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光阁的地沟油与股市的价值投资有什么不同吗?

(2018-01-09 09:13:06)
标签:

财经

股票

近期,难得我大A股连收阳线。几个股民老友本来相约晚餐要找个高大上的饭店好好的庆祝一下。不料,路上有一刷手机的哥们大喊一声:“不好!紫光阁都有地沟油了。”宝宝们顿时大吃一惊,虽然不知道“紫光阁”是哪何方神圣,不过联想到“紫气东来,非富即贵”,肯定是一家高大上的饭店了。这可如何是好?连这么高大上的饭店都有地沟油了,这哪里还有安全可吃的地儿。最后,宝宝们只好折回营业部底下路边卖稀饭的大娘那一人呼噜了一碗白稀饭,好歹这路边摊,看得见,安全!

当下,股市一股“价值投资风”正和这不明觉厉的“紫光阁地沟油”事件如出一则。由于,去年以来,以茅台、平安为首的一批大白马大幅上涨,秒杀股市“要命3000”。于是,近期,股民当中渐渐盛行起了“价值投资风”。不论是长期驻守营业大厅的白发大娘,还是一个新出茅庐的“未来巴菲特”都能张口就给你来一段“价值投资经”。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8/0dbcbb1277765575e2428b66fdb544b1x1176x1000x101.jpeg;,3,jpegx;3,700x.jpg

​殊不知,革命老前辈早就教育过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纸上谈兵,终究难免有街亭之失啊。在我大A股流传甚广的就有因为看好“京东”美好前景而大买“京东方”,结果大赚一把,最后还到处宣扬其认真研究企业基本面,做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的股市赚钱经。实在是紫光阁地沟油的鼻祖啊!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8/cee79c70e9db80e00674bd897c7a1f91x360x343x26.jpeg;,3,jpegx;3,700x.jpg

​关于A股大小市值股票风格分化的话题,市场讨论的文章不上万篇也有千篇。前面,我们也讲过大小分化就像女性的例假一样,隔一段时间总会来一次,只不过周期的长短不一致而已。这些文章里面,高善文近期的文章算是给出了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抽丝剥茧,一针见血。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8/7294a445fe8ca59d27f8e3338b3f0ad3x500x500x41.png;,3,jpegx;3,700x.jpg

高前辈在其《走进新时代 18年金融去杠杆大概率不会结束》一文中总结到:​因此,简单地说,流动性收紧是风格分化的必要条件,没有流动性的紧缩,便没有严重的风格割裂。基本面的分化,是风格割裂关键的理由。追涨杀跌的趋势投资力量,则加剧了这一分化过程。

长期以来,关于大小股票分化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一些:

1.严监管,打妖精

2.脱虚就实,资金引流

3.郭嘉队护指数

4.A股国际化速度加快

5.价值投资风盛行

分开来看,这每一条都有道理,但是因为情绪不好就把之归咎于其中任何一条都不对。市场自有市场的规律,其他任何因素都只是起次要推动作用,而不是主要矛盾。

高善文的文章一针见血,市场就是因为流动性差才会有分化一说。大家想想,雄安大涨的时候,是不是其他股票集体崩盘,这就是因为流动性不足,一桶水被抽了一半去A碗,B碗当然只能降低水位线了。而后面茅台大涨,平安大涨,创业板也就只能继续被抽血了。即使发展到现在,房地产大涨,其他股票却无法跟涨道理也是一样的。

所以,有些做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比如你大幅打压当时的题材炒作。那么,现在茅台涨了,你要不要压一压?平安涨了,你要不要压一压?甚至房地产涨了,你要不要压一压?你压了这一头,另一头又翘起来了怎么办?

http://image.uc.cn/o/wemedia/s/upload/2018/4dc46b70f3627e2227fbefeac9e33776x550x412x33.jpeg;,3,jpegx;3,700x.jpg

根据高善文的文章分析,2018年,流动性放宽不会一蹴而就。但大概率会在某一个节点达到边际的高点,之后慢慢改善。从这来看,大部分股票会在2018年迎来新生,不过这新生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大概率是基本面好的股票开始拒绝下跌,甚至已经见底;而基本面差的股票还会再杀一杀。所以,分批买进绩优、错杀、成长股是当下不错的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