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中学学生旷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三)

分类: 双江中学 |
三、地方的节日活动影响学生学习
双江镇主要居民是侗族和苗族村民,待人接物热情,村与村以及寨与寨之间经常互相往来,以此沟通和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可是频繁的节日活动及不加限制在校学生的参与,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
(一)下面选两个节日、活动的例子,看看学生是怎样旷课的。
例3:岑和村的牛打架
2021年9月,岑和村养的众牛要拉出去参与斗牛大赛,七(04)班班主任何会拿家长为其子女请假的短信给我看,内容大意:拿打牛去参赛,需要人去助威,每家都要派男人参与,孩子必须回家参加活动。也许是他家没有男人在家,可能是亲戚家没有男人,在校的孩子是最佳人选,因此必须去。
2班有岑和村的学生,斗牛前一天就要约几人去了,斗牛当天,2班共缺课11人,班主任吴建军(副校长)一直与各位前去岑和村的家长联系,当天在岑和村的学生是可以回校的,可是,形势有变化,岑和村的斗牛打输了,按照当地的习俗,输了的斗牛要杀掉,重新换一个威猛的,因此在岑和村的学生顺便参与吃牛肉晚宴,这在当地相当于过节,学生第三天才回校,有的干脆不回来。
例4:坑洞的摔跤节
2022年3月17日(农历2月15日),星期四,坑洞村过摔跤节。星期三早上学生就开始减少,晚上女生宿舍管理员报告,少了42名女生,星期三继续有学生去,通常过节就是两三天,这一周人数锐减,最少时只有56%(293人,笔者为值周教师)的学生在校读书。
(二)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问题分析:过节,是一个待人接物的好时机,是展示一个地方、一个家庭良好风貌的时刻,是男女青年结识的上佳机会,好客的人们把美好的心情迎接八方来客,不曾想家长不但不控制在校读书的孩子,反而希望孩子回家过节,以撑面子,造成孩子读书受影响,在校的孩子呼朋唤友,结果学校缺失不少学生,往后下一个村过节,旷课事情又重演,一年就有好几波旷课浪潮。
黔东南前几年有一个对外宣传语: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用在双江镇的某些村寨是比较适合的,自己过节或到别的村寨过节,每年有好几次,过节和开展活动原本是村民对某种有意义的往事的一种纪念,或者是促进村民及邻近村寨亲戚朋友的友谊而聚集,但过于频繁,失去应有的原意,当今读书的孩子旷课参与其中,虽然一张张笑脸绽放在灯红酒绿中,自然快乐无限,却把一些家庭的未来损毁了,村寨本应该信手拈来的希望也将成为泡影,有得不偿失之感。
对策:过节的日子是人们自己定的,镇政府可以通过与地方的寨老、村长和支书协商,把节日安排在学生不上学的日子,这样让读书的孩子高高兴兴过节,还不耽误学业。目前一些村寨频繁过节造成学生因厌学而辍学,因图热闹而旷课,家长对孩子学习之事淡漠,不是村寨头人原本的想法,他们想通过过节和开展活动提升村寨的知名度,可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荒废孩子们的学业,在某种程度上变成阻滞村民素质的提高和村寨整体文化的向前推进的重要因素,这个问题的解决,外部力量只是外因,真正能够解救他们及孩子们的只有他们自己,说白了,是村寨头人的觉醒和对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