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的游戏治疗》读书笔记
(2018-02-27 16:39:41)分类: 学习情况 |
2017年下半年,我认真阅读并学习了《特殊儿童的游戏治疗》一书,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历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第一章到第五章为读者介绍游戏治疗的基本原理,国内外研究的前沿成果以及编著者在特殊儿童游戏治疗领域的研究情况。这些资料的主要来源,是近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笔者从2005年至今的实践积累。
这本书对于儿童游戏治疗首先进行了概述,谈论了儿童游戏的概念和不同流派的不同理论,游戏治疗的具体概念以及基本模式和发展趋势。游戏治疗具体由游戏治疗的空间与时间,常见媒材还有游戏治疗的对象和游戏治疗的实施者几个部分构成的。游戏治疗需要在特别的环境里才可以有更好的效果,时间也不宜太长每周一到两次,不同的媒材针对不同的特殊儿童,游戏治疗针对的对象年龄上也是很重要的,3到12岁的儿童才是游戏治疗具体针对的年龄层次,游戏治疗师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游戏治疗的主导者。游戏治疗的实施是具体的过程,是对于游戏治疗而言的操作和演示。
游戏治疗也有很多主要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佛洛依德奠定了儿童治疗的基石,儿童中心主义学派也是以儿童为中心进行游戏治疗,格式塔学派游戏治疗是集齐多学派的思想以之为基础。
游戏治疗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新兴的一些方法,亲子游戏的方法以及集体游戏的方法。沙箱游戏治疗法也是游戏治疗法中非常重要的,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治疗方法,书中对于沙箱游戏治疗法的概述实施以及应用做了具体的介绍。这本书最后一个部分就是分别从智力障碍儿童的游戏治疗、学习困难儿童的游戏治疗和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游戏治疗三个方向进行了讲述。游戏治疗对于这三种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实施方法和具体的案例更加具体的说明了游戏治疗的价值和意义。
书中关于游戏治疗师的任务写到,在游戏治疗过程中,游戏治疗师的态度会对儿童产生重要的影响,它能形成一种新的人际交流,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这是游戏治疗的本质所在。当然,游戏治疗过程中的技术手段也很重要,它维持和支撑着治疗过程的开展。具体地说,为了保证游戏治疗的顺利开展,游戏治疗师应该注意完成以下几项具体任务:
1. 设计治疗方式
游戏治疗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治疗目的制定,例如,让儿童玩电动火车可以促进儿童的手指协调能力及创造能力;让儿童玩弹子游戏机可以培养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操纵能力。每一次治疗应选择什么类型的游戏,每种游戏进行多长时间,这些需要游戏治疗师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心理特征,预先安排和设计妥当。另外,游戏环境的选取、布置,游戏的进程也都需要游戏治疗师精心地加以考虑。设定一个严格的时间表,刚开始时游戏时间可视情况略为缩短,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再逐渐延长时间,游戏时间一旦确定,就要固定下来,不可以随便更改或取消。同时游戏治疗师对儿童在游戏治疗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和表现都要保密。
2. 观察和记录
进入治疗室之前,游戏治疗师要观察亲子分离的状态、儿童的不安程度。在游戏过程中,游戏治疗师要观察儿童是否主动接触玩具、儿童游戏的种类及次数、儿童的语言表述是否清楚,以及儿童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不同语言表达。
3. 理解和反馈
尽管理解和解释儿童所有的游戏行为是困难的,但应该坚信儿童在游戏中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儿童在游戏中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或许都有一定含义,如儿童不停地打他身边的布娃娃可能是借此发泄他对带养者的不满;再如一个聋儿在游戏中喜欢给布娃娃和老师打针,并感到很自豪的样子,这实际上是他经历一个月药物治疗时,天天打点滴打针的痛苦经历的暴露一旦表现出来了,他就感到很轻松愉快。
4. 建立必要的规则
为了保证游戏能顺利进行,游戏治疗中有时还应有一些必要的规则或限制,使儿童明确自己的责任。如儿童发生故意破坏游戏材料、故意破坏游戏室攻击其他游戏参加者等行为,就需要他停止游戏,将他带出游戏室;有时儿童会请求带玩具回家,这种情况下通常游戏 治疗师不能允许儿童带走玩具,但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借给他们。又如,游戏结束后应保持环境的整洁,应让儿童收拾好玩具材料再离开游戏室等。建立这些规则都需要儿童在自由活动中自觉地掌握和遵守。制定规则时要注意保证让儿童能有充足的时间充分表现自己,不能因催促或时间不够而使儿童产生焦虑,进而影响游戏的顺利开展。 这些内容让我了解到了作为游戏治疗师所要做到的,好的游戏治疗师能够真正把控游戏治疗控制好自己。
游戏,一直被认为是儿童的天职。儿童之喜欢游戏,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这是因为他们的游戏完全出于自发性的内驱力,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尽情地表现自我,宣泄不快情绪,达成未竟的愿望。阅读完本书,我想从“儿童观”这一点进行两方面的分析、反思。
一、活动“做中学”。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活动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不论是婴儿期,还是在幼儿期均如此。而操作活动却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操作活动,就是儿童通过与物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儿童在做中学,做中成长。所以,在针对很多抽象问题的理解时,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麻烦,不要省程序,所谓“做中学”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二、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内心世界的折射,是通往儿童意识和无意识的一条大道。在儿童缺乏使用语言工具以表达内心感受能力的情况下,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较好地把握儿童的心智水平和情感状况。因此如果想帮助特殊儿童,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我们应首先了解儿童的游戏。在儿童的日常活动中,游戏分很多种,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等,面对多种多样的特色游戏,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游戏治疗的主要功能在于调适情绪和行为,提升自我概念,在智力发展上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将游戏巧妙地贯穿到儿童的一日活动中。
游戏治疗是一种适用于特殊儿童干预的方法,其能够帮助儿童克服行为上的困难,矫正问题行为,减轻心理上的创伤。虽然特殊儿童前来接受心理治疗往往是由父母决定的,但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儿童的主体性,提供技能与经验,帮助儿童学习自我调节,从而适应当前环境。在游戏治疗中不应以一种教条式的规矩教导儿童,应遵循他们的天性,真诚地接受儿童的经验不足及淘气、顽皮、会犯错误等。这样,特殊儿童在治疗情境中能够表现出他们的自发性与创造性,从而使治疗师可以深入了解儿童的想象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