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行业大事件---食品企业并购事件
(2016-01-25 10:23:45)
标签:
企业并购食品 |
中国的食品企业存在行业分散、集中度低的问题,既面临食品的安全风险,又面临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市场空间持续扩大的战略发展机遇。通过兼并收购提高行业集中度、完善产业链将是大势所趋。同时,通过整合并购实现外延式扩张"走出去"的路径模式将会成为龙头企业的重大战略选择,也将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可口可乐中国官网宣布计划以4亿美元现金全资收购厦门粗粮王饮品科技有限公司(中绿集团旗下在香港上市的中国粗粮王饮品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100%股权。
点评:
可口可乐在中国已拥有包括汽水、果汁饮料、茶、水和咖啡等15个品牌超过50种口味的饮料。但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发展,其碳酸饮料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必须通过非碳酸饮料并购补位这快速丢失的市场份额。粗粮饮料是公认的健康饮品,而粗粮饮料对于可口可乐目前来说仍是一片空白,可口可乐此举不仅有助于颠覆其”不健康饮料“标签,也能提高产品线的竞争力,因此对于可口可乐来说是明智的选择。
光明食品集团与良友集团在上海召开联合重组工作会议,双方确认将联合重组。
点评:
光明集团是集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制造、食品分销为一体,具有完整食品产业链的综合食品集团,2014年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良友集团则是上海最大的粮食经营国有企业集团,承担政府委托或指定的职能,保障上海粮食安全和供给稳定。由于这两大集团在产业布局和业务上有一定的重合,均涉足粮油领域,因此重组完成后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协同效应,成为上海最大的粮油供应集团。
良友集团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且目前旗下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此次联合重组有助于借助光明集团推动良友集团的市场化改革。但对于光明集团而言,尽管其目前已经拥有了4家上市公司,但旗下仍有大量非上市资产,通过与良友集团的资产重组,或将推动其更多资产上市。
重庆啤酒公告宣布,重庆啤酒集团已减持其所持剩余的重庆啤酒4.95%的股份,重庆啤酒集团不再持有重庆啤酒股份。至此,嘉士伯完成对重庆啤酒的要约收购,其旗下香港子公司和重庆子公司合计持有重啤60%的股权。
点评:
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重庆啤酒受此前乙肝疫苗神话破灭的影响,正处于底部时期。嘉士伯从2013年就对重庆啤酒步步增持,此番乃抄底收购,足以看出其拓展中国市场的野心。
实际上,作为全球啤酒巨头的嘉士伯早已在中国西部市场攻城略地。据了解,啤酒花、西藏发展、兰州黄河等几家主营啤酒业务的公司都与嘉士伯存在股权关系。近年来,整个西南啤酒市场几乎被嘉士伯和华润雪花瓜分。嘉士伯要约收购重啤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从资本市场直接获利,而是希望借助重啤的品牌和渠道为其铺路。
伊利股份晚间公告称,公司目前正在与贵州省贵阳市洽谈关于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的重组合作事宜。
点评:
伊利收购三联乳业看中的是其在西南市场的产品资源和牧场。三联乳业是贵州当地家喻户晓的乳制品品牌,区域常温液态奶和低温奶的生产以及终端销售是对伊利的首要吸引点。伊利方面此前未在贵州设立工厂,通过重组三联乳业可以优化产能布局。另值得一提的是三联乳业的牧场资源也是其优势所在。2009年三联与加拿大爱德现代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8000头奶牛的现代化牧场,是目前贵州乃至西南最大、设施最先进的高原生态牧场,此外,从2012年开始三联又陆续偷袭4亿元先后建设了4个现代化生态牧场,并于2014年年底投入使用。如果伊利能够顺利整合三联乳业,对于伊利开拓西南地区、开拓优势奶源地都是非常有利的。
