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复习

《第五章 三角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温州市财税会计学校 谢玲玲
一、 题目 |
5.3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复习课 |
注:本课题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五章《三角函数》第四节《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复习课 |
|
二、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二)过程与方法: |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三、 重点难点 |
重点:熟练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
难点:例3思维定势的突破;巧用“1”的技巧使用 |
|
四、 方法手段 |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分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
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
五、 教学过程 |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与教学内容 |
设计意图 |
(一)
情境 |
课前一练: 1.讲述西方俗语,引入三角函数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学生思考、复习回顾】 |
1.用简单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初步自行感受其中联系. |
|
(二) 深入挖掘 |
教师引入: 1.谁能用简洁的说出它们彼此之间有哪些关系? ——引出课题《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复习课》.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例1.辨析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2)理解公式中同角的含义。 问:为了防止出错,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3)你能对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进行变形吗? 规律总结:
1.
2. 【知识目的:深化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渗透数学的美学,让学生体会数学之美。】 |
1.通过错误展示,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印象会深刻。并让学生主动纠正,思考如何规避错误的方法,进一步落实学生对公式的认识。 2.感受公式的简洁美,三角函数之间的复杂关系中的规律性东西, 用简洁、易记、美观的几个公式表述出来。 3.整体美:均衡、有序、简洁、和谐的反映出来, 给人以惊奇和美感、震撼和愉悦。 4.动态美: 延伸许多变形表达式, 互相替代后表达式不计其数。 目的:教学中只强调“ 真” 的论述而忽视“ 美的” 阐释, 就会使数学知识变的枯燥、抽象、乏味, 就会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就不可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素质高的学生。 通过挖掘公式的三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
|
(三) 例题讲 解 |
例2:已知 【学生例题展示,纠错】
变式1:已知
变式2:已知 【知识目的:解决一大类三角函数求值问题,即知一求二,突破学考重要考点。】 |
1.例题的典型错误示范,纠错、小结,引起学生的重视,后对其进行变式。 2.整体层层递进的启发引导,难度上进行提升,通过一道典型例题和变式的巩固,落实公式的应用(适当的小组合作,待定)。 3.从例2到变式1,对比体现出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性,以及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
(四) 深入探 究 |
例3:已知 【学生例题展示,纠错】 变式1:
已知 变式2:
已知 【学生内化思维,回归本质】 变式3:
已知 【知识目的:1探索、尝试——2提出多种思维——3筛选最佳方案——4突破思维定势,实现思维创新】 {看时间安排,可讲可不讲}例4:求证 证明等式:从一边出发化简,整理成另一边的形式。转化思想。 |
1.例3本质上就是例2的变式,知一求二必能求解。作为一道典型学考考点题,因此单独拉出作为例3。 2.比较学生的各种作法,共同选择优选方法,形成“思维定势”。 3.变式1进一步加强方法的应用,巩固学生的解题思维。然而此时最成功的是形成思维定势,最失败的也是因为形成了思维定势,导致思维的呆滞性。 4.所以加入变式2、3让学生体会到一旦固化,容易陷入解题困境。因此要突破“思维定势”,从本质上发现内涵,体会解题的灵活性。 5.变式2重在突破思维定势,变式3重在实现思维创新。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能多角度看问题,多层次分析问题,多方面解决问题。 |
|
(五) 课堂小 结 |
教师引导: 悟,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分享、总结】 教师总结: 【课堂新知罗列】 |
1.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增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复习回顾的数学习惯。 |
|
(六)作业布置 |
分层作业 1.基础作业; 2.选做作业; |
1.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