的文保牌。
http://s11/mw690/004hikidgy6YPsRC0vE0a&690

http://s11/mw690/004hikidgy6YPsWZgRs2a&690
   桥身宽,而且石板保存完好。
http://s6/mw690/004hikidgy6YPsVhrrD65&690
   桥栏两边嵌着以前丰乐桥的石板,但是两块都很斑驳是文革的印记。

   桥栏有“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石刻各一块,落款为“康熙辛卯立,东厢吴文征”
http://s12/mw690/004hikidgy6YPsVHXIv2b&690
   嘉庆年间题字。
http://s14/mw690/004hikidgy6YPsW3qi18d&690

http://s13/mw690/004hikidgy6YPsWARkM9c&690
  另一半就能明显看出被砸断了。
http://s9/mw690/004hikidgy6YPt0uWQoc8&690

http://s6/mw690/004hikidgy6YPsZRbw155&690

http://s13/mw690/004hikidgy6YPsSiReQ7c&690
   岸边一户人家的墙壁堆着一堆的东西,有如上的石狮望柱,有可能是以前桥身上的。
http://s5/mw690/004hikidgy6YPsSud8M04&690
   压着石碑一块,是清朝年间山西会馆的捐银碑,应该是博物馆收藏的,如今成了垫脚石。
http://s5/mw690/004hikidgy6YPsSQJJqb4&690
   断了的桥栏石,石柱础若干,可能是住家拆掉了老建筑剩下的。
http://s12/mw690/004hikidgy6YPsT5DJx2b&690

http://s15/mw690/004hikidgy6YPsTjvFs9e&690
   时代感的门楼。
http://s12/mw690/004hikidgy6YPsUOjVh5b&690

http://s5/mw690/004hikidgy6YPt0YXisa4&690
   整齐的砖墙。


http://s4/mw690/004hikidgy6YPtuk7KPd3&690

http://s5/mw690/004hikidgy6YPtwlfPm24&690

http://s1/mw690/004hikidgy6YPtwwWnSd0&690

http://s13/mw690/004hikidgy6YPtwHsT28c&690
   位于东大街迎春桥西侧。现长130米,宽1.5米,中有弯曲,人字形青砖路,呈鲫鱼背形。始建于南宋,巷中闺秀善刺绣、贴绒、灯扎以及工琴棋书画者颇多。清嘉庆年间出有女词人熊澹仙,她师从如皋诗人江片石,诗词造诣极深,与文坛巨擘袁枚过往,有作品被收入《随园诗话》中,故名秀女巷。因其小,遮阳串风,夏日女子常坐巷内做女红,故又名女儿巷。
http://s10/mw690/004hikidgy6YPtwWLWh29&690

http://s7/mw690/004hikidgy6Z5tGLNIOe6&690

http://s12/mw690/004hikidgy6YPty48NJ4b&690
   如皋风格的门楼。
http://s15/mw690/004hikidgy6YPtyiCeibe&690
   青石圆井井圈。
http://s13/mw690/004hikidgy6YPtzJps81c&690

http://s2/mw690/004hikidgy6YPtA5gfn31&690
   文保牌牌。
http://s8/mw690/004hikidgy6YPtCCZGn87&690

http://s10/mw690/004hikidgy6YPtDDZ5789&690

http://s5/mw690/004hikidgy6YPtDYD4044&690


http://s4/mw690/004hikidgy6YPtO6cQX13&690


http://s11/mw690/004hikidgy6Z5tOpulQ3a&690

   一处保存比较好的古建民居。
http://s13/mw690/004hikidgy6YPtWr9ak8c&690

http://s4/mw690/004hikidgy6YPtOjCIH13&690

http://s10/mw690/004hikidgy6YPtGKzu929&690
   门口有一对比较少见的旋水纹石鼓,比较精美,估计时期也比较早。
http://s2/mw690/004hikidgy6YPtH5wdz71&690

http://s11/mw690/004hikidgy6YPtTn57sba&690


http://s9/mw690/004hikidgy6YPtXtfbGf8&690

http://s4/mw690/004hikidgy6Z5tSCwH943&690
   门前有一对箱型门枕石,看的出之前是有精美的雕刻的,可能是后期被刻意抹掉的。
http://s10/mw690/004hikidgy6YPtX0Mwp69&690

http://s10/mw690/004hikidgy6YPtXeFVT09&690

http://s16/mw690/004hikidgy6YPtXH3pd9f&690

http://s14/mw690/004hikidgy6YPtYkOjbad&690

http://s13/mw690/004hikidgy6YPtZr5QEec&690

http://s13/mw690/004hikidgy6YPu0au9S8c&690

http://s11/mw690/004hikidgy6YPu0tg2Cfa&690

   这条巷子叫公园西河边,就在水绘园南门的南边。
http://s4/mw690/004hikidgy6YPu269CH73&690

  
http://s8/mw690/004hikidgy6YPu0FIof47&690

http://s4/mw690/004hikidgy6YPu0VuYH63&690
   花草纹的雀替砖雕,如皋不少古建大门都是有雀替的,但是还保存砖雕的不多。
http://s4/mw690/004hikidgy6YPu2l4Vt73&690
   看着可能是石狮子的底座。
http://s7/mw690/004hikidgy6YPu2zRfUb6&690
   位于东大街迎春桥东侧,南起东大街,北迄东水关河南。始建于南宋,现长240米,宽1.8米左右。因明台州经历郜琏及其后人定居于此而得名。巷内北端有清乾隆进士范增辉住宅,门朝东,左右有砖砌圈门,上刻“大夫第”三字,故又名“双圈门”。郜家巷3号现存清末两进四合院,格局完整;41号存清代民居两进,内有石碑;59号存清代民居一进,有书房、古树。
http://s16/mw690/004hikidgy6YPu2HO6b0f&690
   文保牌牌。

 

PS:快过年了,恭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年后才能更博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