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bmiddle/004guiN0zy6MQeT09SF11&690
生活不可预见地滑入了另一轨道,一直在左突右撞不曾放弃努力,试图将生活并入同一轨道。然,时过境迁,当下的心智与精力已难担此任,终不得如愿。
细数过往,那么多的面容,那么多种不同的人生,都在我的生命中刻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或许我们曾有过各种交集,短暂或稠密,继而失之交臂,相互隐没于人海人潮里,再无任何消息。或许你仍然在我的生命中走来走去,时而欢喜时而沮丧,演绎着相似或截然不同的情景剧,我们有幸互为看客,被允许旁观彼此的生活,仿佛你是另一个自己。
有的面容已渐模糊,有的面容生动如初,有的却从未曾谋面。一张张看似平凡的面容,都记载着流年岁月雕琢的符号,它是特别的,专属于自己的人生印记。每个符号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它是独一无二的。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生却各有各的不幸。可是,又有谁能为幸福与不幸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呢?又有谁的人生是可以用幸福或不幸两个字就能诠释就能概全的呢?
也许有人一生都沐浴在旁人认为的幸福中,那么这种幸福感能持续多久呢?久了自然会麻木,不为所动,想必也感觉不到幸福了。也许有人一辈子都浸淫在旁人认为的不幸中,久而久之,面对无限蔓延的不幸,或麻木或更坚强,麻木的已将不幸视为人生的本来面貌,坚强的会把不幸视为草芥。无论本貌抑或草芥,无疑都超越了不幸的界定,那么这种人生也就不能称其为不幸了吧。
如此看来,所谓的幸福或者不幸,都仅仅是旁人眼中的定义罢了。之于当事者本人,却似乎并没有如此绝对如此简单的人生体验。大多数人的一生,自我感知到的体验往往只是庸碌与隐忍,其间夹杂着些许小快乐小喜悦小满足,细细碎碎地撒落在庸常人生的缝隙间,而已。
大喜大悲的人生通常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与影视剧里面,在对现实人生进行浓缩或截取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将其淬炼升华。纵观上下五千年横集千人百面的生活经历,居其一人之身,呈现于大众面前,这样的人生岂能不大喜大悲乎?否则,怎会出现“纯属虚构,请勿对号”的警示?
无论庸常悲喜,幸或不幸,每一种人生经历个人与旁观者的感受往往是有差别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每一种自觉平庸无为的人生,都有可能成为别人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传说。
与L相识于六年前的网络中,缘于文字彼此由熟稔到相知,素未谋面。当年以文会友活跃在某网站文学圈内,圈内文友皆为写诗撰文之高手。L的文字时常上榜,经常被推荐,却仍然无法给予她自信,自轻的念头不时冒出,愧于文字功底过浅,表达能力太拙,与圈内文友有太大差距。
L的心态或许可以理解为自谦,是一种美德。又或许是一种性格缺陷,总拿着自己的短板去与别人的长处作比较,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一位写手也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千篇一律的文风则品之无味读之无趣了。
L的文笔恰恰就长于被她视为诟病的平实无华,不斟词酌句故弄玄虚,皆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皆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的有感而发。但凡有一定生活阅历及丰富阅读经验的人,都会喜爱欣赏此类文章的。
那些所谓的美文,无不在卖弄写作技巧,堆砌华丽辞藻,刻意弄出一副文艺腔贵族态,搔首弄姿流于表面,浮夸聒噪累人累己。读后毫无印象,过目即忘。这样的文章唯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男少女们,趋之若鹜倍受推崇。
所以,L大可不必纠结于此。当然,人无完人,L也有明显的短板。她文中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倒装句,这应该也是导致L自惭形愧的原因之一。
殊不知,L恰恰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她的人生经历。L多年前就已定居美国,夫妻俩同在餐厅打工。出国后方才自学英文,不足一年日常英文就可以应付自如了。期间安家、养家、怀孕、生子哪样也没耽误,如今已是四个孩子的妈妈了。
