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口岸街道老城区,它包括以古庆元桥为中心的南北东西多条街道,即:庆元东街、庆元西街、庆元南街、庆元北街、庆元中大街,以及这些街道周边街巷,它是柴墟古镇历史上最著名的街区,也是目前唯一保存较完整的老街区,是柴墟古镇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见证与缩影。
庆元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南唐。南唐李癉升元元年(937年),置泰州,划海陵南境五乡置济川镇(相当于县),直隶泰州,这时,庆元古街的雏形及其所在的柴墟古镇都已经形成。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由于县治所在地济川镇坍江,“县治由济川镇迁柴墟”。南宋建炎四年(1130),抗金名将岳飞任泰州知州兼通泰镇抚史,因战争影响,泰州州府一度迁驻柴墟,柴墟既是县治驻地,又是州治治所,古镇规模得到扩大,古街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虽然军事相对较弱,但历史上经济及科技高度发达,特别是在宋孝宗、宋宁宗朝代,社会相对比较稳定,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宋宁宗庆元年间,柴墟镇对横跨古柴墟河的街道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扩,同时还在古街入口处修建了三座圈门,即:朝阳门、正阳门、纳阳门,至此古街道正式以这一年南宋宁宗皇帝的年号“庆元”命名,并逐渐发展成为以历史街巷、名人寓所、寺庙道观等为载体,以商贸、民俗、宗教等为核心的街区文化,开创了古庆元街区的新的里程。
古街的“市”
南宋街区扩建后,庆元街的商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至明清时代,海运发达,柴墟古港形成,柴墟古镇成为长江北岸重要港口,庆元古街商贸业更是发展至鼎盛时期,街上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行栈作坊星罗棋布,成为古柴墟及周边地区的最繁华的商贸街区。明人朱一冯称当时的柴墟为“水陆幅辏,为邑重镇”。清人金长福则对口岸的繁华作了如下注释:“口岸去城三十六里,又三里即滨大江,近时盐艘由此出江,遂成重镇,市廛交错,行栈纷如,人民辐辏,几似仙镇,即埭并称繁庶云。”清初,口岸镇成为淮盐出江、漕运北上和木材集散的重要港口,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商贸繁荣兴旺,客观上也推动了庆元街的发展。清中后期,浙江宁波、湖北大冶等地客商纷纷把口岸镇作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每年春夏旱季,两地客商纷纷从东南沿海和湘黔地区大规模地组织黄鱼和杉木从长江水路来口岸镇销售。随着两地客商来口岸镇人数的逐年增多,为了团结互济和协调本乡帮或本行业内部事务,维护本乡帮或本行业的基本利益,共同对外抵御外部势力的侵害,保证今后经商活动顺利进行,于是两地客商先后在庆元街上组建了商业会馆,即宁波会馆、金寿会馆。两座会馆里日常都设有主管,常年住此负责会馆日常事务,主要包括召集和接待在口岸经商的家乡商人;代表本商团与地方职能部门和其他商界人士对话;接待来口岸短期经商或考察的家乡客商等。直至解放初期,庆元街仍是口岸镇商业繁华地带,许多古镇的百年老字号,如老陆稿荐饭店、胡顺兴饭店、昇平楼茶馆、宁波会馆、大观园浴室、汶兴池浴室、李信昌过载行、宝祥银楼、益大茶食店、陈永丰杂货店、恒泰丰广货店、王同春国药店、黄济元国药店、臧步仁西药房、恒丰祥百货店、闵记香烟店、闵记青果(水果)店、姚怡和酱园店、庆余堂国药店、大隆布店等均集中在这条街上。
古街的“房”
柴墟古镇自当年成为县治州府所在地后,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纷纷在此买地建房,特别是明清时期古镇成为通商口岸后,一些商界显贵建宅之风更是日甚。于是,庆元街除了是古镇商贸中心外,还成了富商大贾、名人雅士的居家场所,老街幽巷深处,随处可见古典建筑庭院、花园。庆元街的名人寓所主要有戚世光进士第、柴墟雕花楼(李松如故居)、孙氏四方楼(孙功甫故居)、李家大院、赵家大门(赵友琴故居)、姚序东故居、侯松南故居等,至今保存完好且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戚世光进士第、柴墟雕花楼等古典建筑。
庆元街(现东街为庆元街,西街建国后改名解放街),是以南宋庆元年号命名的街道名称。位于口岸镇通泰南路和向阳北路之间,呈东南向,横跨宣堡港(原名柴墟港)。东面沿北街连接柴墟路,有“朝阳门”;南面连接通泰南路(金港南路),有“正阳门”,上嵌“柴墟古镇”;西边接通向阳北路,为“纳阳门”。这是高港区古典建筑较为集中,目前唯一保存相对完好的古街道。庆元街由5块长条石铺设路面的古街道。现存路段全长约800米。街面宽约5米。古庆元街(今解放街段)
庆元街形成历史久远。为柴墟镇(今口岸镇)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沿街两侧,商铺、饭店、旅馆、公务用房林立,古典建筑、古代寺庙、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琳琅满目,移步是宝,且相对集中。
