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而篇-13

(2014-12-10 08:51:42)
标签:

杂谈

分类: 《论语》学习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评析】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是指恭敬、谨慎的态度符合于礼,就不致遭受到耻辱。“远”在此处是使之远离之意,可理解为避免。“耻”、“辱”二字其实是一个意思,按《说文解字》的说法:耻既是辱,辱既是耻。“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的“因”字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此处的“因”通“姻”,那么“因不失其亲”就是“与之婚姻的都是可亲之人”,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因”字在此应解作“依靠”,“因不失其亲”既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宗”在此处为“宗而主之”的意思。这句话是说:(由于)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这个人)也就可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而篇-12
后一篇:茱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