光明乳业以69亿元完成对以色列乳企Tnuva76.7%股权的收购。
点评:
2014年,在蒙牛、伊利这对行业双雄牵手跨入500亿元俱乐部时,有着百年历史的光明乳业年收入不过200亿元。若算上此次收购的Tnuva2014年折合人民币约106亿元收入,光明乳业可轻松跃过300亿门槛。加之后续其他一系列整合动作,光明乳业的体量将迅速飙升。
但在业内看来,光明乳业与Tnuva之间的豪门联姻,除了扩大业务版图,还有技术、原料等方面的战略考量。光明乳业可利用Tnuva在奶酪、乳清粉、黄油等品类以及奶牛饲养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市场培育经营,发力原料控制和奶酪“蓝海”。同时,光明乳业及其子公司新莱特可为Tnuva供应工业奶粉等相关原材料,从而使Tnuva在以色列本土奶源淡季时获得充足的原材料保障。总之,拿下Tnuva对于光明乳业来说,足可谓“一箭三雕”。
五粮液与新希望宣布成立合资公司,计划利用酒糟生产饲料。
点评:
“五粮液”与饲料行业龙头企业“新希望”宣布“联姻”,计划用酒糟生产饲料。此举不得不说是一箭双雕,不仅为五粮液集团巨量的酒糟找到了出路。对新希望而言,则是在饲料原料方面的尝试。
与传统饲料相比,酒糟饲料成本低,蛋白含量高,更具竞争力。新希望解决了酒糟大规模用于饲料生产的技术难题后,与五粮液正式洽谈并开启了正式合作。两巨头的合作充分利用了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了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和持续高效为标志的现代饲料业,带动畜牧业向高层次发展。
DSM宣布同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达成收购协议。
点评:
我国维生素C企业占据全球85-90%的市场份额。在前些年市场获利丰厚的刺激下,近年来国内陆续新建、扩建、拟建的维C项目累计产能接近25万吨,是国际市场需求量的2.5倍。因此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是国内维生素C行业面临的问题。
江山制药的维C年产能超过2万吨,而资料显示DSM拥有2.3万吨维C年产能。其合计超过4.3万吨的维C年产能在收购完成后,将超过其他年产能为2-3.5万吨的维C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维C供应商。完成对江山制药的收购后,DSM意在加强全球布局,打破行业格局,获得调价权。但业内人士均认为其增加的产能和中国整体的维C产能相比,还影响不到整个产业的安全,对市场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蒙牛乳业、雅士利与法国达能集团签订谅解备忘录,雅士利拟全资收购达能集团旗下多美滋中国全部股权。
点评:
蒙牛在奶粉业务上一直落后伊利。2013年6月,蒙牛以超过百亿元巨资收购雅士利,使其一直处于短板的奶粉业务一跃进入第一梯队。但是与伊利相比,蒙牛的奶粉业务差距还是不小。2014年,伊利、蒙牛销售额分别是544亿元、500.5亿元,在液态奶业务上双方不分伯仲,而在奶粉业务上,雅士利合并报表后蒙牛的奶粉销售额为39亿元,但伊利却是60亿元。 此次收购多美滋体现了蒙牛在奶粉方面的宏伟战略布局,从资本层面上来说,对于蒙牛是个利好消息,但由于注入的多美滋并不是一个优质资产,雅士利的业绩也一直处于滑坡态势,将两个业绩糟糕的企业合并在一起,难以保证会出现“1+1”大于“2”的结果。
新希望乳业与Moxey家族、Perich集团及澳大利亚自由食品集团,合资成立“澳大利亚鲜奶控股有限公司”。
点评:
按照新希望乳业的布局规划, 通过海外奶源 强化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常温奶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将在国内的发展重点放在巴氏奶等低温产品。此次出手澳洲建合资公司,也意在依托澳洲丰富的资源、成熟的技术服务,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乳制品。
