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创设自由、愉快的物理和心理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纲要》还明确的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之一,要使游戏能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必须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环境有物理和心理之分,所以,教师不但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还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幼儿放松自己,从而发挥出自主性。
1、物理环境
这里所说的物理环境也就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环境布置。由于游戏的主人是幼儿,要玩什么游戏是幼儿自己的权利,每个幼儿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物理环境的创设上就需我们教师精心准备材料,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各种需要,使幼儿能够自主活动。
我认为创设环境就是为吸引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参与的游戏环境。怎样创设幼儿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呢?我首先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一改传统的做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游戏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使幼儿体验自主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2、心理环境
当然,要培养幼儿自主活动,心理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就是要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没有心理压力,从而充分发挥出自主性。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一切孩子”,“爱孩子的一切”,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愿望,与孩子建立起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教师在一起,他们会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如和幼儿一起下跳棋,和幼儿一起捉迷藏,到娃娃家作客等,在有角色扮演的共同游戏中,作为游戏参与者的教师可以扮演适宜的角色加入幼儿游戏。在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幼儿想法,调动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扩展情节,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可以缩短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的距离,使孩子们觉得亲切、适意,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精神心理气氛。又如还可在区域中增加一些音乐效果,针对不同性质的区域,采用不同旋律的音乐,让孩子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轻松、自由,进而发挥出更好的自主性。
设置符合幼儿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活动目标
2.能有目的、有主题的进行建构
3.学习使用辅助材料,增强其造型的表现性
社会性方面目标
1.游戏中相互协商、共同搭建
2.幼儿能用教简单的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
3.幼儿能理解、欣赏他人的作品,养成有爱心,有爱互助的良好品德
4.幼儿能克服以自我为中心,主动参与同伴合作搭建,并体会互相合作的乐趣
常规方面
1.在游戏中能认真地、坚持将拼插作品完成
2.收玩具方法正确,会按类摆放整齐
3.能按人数进入活动区
三、投放适宜的、具有层次的游戏材料
健康领域:
建构区不仅可以在室内还可以选择在室外。
户外建构区投放的积木一般较大,幼儿在搬运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大肌肉的协调发展,锻炼载物行走的能力,使幼儿的肌体得到锻炼。而室内选择较小的积木,在操作过程中能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精细动作,锻炼手部的小肌肉群。户外的搭建,可以使幼儿多接触新鲜空气,增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幼儿骨骼、关节的灵活与协调,使幼儿全身都得到活动。
除了幼儿的生理健康,还应该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当幼儿搭建成功一件作品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积极评价,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地发展。
科学领域:
在区域内投放不同形状、大小、数量不等的积木可以帮助幼儿在实际的直接操作中获得关于积木的形状、大小、轻重、多少等方面的知识。
体验到不同形状的积木存在着互补的关系;
领会到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体会造型的对称和力量的均衡;
积累有关空间方位的概念;
帮助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发展幼儿的表征能力、实际操作水平;
丰富幼儿的建构知识。
艺术领域:
建构区不仅可以投放原木积木,还可以投放轻便、彩色的塑料积木,这样在搭建过程中幼儿根据不用的材料、主题能搭建不同的作品,如:可以用易拉罐做柱子、用盒子做层板、彩色积木做花朵绿树等等,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感知。其他幼儿在评价作品时也在不断提升鉴赏美的水平。
语言和社会领域:
例如在搭建的公园旁边放上恐龙、花草等,幼儿可以一边搭建一边讲述“恐龙的故事”。有了生动的故事作为依托,幼儿的兴趣会更加浓厚,能搭建出结构更加复杂的建筑群。
总之,幼儿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是教师与幼儿教与玩的互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保证游戏指导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就是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指导游戏需要教师的童心、细心和耐心,需要教师对幼儿尊重、理解,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各项能力才能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