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组:《比赛场次》课堂实录
(2014-12-11 18:58:20)
标签:
育儿 |
分类: 教学设计 |
去繁从简,感悟化归思想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像我们刚刚看到的张继科和马龙进行的一对一的比赛叫做单打,单打也就是两个人之间进行的一场比赛。
师:如果是3个人,每两个人之间比一场,一共要比多少场?
生:比3场。
师:再来一个人,4个人,还是每两个人之间比一场,一共要比多少场?
生:比6场。
师:3个人比3场,4个人怎么一下子就变成6场呢?看来,比赛人数不同,比赛场次也不同。到底比赛人数和比赛场次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首先一起来研究“比赛场次”的问题。(板书课题:比赛场次)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制造冲突,寻找方法
师:同学们,如果比赛人数增加到10人,还是每两个人之间比一场,一共要比多少场?
师: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画图、列表
师:是呀,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板书)
师:这样吧,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在1分钟之内解决这个问题。
师:还没开始喔!先等大家准备好纸和笔,再一起开始。
师:比赛开始。时间到。
生:唉!
师:怎么回事,都还没完成。
生1:速度太慢。
生2:线条太多。
师:老师相信如果给你们足够的时间,大家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对吧?
生:是的。
师:刚刚有位同学在1分钟内就解决问题了,你是怎样想的,请你说说。
生:第1个人不能和自己比赛,他就要和其它9个人比;第2个人因为已经和第1个人比赛了,所以只要再和其它8个人比赛;第3个人只要和其它7个人比赛,就可以用9+8+7+6+5+4+3+2+1 。
师:你的表达能力真强,他要用列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到底是不是这个道理呢?我们得想个办法让全班同学都明白。
师:同学们,遇到复杂问题时可以转化成什么样的问题来进行思考。
生:简单的问题。
师:将复杂问题化为简单,我国有个数学家华罗庚是这样认为的:当遇到复杂问题时可以把它退到最原始的状态去研究。
师:最简单是几人的比赛?
生:2人。
师:按照你们的想法,我们就从2个人开始研究。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学习单,看得懂意思吗?
生:(指着表格说)从2位运动员进行比赛,得出场数,再来进行3个人的研究,再4个人、5个人。
师:你善于观察。就按他说的这样,自由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从2个人开始,再分析比赛人数是3个人的情况,依次往下研究。
师:记住喔,当你们找到规律后,就不用再往下画了。开始!
2.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师:哇,同学们的速度真快呀!已经发现规律的同学可以轻声地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师:大家都用端正坐姿来告诉老师你们已经完成任务了。咱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发现。
方法一
师:只研究了4个人就找到规律啦!真了不起!这是哪位同学的作品,掌声欢迎你来给大家说说。
生:比赛人数是2人时,生1和生2比一场。比赛人数是3人时,生1和生2比,生1和生3比,生2和生3也比一场,一共是3场……
师: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同时老师也非常欣赏全班同学,都有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师:她说按顺序连线,这样比较……
生:有顺序。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比赛场次只要用人数减1再往下加到1就可以了。
师:结合图进行观察,分析是学习的好方法。其它同学呢?
生:可以用把人数看成n人,然后用n乘(n-1)来表示。
师:喔,你用了一个不一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是不是如你所说呢?这样吧,我们先来把刚刚这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弄明白,再来分析你的发现,好吗?
师:他刚刚说比赛人数如果是4个人,从哪开始加?
生:从3开始。
师:5个人呢?
生:从4开始。
师:6个人呢?
生:从5开始。
师:还往下说吗?
生:就是说比赛人数减1,开始往下加,一直加到1为止。
师:概括得好。
方法二
师:我们再来看看其它的方法,这是哪位同学的作品,掌声欢迎你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生:运1和运2表示的是两个运动员。我用勾表示比赛的场次。1和1是自己人不用比,1和2比一场,打一个勾,1和3比,1和4比,然后是2和3比,2和4比,3和4比。一共比了6场。再看算式这边,用比赛人数减1再加到1。
师:老师发现,她在介绍时,其它同学不仅认真倾听,还在认真思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师: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从表格中我看出了3个人比,增加了2场;4个人比,增加了3场。
师:是呀!从列表中我们能很快看出增加1个人,增加了几场。
师:这里增加的2场是指哪两场呢?
生:1号和3号比,2号和3号比。
师:再来一个人时,4个人时场次增加3场。是哪3场?
