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凌寄傲
凌寄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43
  • 关注人气: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狄金森《我知道一个天堂,像顶帐篷》

(2022-10-07 18:18:22)
标签:

舒啸

狄金森

分类: 诗文迻译

狄金森《我知道一个天堂,像顶帐篷》

(Emily Dickinson,1830 – 1886)

0257. 我知道一个天堂,像顶帐篷

(美)狄金森

舒啸 译


我知道一个天堂,像顶帐篷 - 

裹起它闪亮的桁梁 - 

拔起它的橛桩,然后无影无踪 - 

没有条板的声响

或钉子裂痕 - 或木匠 - 

只有几多英里的凝望 - 

来标志着在北美 - 

一幕表演离场 - 

 

昨天的一派神迷目眩

不存痕迹 - 不存想象

不存马戏团 - 不存奇观 - 

人们,和绝活 - 

彻底烟消云散 - 

仿佛鸟儿高飞天边

只现出一抹颜色 - 

一片桨叶闪过,一袭欢乐 - 

然后景观,吞没。


(J243 / Fr257)


 


译记:这首诗是个比喻的比喻。从“一个天堂“,我们可以推断,这里的“天堂”没有宗教意义,而是用来比喻某个令诗人感到喜悦、快乐、幸福、甚至神迷目眩的事件。而这首诗又把这个“天堂”比喻为一个巡回马戏团。


巡回马戏团每到一处,表演一至数天后,就收起帐篷、桁梁、橛桩离去。这个“天堂”也已经在短暂的停留后不复存在。


第四、五行告诉我们,不同于马戏团拆除表演场地,诗人的“天堂”在离去时悄无声息。


当巡回马戏团离开时,人们(尤其是孩子们)每每在路旁目送光怪陆离的车队,直至其消失在天边,即是第六行中“几多英里的凝望”。而这也写出了诗人对于“天堂”离去的眷恋、怅惘心情。


第二节前五行中,昨日令人神迷目眩的马戏表演,那些演员、那些拿手绝活,一并不复存在,没留下任何痕迹,彻底消散,甚至不再留存于想象。


接下来,诗人对比喻的比喻再做了比喻。巡回马戏团(即”天堂“)的消失如同远处的飞鸟, 只留下一抹颜色,即被天色吞没;或是如同划动的船桨,一闪即没入水中;或是如同一袭欢乐的情感,稍纵即逝。


船桨的比喻后来又在Fr359(”一只鸟,沿着小路走来“)中出现。而”一袭欢乐“也或许是”不喻之喻“。


在狄金森时代,巡回马戏团的到来,是市镇非凡的欢愉事件。无从知道狄金森这里写的“天堂”是什么。一次会面?一缕斜晖?……

 


Dickinson 原诗:

I've known a Heaven, like a Tent

I've known a Heaven, like a Tent —

To wrap its shining Yards —

Pluck up its stakes, and disappear —

Without the sound of Boards

Or Rip of Nail — Or Carpenter —

But just the miles of Stare —

That signalize a Show's Retreat —

In North America —

 

No Trace — no Figment of the Thing

That dazzled, Yesterday,

No Ring — no Marvel —

Men, and Feats —

Dissolved as utterly —

As Bird's far Navigation

Discloses just a Hue —

A plash of Oars, a Gaiety —

Then swallowed up, of View.


(J243 / Fr25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