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四):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原则
已有
485 次阅读2017-2-6
10:28 |个人分类:学习心得|系统分类:教育| 教学评价, 多样性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教学评价在教育评价和课程评价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
教学评价,在工作中,我们是在做一些,但往往是开展某一活动才进行的活动才进行,是非常狭义的评价。
教学评价多样性原则是指评价的方法、手段广泛和多样。
1、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量化评价适合宏观层面对评价对象进行大面积的评价,可以对事先设定目标进行检验,通过随机收集资料,评价工具和收集资料标准化,对评价对象的控制比较严格。量化评价只能进行浅层次的评价,不能获得具体的细节内容。
质性评价有助于在微观层面对评价对象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评价,注意从评价对象的角度寻找评价的入手点,用开放的方式收集资料。
对照上述理论,我们做的教学评价,基本上是量化评价,在听课后按照评课的标准讲一些无关痛痒的、乖面暖心的话,去掉很多量化评价内容,很少涉及质性评价;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是没有入门。
2、他评和自评相结合
“他评”是客观性评价,“自评”是主观性评价。我们的教学,他评什么时候做,一般只有在公开课或观摩课上才有所体现,评价不够规范,有的学校没有这方面的制度或规定,做得很随意,自评有时做一点,他评则做得难以达到要求,原因是参与者不敢评,因而做着走过场的事,讲几句表面的漂亮话。
3、定期评价和经常性评价相结合
教学评价有学校整体的,也有教师个人的,因此,此项工作学校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及个人都需要做,教务处在各种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之后,是做一些分析、反馈及评价,教研组在这上面做得少,个人是经常做的,但难以显示出来。
4、诊断学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诊断性评价是前瞻式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探明评价对象的条件,已有的准备或存在的不利因素,通过运用评价结果,考虑合理处置,区别对待和采取补救措施。
形成性评价是过程评价,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学习效果,通过运用评价结果,改进课程与教学活动过程,调整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
总结性评价是回顾式评价,主要目的在于评定课程与教学实施的结果,通过运用评价结果,证明课程与教学已达到的水平,预言在后继课程与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分别在教学实施之前、实施中和实施之后,进行诊断、指导和总结成绩及缺憾,这是对教学全面、全程及今后工作的全方位的评价及指明方向,其意义,其功效,都将是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我们的在这方面是做了一些工作,但做得肤浅,花气力还少。
教学评价是推动教学顺利开展的一项工作,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个人教学效能的常规工作,如果依照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原则去开展和实施,学校的质量会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素质会提升。
学习著作:《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等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