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的诱惑——火龙果

(2014-06-19 22:12:46)
标签:

健康

火龙果

火龙果籽

植物白蛋白

“火”的诱惑——火龙果

http://s3/bmiddle/004gFjkLzy6JNVuscXD41&690

“远看红绣球,近观生柳叶,中间来一刀,豆腐镶芝麻”,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火龙果的谜语之一。火龙果,又被称为红龙果、玉龙果等等,是营养物质相当丰富、对人体益处颇多的一种水果。那么火龙果究竟有多好呢?有没有什么人不能吃火龙果呢?火龙果究竟如何挑选呢?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一、火龙果的好处

 

1、帮助解毒的植物白蛋白

火龙果的果肉含有其他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胶质性具有黏性的物质,这种黏性对我们的胃壁是有一定保护作用的;而且白蛋白遇到重金属离子时会与人体内的重金属离子结合,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起到解毒的作用,所以适量的吃些火龙果可以帮助我们排泄体内的重金属离子,但是火龙果不能作为重金属中毒的治疗剂。

2、多功能的膳食纤维

火龙果的果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包括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等等,膳食纤维的好处对于大家并不陌生,它可以降低血胆固醇、减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预防并改善便秘、还可帮助控制体重等等。

3、抗氧化的色素类物质

http://s7/bmiddle/004gFjkLzy6JNVpl6l0b6&690

火龙果的果肉和果皮中还含有甜菜苷类色素和花青素,其中红色果肉的火龙果花青素含量更好,这两种色素可以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还可预防脑细胞变性,预防老年痴呆等。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吃火龙果时经常是吃了果肉,果皮就直接扔掉了,真是太浪费了,我们可以用勺子将内侧的果皮刮下,生吃、凉拌、或者是用来榨汁都可以,这么好的东西,千万不要浪费掉啦!

4、可以榨油的火龙果籽

http://s6/bmiddle/004gFjkLzy6JNVNcpWRf5&690

火龙果籽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火龙果籽中油脂含量较高,它的含油量可媲美油橄榄的含油量,目前火龙果籽油的提取已经在开发利用中。火龙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76.96%仅次于葵花籽油,其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相对含量达到45.21%,远远超过橄榄油;火龙果籽油中视黄醛的含量也相对较高,仅次于火麻仁油;值得一提的是火龙果油中角鲨烯的相对含量高达6.76%是植物油脂中罕见的生物活性成分,而角鲨烯可提高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疲劳等功效。不得不提的是,火龙果籽油虽好,但毕竟也是油,如果我们有机会吃到这种油也必须适量,每日25g为宜。

 

二、不宜多吃火龙果的人群

 

虽然火龙果的好处一箩筐,这里只讲了其中一部分,但是世上有什么是完美的,所以聊完了好处,也让我们聊聊哪类人不宜多吃火龙果吧:

1、火龙果属于凉性食物,所以经常腹泻的寒性体质人群和月经期的女性不宜吃火龙果;

 2、火龙果因其甜味较淡,经常被糖尿病人误认为可以多吃的水果,这是不可取的,火龙果虽然蔗糖的含量特别少,主要含有葡萄糖和果糖,其中葡萄糖是果糖的两倍,葡萄糖的升糖速度要比前两者更快,所以糖尿病人不宜多吃。


三、如何挑选火龙果

 虽然有一部分人不宜多吃火龙果,但是对于爱吃火龙果的人,购买时该如何挑选呢?最后让我们一起聊一聊如何挑选火龙果:

1、越沉越好:

挑选火龙果时,掂量其分量,越沉,说明果汁越多,果肉越丰富;

2、越艳越好

挑选火龙果时,红色部分越红,绿色部分越绿说明越新鲜;

3、越肥越好

挑选火龙果时,需要摒弃瘦为美的观点,放弃身材较好的“高瘦”型火龙果,因为“肥胖”型的火龙果才会更成熟,果肉更清甜。如果不小心买了不够成熟的火龙果,也没关系,放在室温内可以催熟。

 

关于火龙果聊的已经很多了,相信我们都对它有了新的认识,不知道你今天的水果篮里会不会多一样红红火火的食物呢?我一定会的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4EN00SIGG.gif

 

参考文献:

1.火龙果的营养保健成分及加工                      作者:纵伟,刘艳芳,白新鹏

2.火龙果果皮色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文红,梁彬霞,白卫东,钱敏,朱豪

3.火龙果籽的研究                                  作者:王秋玲

4.火龙果要如何挑选                                作者:中国食品科技网

5.火龙果不同品种(品系)果肉糖、酸含量及组成分析    作者:李文云,彭志军,王彬,蔡永强


                                                  刘广宇营养师

                                             QQ:25288140
                                           新浪微博:刘广宇营养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