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报》:父亲的期望


宋朝大文豪苏轼才华横溢,可一生仕途坎坷、历尽劫波,所以在与侍妾王朝云生下小儿子苏遁后,苏轼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句:“人皆养子要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诗句直抒胸臆,又百感交集,令人动容。
苏轼在诗里希望他的后辈子孙不要像他一样才情绝代,只要做一个愚鲁平庸之辈就好,但其实,苏轼的几个儿子都不是平庸之辈。大儿子苏迈26岁考中进士,和父亲一样为人诚恳,颇有政绩,众人都说他有父亲的风范,苏轼也认为“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二儿子苏迨24岁考中进士,他淡泊名利,不在仕途求进取,一生追求学术研究,是大儒张载的三大高足之一。三儿子苏过19岁就考中了举人,后长期随侍苏轼颠沛流离,时与唱和,受父亲影响最大,文学成就也很高,人称“小东坡”。
苏轼的三个儿子都各有建树,不得不说与苏轼日常的教导和培养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中间下了多少工夫,用了多少力,外人不得而知。小儿子苏遁年仅一岁就夭折了,如果能健康长大,可以想象,苏轼对他在教育上的倾注一样不会少,绝对不会只是要求“愚鲁”和“无灾无难”。
1919年,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胡适的大儿子出生,胡适取名为祖望。初为人父的胡适开心之余,提笔写下一首短诗,诗句中闪耀着的人性主义光辉,打动了无数人,成为教育界的典范。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孩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字字句句,情真意切,让人看到了一个懂得尊重与包容,豁达、通透,伟岸的父亲形象。
然而,胡祖望十几岁的时候,在胡适给他的一封信中,我们看到了胡适作为父亲的另一面。胡适在信里说:“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你在学校里干的什么事?你这样的功课还不要补课吗?你这样不用功,这样不肯听话,不必去外国丢我的脸了。”之前的平和与淡定全然不见,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面对新生的幼儿时,为人父母者只希望孩子平安健康,但随着孩子日渐长大,期望就会慢慢发生变化,对孩子的期待也会越来越高。贪心地希望他们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今中外,无论名人还是普通百姓,概莫能外。
《现代家庭报》2023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