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关键密码——“情感引导式教育”——李建荣两级名师工作室成员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分类: 活动简报 |
培养孩子的关键密码——“情感引导式教育”
——李建荣两级名师工作室成员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有感
书能香我何须花,茗能香我何须墨。自古,阅读就伴随着人的一生,我们通过阅读了解到了世界的变换,文化的昌荣,历史的演变,以及最深处的自己。书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墨香色彩,为我们的思想披上了智慧的衣衫。
5月30日,李建荣两级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分享了5月共读书籍读后感悟。《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是一本关于亲子教育的书籍,如何创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实现父母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独到的思路,给予孩子温柔的指引,即开展“情感引导式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关键密码。
张梅:读完整本书感觉到情感引导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什么是情感引导呢?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由此想到对待我们的学生,其实很多学生在家庭当中也许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情感引导,所以在学校有些时候,他们的情绪发泄会让人觉得有些无厘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观察他此刻的情绪到底是什么并分析这情绪背后他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由此来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情绪,并化解它。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倾听蹲下来听听他们心里的声音,而不是一味的判断他们这样做是对还是错,引导比批判更有力。
杨小梅:读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让我重新审视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这本书非常核心的观点是情感引导,它是一个工具,我们要学会情感引导。怎样做到情感引导?首先是埋下种子,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接下来是观察、体察情感,并对情感做出反应。当孩子很生气时,我们要能够讲出他的情感感受,这会降低他的负面情感,紧接着还要告诉他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当孩子做对时要及时肯定,这能增强孩子良好的情感。这样做才能让孩子积累大量正确的词汇,变得更自信,跟这个社会才会更和谐。不管是亲子关系还是师生关系,情感引导都显得尤其重要,在生活中我还得继续修行。
宋雨芯:虽没有当妈妈,但是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带着班上的孩子长大,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中必然会带来种种问题。凭借本能,我们可能会发脾气,可能会纵容,可能会不理他。但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这都是错误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很多人为了做一份工作会去学习、读书、考研。但其实人生中哪一份工作会比做父母更重要呢?不学习一下就上任当了父母,如何履行好为人父母的职责?书中就给了“情感引导”的正确方法。
李峥峥:我非常认同这本书中提到的观点,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在处理孩子犯错时,都能做到:首先弄清自己的心结在哪儿。这样可以确保自己不会把怒气和烦躁发泄到孩子身上。如果发现自己火气很大无法冷静下来,可以先找个地方“降降温”,把火气发泄出去或调整好。一旦控制不住负面情绪,及时向孩子道歉,请求孩子的帮助。没有人是完美的——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也是一样会犯错,给孩子正面的示范,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并及时道歉、采取补救措施,以后孩子在犯错误时就不会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而是像爸爸妈妈一样直面错误并积极想办法改正错误。另外,要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考虑及选择的机会。任何情绪的缓解都需要时间,孩子也需要思考。不要指望孩子立刻就接受你的建议,或做出你预期的选择。要给他思考和做决定的时间。相信还在会做出最好的选择。
曾亚非:我原以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玩耍的书。但是读完,真的把教育中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脉络抽丝剥茧理得清清楚楚。读完这本书我学到了情感引导,温和且坚定。尤其在情感引导中,让孩子在生气、难过、愤怒、委屈的时候,知道自己情绪的状态。同时,能够把自己的情绪说出来,寻求父母的帮忙。这一点对于父母来说,示范、引导尤为重要。育儿之路漫漫,很幸运,看到这本书,在育儿之路上又多了一个宝藏。
曾小英:最近和大家共同阅读的这本书,让我又重新审视了和学生之间的相处。虽然这本书讲的是父母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情感引导式教育,但我认为,这样的方式方法,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同样可以。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我们应该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多去聆听孩子的意见,去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表现出我们的同情,我认为这和我们经常提到的“共情”有相似的地方。不管是自己的孩子,还是班上的学生,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管对错,我们都应该先听一听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而不能以大人的身份,高高在上地去指正孩子的错误,我们要以帮助孩子的身份出现,去引导孩子更好地成长。
易汇慧:喜欢这类还原生活情境和有操作提示的书,很接地气很有实操性。书中许多例子中能看到自己在养育孩子和教育学生中的影子,也学到了更合理有效的沟通方法,正在实践中。结合现实背景,新冠疫情下,许多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更长,对游戏、电视更为沉迷。怎么去进行引导呢?在书中我寻找到两个办法:一是正确面对、情绪引导,观察判断孩子的状态,通过聆听了解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撇开权威角度,感同身受地与孩子商量,达成共识;二是加强与孩子的亲密互动,以更丰富有趣的活动取代电子产品。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放下电子产品,但更需思考的是当他们放下后,还可以做什么呢?
