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贝尔奖”未来科学奖揭晓, 股市里的诺贝尔奖该给谁?

标签:
诺贝尔诺贝尔奖中国诺贝尔奖未来科学奖诺贝尔奖概念股 |
周末,“中国诺贝尔奖”未来科学家揭晓。消息揭露一刻,普通大众都在争相传阅消息,分享获奖者名单。而唯有一群人对获奖项目最为关心,他们不仅急于知道获奖人名单,还急于知道获奖项目,还急于知道获奖项目背后的受益公司,还急于知道受益公司背后的股东,还急于知道股东名下是否有关联上市公司,还急于知道市场中是否有类似项目的上市公司。这群人就是可敬可爱的中国股民,凭此钻研精神,诺贝尔奖里就该有中国股民的一份。
9月9日,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的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80后”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各为100万美元。惊艳的背后,股市研究者不仅迷惑为何股民如此具有研究精神却没有获得此项奖励呢?

那么,为何股市里产生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呢?根源就在于,股市研究者太过于喜新厌旧,无法专注于某一专一领域。
今天,诺贝尔奖出台了,大家争相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受益股;
明天,中国神材重组出炉,大家争相研究国企改革概念股;
如此,循环反复。每一天,股市研究者都在做着不同的研究;每一天,股市研究者都在浅尝辄止。
缺乏在一个领域里保持专注1万个小时的专一精神,股市研究者里出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只出得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棍和舌灿莲花、吹牛装B的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