但2014年新希望乳业旗下多个产品因为质量问题被国家食药局通报,一度被外界解读为频繁收购乳企整合不力。目前新希望乳业旗下的液态奶产品在国内市场上还不能与伊利、蒙牛、光明等成熟乳企相提并论,品牌和渠道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新推出的99元原装原罐进口奶粉爱睿惠一直销量平平。所以此次巨资布局海外能否得到理想效果尚有待观望。
梅花生物终止收购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点评:
2014年,味精行情低迷期,梅花生物作出了收购伊品生物的决定。2015年1月27日,梅花生物突然获悉,伊品生物股权被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受该事件影响,梅花生物在随后的公告中表示,在伊品生物的股权被司法冻结的情形没有消除前,本次重组暂不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月,伊品生物又因专利侵权被来自同行业巨头韩国希杰诉至法庭。伊品生物被希杰指出专利侵权的那几款产品,正是梅花生物没有的。如果伊品在和希杰的官司中败诉,那么它必将被重创,梅花此时收购伊品存在很大风险。这也许是梅花生物在拿到商务部许可后,却自己叫停收购案的主要原因。
天洋控股集团38亿收购沱牌舍得集团70%股份。
点评:
沱牌舍得集团股权转让在经历重重波折后终于尘埃落定。这个结果不是之前外界揣测的绿地、平安,而是并不为酒行业所知的天洋控股集团。 天洋的主营业务里并没有白酒、消费类,主要涉及的是商业、房地产和文化产业,旗下拥有香港上市公司—天洋控股国际。此次,沱牌舍得有望借助天洋的资本优势,以及上市公司资源,来拓展国际化,谋求新发展。但是从短期来看,沱牌舍得急需拓展销路,而天洋没有地面营销渠道,这对沱牌舍得来说并没有多大帮助。而后期如何将天洋集团的现有资源与白酒进行嫁接,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光明食品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用现金收购新西兰银蕨农场(SFF)的牛羊肉进出口业务,预计收购其50%股份。
点评:
SFF是新西兰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商,仅次于恒天然公司,牛肉业务占新西兰市场份额第一,羊肉业务占第二。其牛肉产品85%出口,客户遍布60多个国家,2014年销售额折合人民币约92.5亿元。
上海梅林若能顺利完成本次海外收购,将获得新西兰25%以上的稳定的、优质的牛羊肉供应源,成为中国最大的牛羊肉综合产业集团,为其向高档牛羊肉类产品进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本次交易还将有助于上海梅林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管理水平,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品牌和业务的国际化。
雅士利与蒙牛乳业发联合声明宣布,雅士利将以10.5亿元人民币收购欧世蒙牛全部股权,但因双方互持股份,被解读为“左手倒右手”。
点评:
蒙牛持有雅士利51.04%股份,此次交易对于蒙牛来说,只不过是左手倒右手。再联系之前7月份雅士利收购多美滋中国事件,足以表明蒙牛正在一步步谋划其奶粉帝国的版图。
蒙牛在液态奶运作方面经验丰富,而在奶粉运营欠缺经验,欧世蒙牛品牌注入雅士利是将奶粉业务完全交给专业团队来运作,实乃一正确决策。而对雅士利来说,此举使集团更加专注于奶粉业务,提高市场份额,并可优化生产网络、减少生产费用,同时减少与蒙牛乳业的竞争。总之,通过此次整合有助于蒙牛奶粉板块专业化的同时,还可以减员增效,取长补短,实现雅士利、多美滋、欧世蒙牛渠道的互补,避免同品类同渠道竞争。
张裕集团收购西班牙葡萄酒公司——爱欧公爵,持股75%。
点评:
张裕重金布局海外市场早有伏笔。2015年初张裕在烟台总部成立了五大葡萄酒事业部,分别对应位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澳洲和美洲五大葡萄酒主产地的对外投资主体,负责管理当地并购事宜,以及代理或收购的葡萄酒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销售。
爱欧集团是西班牙著名的葡萄酒产区里奥哈前五大生产商之一,年产能力1.6万吨,2013和2014年营收分别为3580亿欧元和3593亿欧元。爱欧集团绝大部分产品与中国主流葡萄酒消费需求较为吻合,而中国市场是它的薄弱环节,本次收购后爱欧产品将原瓶进口进入中国市场,并通过张裕全渠道销售。