杨薇:书中指出,放任型父母“无为而治”,希望等到孩子精力发泄完毕,自然不再吵闹。控制型父母也许能够一时控制住孩子的行为,但是孩子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以上两种做法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而情感引导的方法是充满关爱的人性化的教育方法。情感引导的本质就是允许和激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关系。
杨涛:在处理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时,控制、放任、贿赂、威胁都是家长们常用的方法。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导致孩子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进行沟通,从而无法建立起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孩子也就无法得到家庭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与这些方法相比,情感引导的教育方法更加充满关爱,也更符合逻辑和人性。因为只有情感引导型父母才会把这些棘手的情况当成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好机会,并且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同情和理解,在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沟通能力,为他们将来的成长打下有益的基础。
邱秀菊: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我们不能以消极的后果作为惩罚,不要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不要忽略孩子的情感特征。我们要学会情感引导。樊登说: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很难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在孩子心中播下种子,倾听他的心声,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
杨敏:阅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终于懂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的含义。经常看见朋友圈里很多朋友都在发这句话,其实我可以猜想很多父母没有真正做到吧,这其中也包括自己。孩子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他们真正看中的是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带他出去玩,他们玩他们的,父母或是打牌,或是玩手机……孩子需要被重视,需要父母情感交流,他们需要和父母相处不被打扰,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我想只有情感引导型父母才会理解孩子,在与孩子的每一次沟通中增进亲子关系,进而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沟通能力,为孩子将来的成长打下最有益的基础。
苟雪梅:家庭教育的前提是良好的亲子关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教授提出的“情感引导式教育”是改善亲子关系极其有效的方法。其中“情绪引导”的5个关键步骤是:播下种子——观察和判断——聆听——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情。纵观这五个步骤不难发现,其有一个核心,就是“尊重”。尊重孩子,播下种子,告知孩子计划,鼓励孩子参与合作;尊重孩子的性格和脾气,避免给孩子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尊重孩子,聆听他们的心声,才能走近孩子内心;尊重孩子不否定、怀疑、轻视孩子的感情,孩子才有获得感;尊重孩子,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感同身受,孩子才有感受到相信的力量。我想,良好的亲子关系会因尊重而美丽,孩子也会因尊重而成长得更好。
陈静:作为妈妈,作为老师,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反思,不断矫正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往常在和孩子相处和交往过程中,常常采用威胁、贿赂、放任甚至过激的方式控制。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深刻的体会到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换位思考。对于孩子的正确教育应当建立在同情、关爱和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情感引导式教育”是解决孩子的重要方式。
夏静:书中提到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情感引导,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寻求孩子的合作,就要学会做情感引导型的家长,要做到这点有三个前提要素:播种——观察和判断——倾听。文章认为如果孩子犯错或者发脾气,一般是他的需求没有得到真正满足,给孩子一段反思时间或者冷静时间,通过情感引导孩子去欣然面对亲子关系中的问题进而疏解问题。情感引导要得到明显的效果,需要做到以下几步:第一,播下种子。提前清晰准确的告诉孩子你的要求是什么。第二,观察和判断。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第三,倾听。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倾听,让自己的视线和孩子齐平,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通过这样具体的做法去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加深交流中的共情,才能实现更好的沟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张利红:是的,孩子们并不需要新奇的玩具或电视节目,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允许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情感,聆听孩子的心声并表现出理解、接受和尊重,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和别人相处与合作。育儿即是育己,这不仅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更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曾圆: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会造成亲子关系的裂痕或者矛盾。本书中提到了亲子关系中的情感引导很重要。得到过情感引导教育的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能够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它们会向外界表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让别人理解或是感受到,这点在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它们会拥有盔甲,在身处逆境的时候,能更快速的从坏情绪中走出来;在学习中也更轻松快乐。书中的情感引导五步骤,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多加以运用。相信通过这样的有价值的陪伴和聪慧的教育,我们的养育过程更轻松愉快。
陈瑜: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常常在不断实践,又在不断反思。最近读到《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教育思路:情感引导式教育。其中的两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一是“深厚的亲子关系是人性化教育的基石”,这说的就是原生家庭对孩子的终生影响吧。二是“无条件接受孩子,才是最好的礼物”,作者金伯莉这里提出的“无条件接受孩子”是指接受孩子的情绪。这个观点体现出的是对孩子的尊重、接纳和包容。因此,“情感引导式教育”的重点就是情感为引导,实现教育的目的。
周娟:读了这本书,我有些后悔,我缺乏为人母最重要的无条件的爱,忘了身为妈妈,任何时候都愿理解、倾听、帮助孩子成长,无论她多少岁,无论她成功还是失败,因为她是我孩子,她的成长需要我搭把手的时候,我应毫不犹豫,更该义不容辞。我愿和所有父母分享这本书,它潜藏着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宝藏,过去、现在、未来,父母是我们一生的事业,而我们仍需坚持修行。
老师们通过交流梳理了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教育认知,这是一次别样的收获。孩子是受父母影响最多的,父母如果情商低下,孩子如何能情商高?父母如果没有耐心,孩子如何能学会耐心?父母如果不懂得沟通,如何让孩子懂得沟通?父母如果不懂得坚持,孩子又怎么会坚持?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我重新修炼的过程,要求孩子做到之前,自己学做到,因为我们不可能教会孩子自己都不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