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2014-01-06 11:03:32)分类: 铿锵足痕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十三单元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成华区李建荣名师工作室
学情分析:
这是一年级上册第十三单元的课文,也是孩子入学以来学习的第一篇故事类课文。课文分了自然段,而且篇幅较长。经过5个单元的拼音学习,大多数孩子对拼音有了掌握,但是拼读的准确性还是不高。所以,想要把这样的课文读通顺,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是不易的。所以我设计将这样的课文分为两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让学生明确段的意义,初步学会分段,指导学生利用读拼音识字将课文基本读通,感知课文大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拼读能力。第二课时指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乌鸦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利用现有条件解决困难的精神,积累文中的语言,把握课文脉络,渗透性学习一些语文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
1、
2、
3、
4、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过程:
一、
1、师: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乌鸦的图片。
谁知道它的名字?抽生说。
谁能说说乌鸦的样子最大特点是什么?
2、师板书课题:乌鸦
提问:乌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字最像?
3、鸦字你有什么方法记下来吗?
4、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关于乌鸦的?乌鸦干什么呢?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全班齐读课题
二、
1、
总结预习方法和步骤:圈生字、勾词语、利用拼音读课文
2、
3、
4、
出示金钥匙,了解自然段
观察书上是怎么标自然段的
你会标自然段吗?
以《小母鸡种稻子》为例指导学生试着标自然段。
5、
6、
7、
8、
三、
1、
2、
3、
多音字”着”的了解
指导观察“找”字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一个字最像?
区分“我”和“找”
学习笔画“斜勾”
指导书写“找”字
四、
1、
2、
五、
学到这里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乌鸦喝水》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吗?
你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随文继续学字,积累语言;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4、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其余几个生字。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乌鸦喝水》。
全班齐读课题
渗透语言表达:谁干什么?
2、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深入的学习课文,看看课文还可以带给我们哪些语文知识呢?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写故事的课文,看到题目之后你会有什么疑问呢?对于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疑问?
老师总结:一般这种写故事的课文我们可以围绕课文提出:为什么喝水?怎么喝水?喝到水了吗?
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加字也不漏字。
二、学习课文
1、乌鸦为什么喝水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抽生读课文
(1)你读懂了什么?
渗透识字“喝和渴”区分两个字,利用汉字偏旁理解意思
(2)理解“到处”
到处是什么意思?(每一个地方、四面八方)
大家想一想,口渴的乌鸦都会到哪些地方去需找水呢?
这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会是什么心情呢?
体会朗读(着急、难受)抽生读——
2、乌鸦又是怎么喝水的呢?
出示第二自然段:全班齐读
(1)你读懂了什么?
乌鸦找着水啦!水在一个瓶子里。随文识字“瓶子”
(2)找着水啦,乌鸦就喝到水啦?没有
抽生读课文第二句
说一说原因。随文识字“很高”
渗透理解“很”——程度较深,再组几个词?
板书:很高
师:找到水了,乌鸦又喝不着,原来是有原因的。
你能用
抽生说
(3)大家想象好不容易才找着水的乌鸦,此时有没有喝到水,如果你是它,心情又会如何呢?抽生说
指导朗读:怎么办呢?
随文识字:怎么办?怎么?
出示选词填空题,指导学生选择填空
3、乌鸦找到水又喝不成,乌鸦是怎么办的呢?
出示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全班齐读
抽生说:乌鸦是怎么解决看到水又喝不成的困难的呢?
抽生读第三自然段
乌鸦想了什么?
抽生说,乌鸦动了脑筋,想出了一个办法。
随文识字
4、乌鸦是怎么做的?
理解“一个一个”“慢慢”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乌鸦要“一个一个”叼进去?水为什么是慢慢升高的?
教师出示一个小道具(小瓶口瓶子和一些小石子)
请一个学生示范乌鸦叼小石子的动作,感受慢慢升高的意思。
(因为瓶口很小,一下子放不进去只有一个一个放,因为是一个一个放所以就升高得慢。)
句式训练:
看到自己想到的好办法,奏效了,乌鸦心里又是什么心情呢?
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
1、指导根据板书复述故事
2、故事学到这里,我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使用我们的两件宝手和脑。多动脑就会找到好办法。
3、如果你也爱动脑,你会给乌鸦推荐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4、推荐看书《伊索寓言》短小但是有意思的故事,会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四、写字
找
观察,说一说要注意之处
写一写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为什么喝水?
怎么喝水?
喝到水?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复习引入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乌鸦喝水》。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学生齐读课题
师:谁干什么?
生:乌鸦喝水
师:乌鸦干什么?
生:喝水
师:回答问题要完整
生:乌鸦喝水。
2、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深入的学习课文,看看课文还可以带给我们哪些语文知识呢?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写故事的课文,看到题目之后你会有什么疑问呢?对于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疑问?
生:乌鸦喝到水了吗?乌鸦喝什么水?……
师:一般这种写故事的课文我们可以围绕课文提出这样三个:为什么喝水?怎么喝水?喝到水了吗?板书:为什么
指导学生读提的问题。
师: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一起读课文,看看自己可不可以在课文里找到答案。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加字也不漏字。
二、学习课文
师:你读出乌鸦为什么喝水吗?
生齐说:口渴了!
师:哪个自然段在讲?
抽生说:第一段
师:你愿意给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吗?(愿意)其他同学应该怎么做?
