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餐后活动
(2022-11-18 07:18:36)
1、进餐中幼儿会受进餐后的幼儿影响,会分心
动作加快:鼓励经常进餐慢的幼儿加快速度,或者可利用一些故事或儿歌、贴纸来进一步引导幼儿加快进餐速度。
规则制定: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用完餐的幼儿可以获得奖励。
可安排进餐好的幼儿可进行安静的活动。如:看书。
2、幼儿能否一次都将自己的餐具摆放好?
观察细致:在幼儿进餐完后,要多注意细节,观察幼儿摆放餐具的情况,如幼儿碰到困难,教师可用语言提示或实际帮助。
提醒与帮助: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幼儿养成良好的摆放餐具的习惯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所以教师发现幼儿困难时可多提醒与实际帮助。
及时调整:其实如果幼儿实在不能一次摆放好餐具,可以回过头来考虑下,餐具有问题吗?方法有问题吗?很多同事反映,幼儿的手小,碟子不是很适合作为幼儿进餐的餐具,因为两个碗和一个碟子、勺子一次性不是很好拿,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调整。
3、进餐速度慢,影响了户外散步的时间
多提醒:在幼儿进餐时,可以时不时提醒幼儿加快进餐速度,还有,进餐尤为慢的幼儿要多加注意,可个别提醒。
时间约束:可和幼儿达成一致,在一段音乐或故事后,如果在它们结束前吃完饭,就可以获得奖励。
奖励机制:当然,可以以奖励的形式来激励幼儿加快进餐的速度,这也是个很不错的办法。
小小值日生:达成一致,先吃完的幼儿可以当值日生,来帮助老师一起督促幼儿进餐。
4、毛巾的使用方式方法
步骤统一:幼儿擦毛巾的步骤要统一,不仅班级教师的要求要一致,并且要坚持,不能今天是这一顺序,明天又更改,这样不利于幼儿学习。
儿歌提示:把擦毛巾的步骤编成一首儿歌,利于幼儿学习与记忆。
家园共育:把擦毛巾的步骤与儿歌一并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后要求家园一致,有利于幼儿能力的提高。
5、进餐后半程,一位老师要去吃饭,保育员老师开始清理教室,然而另一个老师既要督促没有吃好饭的幼儿,还要照看吃完饭的幼儿,有点分身乏术。
调整教师用餐时间:三位老师协调好进餐时间,尽量保持两位老师在教室中,并且在幼儿进餐时保育员老师不可打扫教室,因为这不利于幼儿进餐环境。
辅助介入:可给先吃完饭的幼儿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看书、做做手指小游戏。
小小值日生:教师可请先吃饭的幼儿来帮忙做值日生,甚至可以是两个,一个幼儿负责吃饭的那些幼儿,另一幼儿可负责吃完的幼儿,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同时也培养了部分幼儿的管理能力。
6、放餐具时无秩序
讲解清晰:要清晰且简单地告诉幼儿放餐具的步骤,让幼儿充分了解,这样利于幼儿学习。
儿歌提示:可以把放餐具的步骤编成一首形象的儿歌,利于幼儿记忆,同时也能让幼儿边说边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
多加提醒:在幼儿放餐具时,教师可多加注意,发现幼儿有些许错误时及时纠正。
7、倒泔水时,会把饭菜倒在地上
辅助工具的加入:由于原先泔水桶放在地上,幼儿需要蹲下来后再倒,所以容易倒在地上,因此可以调整泔水桶的位置,把泔水桶放在椅子上,这样幼儿与泔水桶的高度相平,不易倒在外面。
适当添加:和后勤交流,是否可以根据幼儿的饭菜量适当添加给幼儿,减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