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冲传》翻译

(2014-11-24 10:55:45)
分类: 翻译训练·传记篇

翻译训练016

李冲传

① 李冲,字思顺,陇西人,敦煌公宝少子也。少孤,为长兄荥阳太守承所携训。承常言:“此儿器量非恒,方为门户所寄。”冲沉雅有大量,随兄至官。是时牧守子弟多侵乱民庶,轻有乞夺,冲与承长子韶独清简皎然,无所求取,时人美焉。

    李冲,字思顺,是陇西人,敦煌公李宝的小儿子。他很小就没有了父母,被长兄荥阳太守李承带着【抚养】教导。李承常说:“这孩子才识气度不同寻常,将会成为我们家族的寄托。李冲沉着雅致【深沉儒雅】,宽宏大量【胸怀远大】,跟随哥哥到任职所在地。当时,官员的子弟大多侵犯扰乱百姓,常常有掠夺的行为,李冲和李承的长子李韶独独如月光般清明简约,没有索求夺取【财物】的行为,当时的人们【都】夸赞他们。

 

② 显祖末,为中书学生。冲善交游,不妄戏杂,流辈重之。高祖初,以例迁秘书中散,典禁中文事,以修整敏惠,渐见宠待。迁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

    显祖末年,李冲成为中书学生。他善于结交众人,不随意嬉戏杂耍,当时的人们很看重他【同辈人很尊重他】。高祖初年,李冲按照惯例升迁为秘书中散,掌管宫中文字【文书】事务,因为严格约束自己,聪慧敏捷,渐渐被皇上宠爱亲近。后来,他又升迁为秘书令,南部给事中。

 

③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一户。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文明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卿议之。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曰:“冲求立三长者,乃欲混天下一法言似可用,事实难行。”羲又曰:“不信臣言,但试行之。事败之后,当知愚言之不谬。”太尉元丕曰:“臣谓此法若行,于公私有益。”咸称方今有事之月,校比民户,新旧未分,民必劳怨。请过今秋,至冬闲月,徐乃遣使,于事为宜。冲曰:“民者,冥也,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不因调时,百姓徒知立长校户之勤,未见均徭省赋之益,心必生怨。宜及课调之月,令知赋税之均。既识其事,又得其利,因民之欲,为之易行。”太后曰:“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群议虽有乖异,然惟以变法为难,更无异义。遂立三长,公私便之。

    过去没有党、里、邻三长,只设立了宗主督护,因此百姓被豪族隐匿冒充,五十、三十家才设立一个户头。李冲认为用三正治理百姓,有长远的传统,就创立三长制度来献给【上奏】朝廷。文明太后看后称赞这个建议,召见公卿来讨论【把他引见给公卿们来共同商讨这件事】。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人说:“李冲请求设立三长,是想将天下法令统一,建议看起来可以采用,事情其实很难实行。”郑羲又说:“不相信我的话,只管试着去实行这件事,事情失败后,应当明白我的话是没错的。”太尉元丕说:“我认为这个法令如果施行的话,对朝廷和百姓都有好处。”大臣们都说如今是农事忙碌的时节【月份】,如果调查清理户口,新办法和旧办法分不清【新迁户和原住户都没有区别】,百姓必定会产生怨恨的情绪【因烦扰而生怨气】。请求过了今年秋天,到冬天农闲时节,再慢慢派遣使臣(着手这件事),对法令的施行更加有利。李冲说:“百姓,冥冥无知,可以支配他们,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如果不趁着征发徭役的时候调查清理户口,百姓只知道设立三长调查户口的烦扰,却没看到平均徭役、少交赋税的好处,心中一定会产生怨恨。应带在督促徭役的时节设立三长,让百姓知道赋税的平均。既了解了这件事,又得到了好处,顺应百姓的欲望,这件事就容易施行。”太后说:“设立三长,那么,排遣劳役、征收赋税就有一定的标准,隐匿的户头就可以被查出,侥幸【逃避】的人就会停止侵害国家的行为。为什么不可以呢?”群臣议论虽然有不同意见,但都只是认为改变法律【推行变法】困难,没有其他的意见。(朝廷)于是设立了三长,公家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④ 迁中书令,加散骑常侍,给事中如故。寻转南部尚书,赐爵顺阳侯。冲为文明太后所幸,恩宠日,赏赐月至数十万,进爵陇西公,密致珍宝御物以充其第,外人莫得而知焉。冲家素清贫,于是始为富室。而谦以自牧,积而能,近自姻族,逮于乡闾,莫不分及。

    李冲升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给事中的官职依旧担任【仍然保留】。不久转任南部尚书,被朝廷封赐顺阳侯的爵位。李冲被文明太后所宠幸,恩宠一天天盛大起来,被赏赐的东西一个月可以达到几十万之多,晋升爵位到陇西公,秘密地将御赐的珍宝等物来充实自己的宅邸,其他人没有机会知道【这些事】。李冲家向来清贫,从这时起开始变成豪富家庭。然而李冲以谦逊来要求【约束】自己,积累财物却能分散【给他人】,从关系近的姻亲宗族到关系较远的乡亲,没有不分到的。

 

⑤ 初,冲兄佐与河南太守来崇同自凉州入国,素有微嫌。佐因缘成崇罪,饿死狱中。后崇子护又纠佐赃罪,佐及冲等悉坐幽系,会赦乃免,佐甚衔之。至冲宠贵,综摄内外,护为南部郎,深虑为冲所陷,常求退避,而冲每慰抚之。护后坐赃罪,惧必不济。冲乃具奏与护本末嫌隙,乞原恕之,遂得不坐。

    当初,李冲的哥哥李佐跟河南太守来崇共同从凉州来到京都,【他们】向来有小小的嫌隙。李佐因为促成来崇的罪名,致使来崇在监狱中饿死。后来,来崇的儿子来护有弹劾李佐的贪污罪,使得李佐和李冲等人都被关在监狱里,适逢朝廷大赦才得以免罪,李佐非常恨来护。等到李冲尊崇显贵,统一管理朝廷内外,来护担任南部郎,非常害怕被李冲所陷害,常常【多次】请求辞官【退避】,可李冲经常安慰来护(让他不要怕)。来护后来因为贪污犯罪,害怕一定会没有活的希望。李冲却详细奏明自己跟来护有嫌隙的来龙去脉,请求朝廷宽恕来护,来护于是得以不被判罪。

(节选自《魏书·李冲列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