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日报》:把“财政大权”交给孩子


儿子年龄不大,对金钱的占有欲却是越来越高。前两年,我给多少零花钱他就要多少,现在胃口却越来越大,总嚷嚷着零花钱不够花。怕儿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不懂节制的习惯,我就骗他说家里很穷,如果他这样花下去,我们以后可能连饭都吃不上了。这一招还挺好使,很长一段时间,儿子不再多问我要零花钱。
直到有一次,我去接儿子放学时,他和一群同学站在校门口等待。天气很热,其他同学手上都拿着饮料或者冰棍,儿子手上什么都没有,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同学大快朵颐。我问儿子,你想吃怎么不买?儿子犹豫了一会儿,认真地回答:我想把零花钱攒起来,万一咱家吃不上饭了,可以拿出来用一下。我当时感觉又好笑又心疼,没想到自己随意撒的一个谎给儿子造成了这么重的心理负担。放任自流不行,哭穷也不行,到底该怎么办好呢?
第二天是周末,我按照之前的约定带儿子去公园里玩。由于走得匆忙,手机和钱包都落在了家里,到公园时,我才发现,我的全身上下只有100块钱。“咱们只有100块钱。”我掏出钱给儿子看。听了我的话,儿子似乎有所担忧,但很快他就笑了起来:“没事,咱们好好安排一下怎么花。”
接下来的一天,儿子表现得特别有主见,而且特别懂事。要是平时,他肯定每样游乐设施都想玩,但因为知道“家底”,他不得不选择几种最想玩的,剩下的只好先忍痛割爱。中午,我和儿子去吃东西,我要了一份凉皮,儿子打算要一碗牛肉面,但看到牌子上的价格时,他犹豫了一下:“牛肉面12元,鸡蛋面8元,我还是要一碗鸡蛋面吧,能省4块钱,咱们回家坐公交车的钱就有了。”
虽然受了一天“委屈”,但晚上回到家时,儿子竟十分高兴。看到儿子兴奋的样子,我突然想,为什么不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他呢?这样一来,他对家里的收入和开支有了大概了解,花起钱肯定能更有规划。对于我的这个想法,老公也很赞成。于是,我们给儿子一个账本,让他负责记账。我们告诉他,爸爸的工资用来储蓄,用做以后他上大学或者我们养老的资金,这个钱轻易不能动。妈妈的工资用来支付日常开销,全家一个月的所有花销都要靠这些钱了。
自从掌握了“财政大权”,儿子变得勤快、认真,每花一笔钱出去都要记在账本上,有时看钱花得多,他还会皱起眉头心疼不已。当然,他自己的零花钱也花得更有节制了,“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我可别搞出财政赤字来。”儿子一脸忧心地说。惊喜的是,在母亲节那天,儿子竟然还为我准备了一份礼物,他说,这是从其它地方省下来的钱,因为把钱花在这里,更有意义。
很多人可能都纠结过,到底要不要让孩子知道家里的收入状况。其实,我们可以试着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开支的管理中,让孩子对家里的经济状况有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这不仅能增加孩子的家庭主人翁感,更会帮他们树立正确的理财观。有时候,为人父母者,不要太高估自己,也不要太低估孩子哦。
《宜兴日报》2024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