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2020-12-29 06:28:44)
标签:

教育

分类: 专题研修

 

 

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成都市李建荣市区两级名师工作室   成都市列五书池学校  阳旭

 

随着统整课程概念的推广,我们身处于海量阅读”的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要求每一位成熟的读者每天进行理解性选择、分析和理解,所以略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式非常重要。就现代读者来说,如果不适应真实的阅读材料,不具备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个人就会变成一只无头苍蝇,在信息海洋中茫然不知方向,成为信息的奴隶。
什么是群文阅读呢?将军晶曾这样说:“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群文阅读的意义
资料统计表明,人80%的知识是通过阅读获得的,传统的逐字阅读方式已无法适应知识量的增长。现代人更多采用默读、浏览等无声视读。但是默读等无声视读必须通过练习才能达到要求。苏联教育家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得出了小学阶段阅读技能达到半自动化的量化指标,其中快速阅读技能的形成,需要2000小时以上的练习,按6年算,每周大约需要7个小时的练习。

 

未来语文高考阅读量会大增,有可能会有25%的学生来不及做完试卷。来不及做不是因为题目多了,而是因为文章长了,需要考生有很快的阅读速度与很强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就是要强调阅读速度,甚至直接教给他们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二、群文阅读策略
传统语文教学教授的阅读技能,大都是脱离阅读实际的,而国际上讨论的阅读策略,是从阅读者角度归纳的常见技能,例如图像化、推论、联结、统整等。传统语文教学教授的阅读技能,也不够与时俱进,例如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复杂信息环境中新闻的解读"等阅读策略还很少涉及。群文阅读就是要教一些实用的切合时代需求的策略。
1.预测与摊论: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故事的结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文章的观点等进行预测和验证。
2.联结:书中的联结、和另本书的联结、已知事物和新资讯的联结、和生活的联结。
3.视觉化:将文字图像化、情境化,创造心象。
4.自我监测:监测自己的阅读理解。
5.问问题:知道从不同的角度问自己问题。
群文阅读除了读得快一些、多一些以外,还需要多种阅读能力,如提取和前选信息、记忆、推论、比较整仓、分析、判断、创造等。其中有一些是群文阅读中比较突出或特有的。

 

  三、群文阅读能力培养
  1.求同。找出文本的共同点。比如一组写父母之爱的文章,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慈样,有的严厉,但透过这些表现,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读完这些文章,为了加强或印证自己的认识,可以再找类似的文章阅读。
  2.比异。找出文本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事实的差异,也可能是情感、观点的差异,或者是表达方法的差异。比如同样是写过年,老含的《北京的春节》中是热闹、欢乐,而梁实秋的《过年》中是无聊、累。发现这些差异之后,往往还需要进一步追溯背后的原因。 比如,日本电影《罗生门》中,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叙述起来完全不同,原因是各人与这一事件有不同的利害关系。不同民族“ 创世纪神话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带有本民族先人生活环境的痕迹。
  3.整合。文本所叙述的事实或讨论的问题是相同的,但呈现材料的角度不同,或者呈现的是碎片 需要读者排装 比如鲁迅,有人说他是伟人,有人说他只是常人,有人说他尖酸刻薄,有人说他亲切随和。读不同的人对他的回忆,可以整合出比较完整的鲁迅形象。在整合中常常会发现某些疑问,这可以促使读者进步 查找资料,主动拓展阅读。
  4.判断。今日社会,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强,价值观念也日趋多元。表现在阅读上,一些文本在事实、观念、情感、表达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读者不能简单盲从,不能唯书”“唯上,而要对不同文本的真伪、是非、优劣等做出自己的判断。诸如根据阅读材料,你想不想去南极洲”“这两种介绍南极洲的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类问题,就需要读者做出判|断。
  5.启动先备知识:在阅读之前首先回忆与文章有关的知识,例如文章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写作意图等,使头脑中储存的已有知识被激活,处于备用状态。
  6.整合资讯:将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提升为系统性的知识。
     实行群文阅读,我们老师本身首先就应该是一个“读书人”,把阅读当作自己的一种信仰。不管是利用教材还是课外文本,首先老师自己就得成为读书人,对文本要有自己的感受,再来谈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群文阅读不是只能在阅读课才能开展,即使是平日里的教材课文,也不仅要有知识的疏导,更应该充分利用有相同议题的文本进行阅读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