L仅仅中专毕业,没有丁点儿有关写作方面的知识,甚至连接触汉语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阅读汉语文学作品了。不仅要养育四个孩子,打点日常生活,还要每天在餐厅陀螺般地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L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坚守着对文字的热情,利用少的可怜的休息时间,持续不断地写出一篇篇文字,并且上榜被推荐。早已习惯英文表达方式的L,文中出现病句倒装句实在是合情合理理所当然。
换做是我,想必已经被生活累垮压趴了,哪里还会有写文的心情。所有的兴趣爱好势必都已被繁琐杂乱的现实泯灭得无影无踪,或许会在偶尔的午夜梦回中与文字有所纠缠,梦醒后却只能徒增遗憾。
L不知,L一直不知,经常自叹不如的她之于我却是一个传奇,她是我心中触不可及的传说。
与朋友H相识近30年了,这个数字真令人触目惊心。我们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曾经的点点滴滴像极了王朔的一部作品《玩的就是心跳》。那些懵懂轻狂,年少无知的青葱岁月,都一并交付流年,湮没于过隙白驹足下。
H在我生命中的位置无可替代,无论长篇短篇,无论小说故事随笔,凡是关乎记忆的,字里行间都有她的存在,影影绰绰不老不散。
那年历经百转千回九死一生,H终于从不幸的婚姻中挣扎出来,挣脱了一层皮扎得千疮百孔,终获解脱。
本以为体验了婚姻之痛的H,应当看清了婚姻的本质,从此平静自由地安度余生。不曾想一年后,H竟再度萌生嫁人的念头。她无法投入地去享受自由,她难以做到纯粹的平静,她被牵挂折磨得身心俱疲,她满腔的爱梗在胸口,无处安放。
是的,H是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被前夫硬硬抢走,母子连见面都不被允许,身为一位不能与孩子相见的妈妈,怎么可能会泰然自如地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呢?她做不到,她需要代替品,她需要一个发泄口,将即将满溢的,对儿子的爱与牵挂转移出去。
H再次走入了婚姻,这次的选择是客观理性的,所以这次是幸运的,是永恒的。不同于年轻时候,空凭着盲目的感觉与对爱情的幻想,幻想终归是会幻灭的。
就在37岁那一年,她竟然决定再要个孩子。这个时候,毕竟时隔那么久了,曾经的恩怨随着时间也被冲淡了,她前夫稍有松口,H已经可以与儿子见面了,并且她先生与前妻也有一个女儿。H也已经是37岁的高龄产妇了,她却依然有勇气生下了一个女儿。
后来,H买了新房,装修的时候特意为三个孩子都单独留出了房间,尽管前面的女儿儿子不跟着他们生活,只是会偶尔走动。但她仍执意在不算富余的空间里,布置出三个独立的房间,哪怕儿女们没有机会住一夜,却能让孩子们有家的感觉。
一直以来,H都比较自我,个性张扬,独断霸道铢锱必较。在经历了失败的婚姻之后,随着日月更迭,阅历的累积,她改变了很多。这种蜕变到底是一种成长,还是一种屈服呢?
无论是成长也罢,无奈屈服也好,H亦是我心中遥不可及的传说。
我始终对那些将烟火生活经营得有滋有味的女子,无比崇拜。无论是自愿抑或被迫,她们终归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只要心怀热爱,所有的付出与艰辛都是值得的,哪怕常年的疲累换来的只是瞬间的喜悦,因为心怀热爱,所以倍感满足欣慰。
这却是我拼尽一生也难以企及的境界。一直以来,对俗世中的烟火生活都心怀敬畏,只能远观难以融入其中。记得自己刚涉入网络时,最初也是用的时间最久的网名就是彼岸烟火。烟火生活之于我永远只存在于彼岸,而我唯有在此岸驻足眺望,难以靠近。
就在前几日,L翻出她几年前的日志对我说,她的日志里面还有引用的当年我文章里面的一段话:其实,生活就是一场阴谋。其实我一直在努力,努力让自己与周围的你们一样去生活。越努力越发现,距离你们越来越远。与世俗之间盘桓的那条河,在不经意中已让岁月演绎成一片海,起起伏伏的潮涨潮落,是进退挣扎的举步维艰。 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勇敢让自己靠近,再靠近。只是,倔强的灵魂却从不肯低头,行动却不曾心动。灵在此岸,身却在彼岸,是灵永远无法抵达的海岸线。
她不提起,我也早已经忘记,遂翻出自己多年前写过的文章,篇篇俱是类似的语言。多年前的自己就是如此,经年以后的现在依然如是。
我依然还是那个孑孑独行的游魂,游离在人生边缘,进退两难,只能倚岸观望传说中的烟火人间,心怀敬畏热泪盈眶。
你们是我心中遥远的传说,你们亦是另一个我。所以,你们要努力着快乐着我们的烟火生活,替我而活。
岑若谷
2014.10.15执笔
2014.10.16完成
博主原创文章,禁止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百度,图文无关。未经本人许可严禁对文章做修改、节选、断章性质的处理。其他网站朋友转载请告知作者且须注明作者及文章出处。对于一切侵犯作者版权等不法行为,作者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