西首的城隍庙和财神庙。关帝庙东侧有旧社会的慈善事业施舍的粥局十多间房屋。庆元街南,还有都天庙、体善堂、白马庙等寺庙,清末建有基督教堂。
临街两侧的占建筑有戚氏武进士宅第,前后5进,仍保存一对贴金雕龙纹“圣旨”龛盒和400多年的古黄杨木树,还有孙氏四方楼、李家大宅、王同春药店、李信昌过载行、百年老店陆稿荐饭店:东街有雕花楼、姚氏木商厅屋前有韩国钧题“口岸商会”照壁、李氏二层木楼、姚序东旧居、侯松南故居、口岸公寓等等一批古建筑。
横跨宣堡港的“庆元桥(关桥)”,高6米,面宽4米,为5块条石,两头桥坡为八字形(现存桥座和护栏石块)。
庆元街,是日前高港区老城区中,保存较好的一条古街道,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品位。
http://s3/mw690/004hikidgy6LCTa7Ggi22&690
泰州高港孙家楼——位于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解放街44号,宅为晚清建筑,座西朝东,南北长
10米,东西宽16米。整个建筑由两进七檀带廊小楼组成,两楼之间南北两侧用廊连接,形成四合院式楼屋。天井用青石板铺成。楼上四廊用欧式铸铁护栏,天井四周的柱子上嵌挂木雕小花篮,底楼檐下雕有“渔、樵、耕、读”和“福、禄、寿”
三星等人物图案,“狮”、“凤凰”、“麒麟”等动物图案及“福、禄、吉、祥”文字和“梅、兰、竹、菊”花卉图案。整个小楼做工精致,装饰华丽,木雕精美是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珍品。
http://s10/mw690/004hikidgy6LCT9Prkd69&690
不开门只能从门缝里看,看上去蛮不错的样子。
http://s6/mw690/004hikidgy6LCTaqxr705&690
http://s16/mw690/004hikidgy6LCTaOZbNff&690
http://s7/mw690/004hikidgy6LCTb88Oad6&690
http://s9/mw690/004hikidgy6LCTbuaNO18&690
好像是另外一家,具体是什么没有介绍,所以我也不清楚。
http://s7/mw690/004hikidgy6LCTbSVNQ16&690
没有开放可谓是高港最有名的古建了,明朝的大厅,老物件保存的都很多。
泰州高港戚氏宅——位于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解放街60号。是明朝戚世光的进士第。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大门、对厅、大厅、卷棚、堂屋五进,和一座后花园构成,为戚氏家族居住,对厅和大厅间有东向仪门,仪门有一对方形门枕石,上雕刻凤凰、麒麟等吉祥图案。大厅抬梁式建筑硬山屋面,面阔三间13.3米,进深七檀9.8米,檀高5.8米。梁柱用材硕大。明间三架梁用荷叶墩替代脊瓜柱支撑脊檀,三架梁与五架梁间亦用荷叶墩替代柁墩,柱下复盆式石础上加雕刻“包袱锦”纹的櫍鼓,厅前有一卷棚轩廊,廊前院内植一株古黄杨,反映了当地“黄杨避火”的民俗。大厅具有明代建风格,其他房屋为清代建筑。
http://s1/mw690/004hikidgy6LCTkz56ge0&690
进士第中最令人惊奇之处,是厅堂上方的两只贴金圣旨宝盒,高高悬挂在梁枋之上。宝盒呈四方形,底面每边约40厘米,高约60厘米,正面当中刻“圣旨诰命”,两旁是云龙图案。两条金龙昂首张牙,龙睛传神,四爪凌空,气宇轩昂,周围祥云缭绕,下饰海水江牙。两侧饰金龙戏珠,宝珠当空,龙头向上,在天际间飞舞。底面饰福寿花纹,5只飞翔的金蝙蝠捧起当中的金寿字,福寿齐全,寓意吉祥。据泰州文史专家介绍,这样的建筑在泰州地区很少见,尤其是圣旨宝盒,传递了许多历史信息,很是难能可贵。
http://s3/mw690/004hikidgy6LCTkYAFk12&690
山墙,很不一样的砌法。
http://s12/mw690/004hikidgy6LCTlioCTab&690
另外一座古建,也没有介绍。
http://s2/mw690/004hikidgy6LCTlBDmV71&690
http://s8/mw690/004hikidgy6LCTlRc9x47&690
http://s1/mw690/004hikidgy6LCTrsV6850&690
木质小楼略带雕花,清末民初的风格。
http://s16/mw690/004hikidgy6LCTsZww73f&690
庆元古街
http://s13/mw690/004hikidgy6LCTvgIvGec&690
庆元桥
小结:
庆元古街已经翻新的不成样子了,除了几座古建都成了商铺,甚至在后面还盖起了小别墅,小公寓。那商铺广告跟五巷的广告有的一拼。期待这几座古建的开放。
后补:
武进士戚世光
戚世光(1571~1655),字贵卿,号赓虞,自幼聪明伶俐,喜欢习武,家人为其请名师授艺,武艺大进。戚成年后身材魁梧,性格豁达,举止有威。万历戊午年由邑庠生中武科乡榜解元。明天启二年,戚赴京参加壬戌年武科会试,考试科目分为武艺测试与理论测试,武艺包括马箭、步箭、弓、马、刀、石等,理论包括《武经》等。戚一路过关斩将,随后参加殿试,高中武科“进士”,官至镇淮参戎(明武官参将,俗称参戎)等职。戚任职期间因业绩突出,先后受皇封两次。口岸街道解放街60号现存的进士宅第即戚世光高中武进士后所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