师:哇,都会了,请你说!
生:新来的4号要和前面3个人各比一场。
师:再往下,还能说吗?
生:再来一个人,就要增加4场。
生:6个人,就要增加5场。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增加的人数和增加的比赛场次的关系。
生:每增加一个人,比赛场次增加的数目是人数少1。
师:谁也来说说。
师:这就是数学的简洁之美。
师:对于她的这个表格,同学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可以大胆地提出你的想法。
生:为什么要有那条斜线?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谁能做出解释?
生:只要是一样的就划掉,因为自己不和自己比。
师:是呀,你和我,跟我和你比是一样的,联系生活来分析,说得好。
师:你有补充,请你说。
生:第1个运动员已经和第2个运动员比完了,第2个运动员就不用再与第1个运动员比了。
生:自己不和自己比,就是重复的不再比。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画图、列表的方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刚刚的研究过程。
3.知识梳理,总结规律
师生交流:人数是2时,场次是1;人数是3时,场次是1+2=3;人数是4时,场次是1+2+3=6……(板书)
师:人数是10时,场次是……
生:1+2+3+……+9=45
师:如果我们全班55人都参赛,一共要比多少场?
生: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加到54。
师:如果全年段有520人都来比。
生:场次就是1连续的自然数加到519。
师:大家不仅找到规律,还会运用规律了。
师:如果是n个人,比赛场次就是——
生:从1开始的连续的数相加,加到(n-1)为止。
方法三:
师:刚刚有个同学说要用n×(n-1),这要怎么理解呢?
生:n是末项,1是首项,项数是n,再除以2。
师:喔,你用了等差数列的解决办法。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结合图表来分析。
师:2个人的话,每个人要比几场?
生:1场。
师:每人比1场,那是不是要比2场?
生:不用,因为A和B比,B就不用再和A比了。
师:明白了,重复的不比。那如果是3个人,每个人要比几场?
生:2场。
师:二三得六,一共6场,对吗?
生:要除以2。
师:让你们知道除以2的道理在哪吗?
生:重复的部分。
师:4个人比呢?
生:3×4÷2=6(场)
师:按照你们的发现,10个人呢?
生:9×10÷2=45(场)
师:真妙,从不同的角度,你找到另一个算式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个好方法。
三、拓展运用,总结提升
1.策略牵移,解决问题
师:刚刚我们从简单情形开始,通过画图和列表,在算式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规律。这也就是华罗庚爷爷告诉我们的解决问题的宝典——“化复杂为简单”。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敢不敢再接受一个挑战。
生:敢!
师:看大家都信心满满的,请看题。
师:明白这种联络方式吗?你说。
生:每人同时通知两个人,每同时通知两人共需1分。
师:真是灵敏的孩子,善于捕捉关键字眼。
师:请大家在学习单上独立解决,记住喔,当你发现了规律就不用再往下写了。
师:看来,大家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了,速度这么快,就都找到规律了。谁先来分享你的发现。
生1:我发现后一分钟通知到的人数总是前一分钟的2倍。
生2:我也发现,新通知到的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
生3:我发现用前1分钟通知到的人数乘2再加2就是通知到的总人数。
生4:有字母X表示,通知到的人数,1分钟是X的一次方;2分钟是X的1次方加X的2次方;3分钟是X的1次方加X的2次方加X的3次方,依此类推。
师:同学们,听明白他说的意思吗?
生摇头。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这里的X是几吗?
生:就是每次同时通知2个人。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这里的X其实就是2,对吧。
生点头。
师:按照他的这个规律,大家从简单情形开始去验证一下。
师:可见,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规律。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得到的收获会更多。
师:按照大家的发现,如果要通知完126名同学,需要多长时间?
生:6分钟。
2.唤醒旧知,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咱们一起解决比赛场次问题和找出联络方式规律,这两个问题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但却用到一个共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呢?
生:遇到复杂问题,从简单的情形开始,通过画图或列表找规律。
师:是的,当我们遇到复杂的或困难的问题时,要学会化复杂为简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其实这种解题策略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以前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已接触过许多类似的问题。知道有哪些吗?
生:搭配中的学问,等差数列。
师课件点击回顾旧知:鸡兔同笼问题;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图形中的规律;点阵中的规律。
生:都是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师:正如老子说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师:其实不仅仅是数学学习上,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这样的: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应该学会从简单情形开始,化难为易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课后,请你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完成这张家庭作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