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9月我听了6场音乐会这对我已经是创记录的了,今年是东方艺术中心正式开业二十周年,总共有11台25场,此前在就读上音时只是对巴赫、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作曲家和他们的作品有所了解。接着就是德彪西瓦格纳以及现代作曲家斯特拉维斯基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以及美国的作曲家艾夫斯比较了解,后期浪漫派作曲家也了解比较少。
今年的这两位作曲家的作品了解的极少,正好补上一课。 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生于1952年的阿干折,小时候学了很多乐器。13岁时,在莫斯科中央音乐学院跟随提马金学习钢琴。1974年起,开始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弗列尔与弗拉先科。1978年,获得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大赛的首奖。第一张唱片是自己改编自柴可夫斯基与谢德林的作品。很早就发觉指挥能够让艺术观念更为完整。 普雷特涅夫是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致力于成为国际性指挥家,并建立了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他与匈牙利钢琴家柯西斯互相激荡,推动了艺术团体的发展。作为钢琴家,普雷特涅夫的演奏会和唱片目录丰富多样,他的诠释在许多视野上都是独特的。他为DG录制的唱片展示了他在肖邦方面的唯美主义,以及在贝多芬和普罗高菲夫作品中的特殊之处。普雷特涅夫认真对待他所演奏的曲目,注重作曲家与作品间的交流。他是彻头彻尾的柴可夫斯基演奏家,将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小品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普雷特涅夫将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钳》和《睡美人》部分乐段改编为钢琴版,展现了他无比的综合性、聪颖的组织能力和高度情感。
10月10号是米哈伊尔·普莱特涅夫演绎拉赫玛尼诺夫全套钢琴协奏曲(一)曲目是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拉一和拉二(以上是简称),在拉赫玛尼诺夫四首钢琴协奏曲中最有名的是拉二,所以票难买,我是托人在咸鱼网上250加价330买进的。
我家有拉二的唱片,也曾把唱片转到MD上,听过好多遍,非常熟悉,亦曾听到过有关拉二的不少故事。多年前在东艺听过陈萨独奏吕嘉指挥澳门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出,加演的曲子是海上钢琴师主题曲至今历历在目。
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拉一奏出没有几个小节我就被深深地打动,肌肉紧绷,眼泪忍不住多次流出。这不是我能控制的,完全是受感觉影响。当然下半场的拉二同样精彩,这和独奏家、指挥以及乐队有直接的关系。
第二场是拉三和拉四,拉三是其中最难演奏的一首。11号晚上的演出同样精彩,不过说心里话:连续两天的欣赏不免让我感到有点审美疲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