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一: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学科 |
数学 |
教材名称 |
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
||||||||||||||
教学内容 |
函数的奇偶性 |
专业班级 |
18级电商1班 |
人数 |
39人 |
学时 |
1课时 |
||||||||||
教材分析 |
“函数的奇偶性”选自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3章《函数》的第2节“函数的性质”的第2小节,约需2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重要内容,是在学习单调性之后,从对称的角度对函数的整体特征进行刻画。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函数图像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是以后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和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本课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
||||||||||||||||
学情分析 |
知识基础:学习了轴对称、中心对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知识。 能力水平:具备一定观察、分析能力,积累了一定探究函数的基本方法和经验,思维活跃,有竞争意识。 不足之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数学语言的转化能力比较欠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目标: 1.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2.运用“图像法”、“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概括能力; 2.体悟“数形结合”、“类比”的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2.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
||||||||||||||||
教学 重点 |
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和初步应用 |
||||||||||||||||
教学 难点 |
函数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 |
||||||||||||||||
教法 学法 |
教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小组合作 |
||||||||||||||||
教学环境设计资源准备 |
1. 多媒体教室
3. 希沃授课助手
|
||||||||||||||||
课前准备 |
教师:教学ppt课件、导学单、图片、网络视频、几何画板课件、微课视频 学生:根据导学单预习新课,利用“课堂派”提交预习作业,完成学习准备。 |
||||||||||||||||
教学过程设计 |
|||||||||||||||||
环节及 时间分配 |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 的设计) |
设计意图 |
||||||||||||||
一、 创 设 情 境
激 趣 导 入
3 分 钟 |
1.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创设去北京的旅游场景,播放图片,展现北京著名景点建筑物的对称美; |
欣赏图片
|
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静止的人文景观对称美,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 PPT课件 |
||||||||||||||
2.播放一段展现对称美的舞蹈视频;
|
欣赏 舞蹈视频 |
学生感受动态的艺术对称美,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 网络视频 |
|||||||||||||||
二、 回 顾 旧 知
奠 定 基 础
2 分 钟 |
提出问题: 考考你: 将下列函数图像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从对称的角度进行分类 适时评价 |
独立思考 完成任务 积极抢答 |
从几何直观入手,引导学生从对称的角度进行分类,为后面探究偶函数搭建知识基础,它符合“先行组织者”理论,为学生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 信息技术: PPT课件 班级优化大师 |
||||||||||||||
三、 探究新知
形成概 念
20 分钟
|
探究一
归纳思维
|
1.出示问题 (1)根据函数f(x)=x2的图像,填表; (2)观察表格,根据x的取值,分析f(x)之间有何规律? (3)根据规律,你能得到什么猜想?用符号语言表示。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小组学习情况。
教师适时评价。 |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代表发言 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互评 |
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找规律,进行类比归纳,领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提出猜想 f(-x)=f(x) 信息技术: PPT课件 班级优化大师 |
|||||||||||||
2.布置任务: 学生演示几何画板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验证猜想。 教师适时评价。 |
学生演示几何画板,通过观察后,验证猜想。 |
学生演示几何画板,变抽象为具体,从直观上验证猜想,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体悟“数形结合”思想。 信息技术: 几何画板 |
|||||||||||||||
三、 探究新知
形成概念
20 分钟
|
探究二
演绎思维 |
验证猜想,形成概念 1.出示问题: 对于函数f(x)=x2,你能使用代数的方法,验证f(-x)=f(x)吗?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进行证明。 教师适时点评,强调推理过程和书写格式。 |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互评 生生互评 |
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进行验证,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体现“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班级优化大师
|
|||||||||||||
总结归纳,形成概念 2.引导学生归纳偶函数的概念。 (1)偶函数的概念:
(2)偶函数:
教师适时评价。 |
学生归纳偶函数的概念。 自我总结,个人展示
生生互评 |
学生对偶函数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变“具体”为“抽象”,从而 突破教学难点 。 信息技术: PPT课件 班级优化大师 |
|||||||||||||||
探究三
类比思维 |
布置学习任务: 类比偶函数的学习,分组探究奇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学习,得出奇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特征。 教师适时评价,总结归纳。 |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代表展示, 组内成员补充。 |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归纳总结能力。
信息技术: PPT课件 班级优化大师 |
||||||||||||||
初 步 应 用
巩 固 提 高
16 分 钟 |
设计典型例题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例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1)
(2)
(3)
教师分析、讲解例题。 |
学生认真思考。 学生掌握用“图像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学生掌握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
将“陈述性”知识通过操作,变为“程序性”知识,逐层推进,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信息技术: PPT课件 |
||||||||||||||
设计分层练习 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3)
2.根据要求,画出函数图像的另一半。
(1)奇函数
教师利用授课助手,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拍照后,上传到多媒体电脑,适时评价。
|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主完成。 学生展示 生生互评 |
学生通过练习,学会应用新知,体悟“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展示成果,分析解题方法,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 PPT课件 希沃授课助手 班级优化大师 |
|||||||||||||||
五、 归 纳 提升 评价总结 3 分 钟 |
归 纳 总 结
|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归纳: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
学生归纳小结 畅所欲言 体会、感悟 |
通过归纳,升华知识。并通过课堂场景回放,让学生再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
|||||||||||||
评价环节
|
使用“班级优化大师”,对小组和个人表现适时点评,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
关注评价结果 进行反思 |
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评价方式转变,促进学生竞争意识。
信息技术: 班级优化大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