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自主管理的游戏化策略研究与实践(一)
(2021-01-05 07:45:53)
班级管理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是确保幼儿在园健康快乐生活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有序、合理的常规是幼儿在园生活质量的保障;发展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学会自我管理是常规教育的本真;建立优良的常规制度,逐步地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的真正内涵。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以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班级管理,可以让幼儿在享受游戏的同时获得成长与发展,学会自主管理。我们分析了中班幼儿自我管理的现状,并实施了游戏化的幼儿自主管理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中班幼儿自我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1.幼儿具备一定的规则习惯。对于已有一年集体生活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环节非常熟悉,知道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事情,每一个生活环节的要求也能在教师提醒下去遵守。2。防范式、高控制的管理模式。班级管理是对行为内容的制定,明确了做什么,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忽视了它为什么这样做及怎么做。操作的偏差,使幼儿在常规教育中失去主体的意义。身处常规教育中的教师也时常困惑,处于“为”与“不为”困境中。方面,教师为了有序开展生活教育活动,设法用各种“防范式、高控制”维护它的权威;另一方面,因幼儿自由发展的追求又使教师不能过分地强调常规。因而,常规教育就陷入了尴尬局面:高控制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高依赖,高依赖则抑制幼儿自主性和规则意识的形成与构建,使幼儿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一、中班幼儿自我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1.幼儿具备一定的规则习惯。对于已有一年集体生活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环节非常熟悉,知道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事情,每一个生活环节的要求也能在教师提醒下去遵守。2。防范式、高控制的管理模式。班级管理是对行为内容的制定,明确了做什么,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忽视了它为什么这样做及怎么做。操作的偏差,使幼儿在常规教育中失去主体的意义。身处常规教育中的教师也时常困惑,处于“为”与“不为”困境中。方面,教师为了有序开展生活教育活动,设法用各种“防范式、高控制”维护它的权威;另一方面,因幼儿自由发展的追求又使教师不能过分地强调常规。因而,常规教育就陷入了尴尬局面:高控制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高依赖,高依赖则抑制幼儿自主性和规则意识的形成与构建,使幼儿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班级管理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是确保幼儿在园健康快乐生活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有序、合理的常规是幼儿在园生活质量的保障;发展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学会自我管理是常规教育的本真;建立优良的常规制度,逐步地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的真正内涵。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以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班级管理,可以让幼儿在享受游戏的同时获得成长与发展,学会自主管理。我们分析了中班幼儿自我管理的现状,并实施了游戏化的幼儿自主管理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能力。
例如,教师会要求幼儿进餐时要保持四净(桌面净、地面净、衣衫净、碗里净)和三轻(说话轻、拿碗轻、搬椅子轻),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个别教师会强制幼儿吃下所有饭菜,虽然幼儿吃完了饭菜,但过程极不愉快。真正的班级管理是在教师引导下实现的,幼儿能主动接受并形成内在的常规意识。
3.“伪自我管理”不是真正的自我管理。深入调查了几个中班后我们发现:教师注重在班级中培养几个能干的幼儿,模仿教师的言行,以“小班长”“小组长”的身份参与班级管理。多数幼儿会把这些行为看成一种游戏,时间久了,若教师不严格监督的话,这种管理就无人愿意遵守。因为游戏的角色固定是那几个参与者。这种以幼儿来控制幼儿的行为,并没有实现将自我管理发展成幼儿的内在需要。那么有一点就很值得去反思了:幼儿到底来幼儿园是游戏的,还是被管理的呢?游戏中幼儿当然是快乐的,那幼儿在被管理中有没有感受到快乐?
例如,教师会要求幼儿进餐时要保持四净(桌面净、地面净、衣衫净、碗里净)和三轻(说话轻、拿碗轻、搬椅子轻),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个别教师会强制幼儿吃下所有饭菜,虽然幼儿吃完了饭菜,但过程极不愉快。真正的班级管理是在教师引导下实现的,幼儿能主动接受并形成内在的常规意识。
3.“伪自我管理”不是真正的自我管理。深入调查了几个中班后我们发现:教师注重在班级中培养几个能干的幼儿,模仿教师的言行,以“小班长”“小组长”的身份参与班级管理。多数幼儿会把这些行为看成一种游戏,时间久了,若教师不严格监督的话,这种管理就无人愿意遵守。因为游戏的角色固定是那几个参与者。这种以幼儿来控制幼儿的行为,并没有实现将自我管理发展成幼儿的内在需要。那么有一点就很值得去反思了:幼儿到底来幼儿园是游戏的,还是被管理的呢?游戏中幼儿当然是快乐的,那幼儿在被管理中有没有感受到快乐?
后一篇: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