生齐说:左手压书,右手指书,认真听同学读。
师:乌鸦口渴了吗?你怎么知道的?(出示:口渴和喝水)
师:亮眼睛们,你们仔细观察“喝和渴”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喝是口字旁,渴是三点水。而且我还知道为什么?喝水要用口,渴了需要水。我妈妈给我说了的。
师:你真棒!孩子们来鼓励一下xxx。是的,汉字里的偏旁部首就是在表示这个汉字的意思。以后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识字。
(2)师:乌鸦有多渴,你知道吗?
生:很口渴!
师:你从第一自然段哪个词语知道的?
生:因为它到处找水喝。
师出示“到处”
板书
师:你到处做过什么事没有?
生:我的书掉了,我到处找我的书。
生:我到处找我妈妈。
生:我到处找我的铅笔。
……
师:大家想一想,口渴的乌鸦都会到哪些地方去需找水呢?
生:小河边
师:河流干涸了!
生:森林里
师:森林里的根本就没有水
生:大海里
师:大海太远了,乌鸦飞不了那么远。
生:山村里
师:山村里的井水枯竭了
……
:那你知道“到处”是什么意思?
生:每一个地方;许多地方;四面八方……
师:乌鸦飞遍了,它能到到的地方,都没有水。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会是什么心情呢?(着急、难受)读出你的体会
抽生读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
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2、师:口渴的乌鸦最终找到水了吗?
生:找到了!
师:孩子们真会读书,来我们一起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口渴难耐的乌鸦在哪里找到水了?
生:瓶子里
师:出示词卡——“瓶子”
师:找着水啦,乌鸦就喝到水啦?(没有)
生:因为瓶子很高、瓶口很小……
师:请你读出文中的这个句子。(出示句子)
全班齐读句子
随文识字“很高”
板书:很高
师:找到水了,乌鸦又喝不着,原来是有原因的。你能用
抽生说
(3)大家想象好不容易才找着水的乌鸦,此时有没有喝到水,如果你是它,心情又会如何呢?抽生说
指导朗读:怎么办呢?
随文识字:怎么办?怎么?
出示选词填空题,指导学生选择填空
师:乌鸦找到水又喝不成,乌鸦是怎么办的呢?
4、师:乌鸦是怎么做的?自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生自己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师:谁来说一说,乌鸦遇到困难是怎么做的?
生:想办法!它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就喝到水了。
师:你可以读一读那句话吗?
生读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放在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
师:这就是乌鸦的办法!随文识字“办法”
指导学生书空“办”
师:乌鸦是怎么做的: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抽生说。
出示区别句式:
乌鸦把小石子叼起来,放在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放在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师:这两句子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一个叼,慢慢升起来。
师:可以不要这个吗?为什么?大家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乌鸦要“一个一个”叼进去?水为什么是慢慢升高的?
教师出示一个小道具(小瓶口瓶子和一些小石子)
师:谁来当小乌鸦。乌鸦怎么喝到水了?
请一个学生示范乌鸦叼小石子的动作,感受慢慢升高的意思。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放小石子的?怎么放的?
抽生说:因为瓶口很小,一下子放不进去只有一个一个放。
师:因为是一个一个放所以就升高得慢。从“一个一个和慢慢”这两个词,可见,这个故事的作者用词是很准确的。来我们一起读一读句子,重现乌鸦解决问题的过程。
全班齐读句子
师:乌鸦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出示句式训练:
师:如果可以用上“一个一个:这样的词更好!
生:我一点一点吃苹果,苹果就慢慢吃完了。
生:我一笔一笔写字。
师:看到自己想到的好办法,奏效了,乌鸦心里又是什么心情呢?读出你的体会
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
1、指导根据板书复述故事。(用了三分钟讲个正在听课的爸爸妈妈听)
2、故事学到这里,我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使用我们的两件宝手和脑。多动脑就会找到好办法。
3、如果你也爱动脑,你会给乌鸦推荐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4、推荐看书《伊索寓言》短小但是有意思的故事,会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四、写字
找
观察,说一说要注意之处
写一写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为什么喝水?
怎么喝水?
喝到水?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用时超过了预期。或许这节课老师的问题比较细碎,或许教学的难度对于班上一些基础较差的孩子来说还较大。想要抓得点有点多,有一点面面俱到,但是重点不突出的感觉。
记得数学老师上课喜欢问孩子们,你们从这些图片里,数字里,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孩子每课都有所得,每一得都是那么指向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的。而我们的语文学习,如果仅仅局限于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那就不是语文课了。关于课文内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们自己多读几遍课文就明白了。如果也仅仅局限于认字教学,也没有足够的语文味了。课堂上时间有限,学生会的我们就不讲,学生可以自己学会的我们就少讲,学生不会的,需要掌握的才是我们语文课的精华和精髓。
我认为学习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最需要训练的。我一直力图在探索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时,可以更加多的学到和感知到的——“语文问题”。所以,我们的语文学习,我希望是在读懂文意,识字识词的基础上,还可以学到和解决很多语文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孩子们需要老师提点和指导的。
在《乌鸦喝水》第二课时里,我力图在一边引导孩子读懂课文,理清记叙文的表达脉络时,随机的进行随文识字,且把识字与理解、与表达、与积累相结合,在字词句表达的相互交错中,感知语文,学习语文,解决语文问题。
如:随文识字“到处”,结合了读字音、识字形、明词意、说句子、感情朗读为一体。语文的一个点的学习因此而发展和扩散。
如:在引导孩子感知乌鸦喝水的方法和过程时,利用生动直观的演示,让孩子明白作者为什么会用“一个一个”以及“慢慢”整两个词语。同时也让孩子学会说话更加具体。孩子的表达也在一个一个句式中提高了。
语文知识和技能或许就在这一次次的发展和扩散中慢慢积累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