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虽弥,行之将至---观摩杨小梅老师执教《跳水》有感

(2018-05-23 15:44:59)
分类: 铿锵足痕

              路虽弥,行之将至---观摩杨小梅老师执教《跳水》有感

                              成都市树德小学     周娟

   《荀子.修身》说:“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这句话说明点滴实践对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同时,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之路,也是我们必须担负的责任。

   在李老师的组织下,我有幸观摩了杨小梅老师执教的《跳水》,杨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体裁,紧扣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以人物为着力点,体会细节描写将人物写活的方法,教学层层深入,杨老师通过点评语,或总结方法、或引领思路,学生的思路渐渐明晰,语言越来越丰富、优美,课堂上精彩纷呈,学生的朗读有韵味,学生回答问题有了条理,这真正让所写人物形象渐渐鲜活起来。

但是,杨老师没有止步于对人物精神的感受,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赏析描写方法,并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描写方法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这一特点,并通过实践,让学生习得了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一个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人。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不少老师,都在琢磨如何才能将一堂课呈现得更加精彩,文本被解剖得支离破碎,只把很少的时间留给课堂,留给学生去关注表达,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中习得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在好的文本也就停留在感受、熏陶、思维训练的阶段,这些只是过分将精力放在了语文人文性,长期以来弱化了语文的工具性,自然用文本教就停留在了口头上,尘封在了课堂外。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用教材教,教学生做人,是语文教学应有的功能,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虽然我们在这条路上,刚刚启程,我们也知道“道阻且长”,只要我们肯用心把每一堂课都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必然离我们理想的境界不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