光明食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上海糖酒集团,以1.1亿欧元,收购西班牙米盖尔公司。
点评:
光明食品集团在海外扩张的脚步一直未停。此次收购是今年以来中国食品行业在西班牙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收购,也是中国大型食品企业首次进入西班牙食品分销流通领域。
米盖尔公司是西班牙领先的食品分销批发、品牌运营及供应链管理企业,拥有90年发展历史,形成了现付自提、批发零售、餐饮服务及批发出口灯四大业务,其中现付自提业务在西班牙该细分市场中排名第二,2014年米盖尔公司销售收入约9亿欧元。光明食品集团选择米盖尔公司作为投资对象,有利于双方强强联手,双赢发展,最终实现光明品牌全球制造、全球分销的提醒,使中国产品和全球对接。
三元股份拟收购北京艾莱发喜食品有限公司(八喜冰淇淋)。
点评:
艾莱发喜食品有限公司是首农集团旗下合资公司,主要产品为八喜冰淇淋。作为国内高端冰淇淋品牌,八喜冰淇淋每年的盈利状况十分可观。将冰淇淋业务注入三元股份,既可丰富三元股份产品体系,又会增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而作为三元股份的控股公司,首农集团此举或乃效仿光明集团,整合旗下优质资产,走资产证券化之路。但之后恐还需要首农下力气改善上市公司的经验治理,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集团业务,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青岛啤酒以自有资金购得三得利在双方的两家合资企业——三得利青岛啤酒(上海)有限公司和青岛啤酒三得利(上海)销售有限公司中所持的50%股份,交易完成后,两公司将被青岛啤酒全资拥有。
点评:
青岛啤酒和三得利2012年合作之后在华东地区市场销售份额为第一,但50对50的合资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并未产生1+1>2的效应,双方的市场份额及销售额均有下滑。目前双方在上海市场占有率合计50%左右,江苏市场20%以上。
本次交易相当于青啤低价购入优质产能,可消除原来事业合资公司和销售合资公司之间的持续关联交易,增强一体化运营能力,有利于提升青岛啤酒在华东市场占有率和掌控力,更有助于提升公司资产的整体运作效率。
得利斯1.4亿澳元收购澳洲牛肉加工企业Yolarno Pty Ltd ,加速战略布局,谋求新的盈利增长点。
点评:
2015年11月4日得利斯发布公告,拟以1.4亿澳元(约合¥6.3亿)收购澳洲肉类企业Yolarno Pty Ltd 45%的股权。
近年来,受生猪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激烈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致使公司盈利水平持续恶化。为了丰富其产品种类,改善产品结构,得利斯寄希望于海外并购,以谋求新的盈利增长点,实现从单一的猪肉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企业转型为集猪肉、牛肉加工并存的综合肉类加工平台,并对进出口业务渠道进行战略布局。
与猪肉食品相比,国内牛肉消费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国内牛肉供应对外依存度很高,其中澳大利亚是中国最大的牛肉供应国,且根据中澳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10年内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牛肉的关税将逐渐取消,澳洲优质牛肉将更具有竞争力,这也许是得利斯选择并购澳洲牛肉加工企业的另一关键因素。
新希望乳业收购苏州双喜、湖南南山、西昌三牧等区域型乳企,发力全国鲜奶市场。
点评:
新希望乳业经历了前几年的亏损后终于实现盈利,销售额达到60亿元。种种迹象表明,新希望乳业正悄然发起第二轮扩张,再次发力全国鲜奶市场。
低温鲜牛奶虽然比常温奶更有营养,但是受保质期短、全程必须冷链等局限,光明、三元等低温奶市场很快被伊利、蒙牛等常温奶阵营吞噬不少。不过近年来随着消费者认知度的提高,巴氏鲜奶又重新成为乳企纷纷抢占的高地。新希望的此番扩张,意味着光明、三元的新鲜奶阵营新增猛将,与伊利、蒙牛的常温奶阵营格局由此前的2:2演变成3:2的对垒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