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文字版NO.473】灵长类机器

标签:
冬吴相对论文字版梁冬吴伯凡灵长类机器 |
分类: 冬吴相对论文字版 |
什么是第二次机器革命?为什么说第二代机器已经从人体力的延伸变为脑力的延伸?第二代机器跟以前的机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第一代机器是人类的帮手,而第二代机器即可能是人类的帮手,也可能是人类的对手?为什么说机器的进化速度远远高于人类的进化速度?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前段时间大家都说哎,老吴你去哪儿了,其实老吴去了趟欧洲,在欧洲参加一个国际性的研讨会,在会议上老吴也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些东西,比如说,在新的工业革命时代来临的时候人的价值到底是怎么的,中国和欧洲到底要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吧?
吴伯凡:嗯。
梁冬:其实机器是不是把我们人有一种新的挤压,我们以前在东吴里讨论过这个问题。
吴伯凡:前面我们说到过这个,神一样的同声传译员,让我肃然起敬的。是不是十五年以后,如果这个机器足够智能的话,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失业,我觉得它是最不容易失业的一种职业。
梁冬:对啊,所以我们以前对于机器的看法是,机器某种程度上是人的力量的延伸,就是体力、肌肉的延伸,火车飞机都是这种情况。
吴伯凡:过去体力劳动在汉语里头最早不叫体力劳动,叫筋肉劳动;以前的机器差不多都是人的体力的一个延伸。
梁冬:后来是感觉的延伸,比如说手机,可视频电话,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的延伸嘛。
吴伯凡:对感官的延伸。
梁冬:现在最可怕的事情,是开始对我们的脑神经开始延伸了,灵长类机器人出现了。
吴伯凡:到欧洲之行正好有一本书,中信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叫《第二次机器革命》,我写了一个推荐,也送给了欧洲的一些朋友,他们也知道这本书,他们很吃惊啊,刚刚出来我们中国就出了,一下子我们就找到了共同的话题,这个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不是专属于中国的了,也跟我们关心
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关系非常密切,这个话题就是说,如果第一代机器,我们把它在这个时代之前往后看,所有的机器,包括在农业时代出现的那种水车,还不是用钢铁做的,农村里头小时候看到的那种水车,那也是一种人的体力的延伸;到后来的工业革命,1776年瓦特改造了蒸汽机,不是发明蒸汽机,之前就有了的,他让蒸汽机变得、优化到非常可靠的生产资料,以前基本上都介乎玩具、工具之间的一个东西。到1776年由于瓦特的蒸汽机的出现呢,工业革命就开始了。它最早是用于纺织,纺织机嘛,珍妮纺织机。
梁冬:后来做火车,是吧。
吴伯凡:做火车这都跟蒸汽机有关的。再后来我们看到一些大吊车,包括后来的什么集装箱等等,都是一个对人的体力的延伸。你看那个公路修的速度,过去古代修一条路那真的是很难很难的。
梁冬:嗯。
吴伯凡:现在我们这种速度,尤其是我们的中国速度,修高速公路,修隧道的那个速度之所以那么快,还是真的仰仗这些四肢及其发达的机器。第一代机器可以概括成头脑简单,简单到几乎没有的。
梁冬:嗯。
吴伯凡:它没有什么智能的,有一丁点智能。第二次机器革命指体力的延伸到脑力的延伸,也就是说它变得有头脑了,不那么简单了。比如说机器人,机器人它本质上是机器嘛,应该叫人机器不应该叫机器人,就像熊猫,应该叫猫熊不应该叫熊猫吧。
梁冬:呵呵呵呵。
吴伯凡:机器人它本身是机器,但是它带有了人的某些特点,能够使用巧力,能够动脑子了。
梁冬:嗯,越来越多的不是说长得像人的机器人那样的,是各种的功能、电脑应用,它开始扮演这种角色了。比如说根据现在语言的这种翻译能力的进化速度,应该迟到15年,人类的同步同声传译,带着感情的同声传译呢可以变成是自动化的了,然后它的成本就会大幅降低。
吴伯凡:嗯。
梁冬:在其他领域,其他取代人功能的各种应用也会同步出现的。于是就出现一个问题,人,我们以前也讨论过一个问题,人到底还有什么用呢?
吴伯凡:嗯。第一代机器,作为人的体力延伸的机器,它是人类的帮手;第二代机器呢,它既是人类的帮手,比如说电脑,智能手机,机器人,也可能是人类的对手,因为它具有认知能力,同时它还有学习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如果你不加以遏制的话,它有它自己做判断的能力。
梁冬:一切事物,在从开始做起的刹那,它就在走向他开始的那个反面。比如说你拥有一个奴隶,机器,经过一段进化的时间,你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现,它就变化成了你的主人了。这种事情常常发生。
吴伯凡: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东西,你比如说汽车,它是你的一个帮手,延伸了你的腿嘛,腿的延伸。延伸的过程其实也是摧残的过程,毁灭的过程。以前我们讲到过,麦克罗汉说,一切延伸同时也是一个无痛截肢嘛,就是把你的手延伸了,但是你本来的手的力量,腿的力量就逐渐地萎缩,这是哲学意义上的,现在是什么?是技术意义上的。
梁冬:以前是一个讨论,现在是,我们有可能目睹,而且这个事情有可能就发生在未来五年十五年里面。
梁冬:老吴我们今天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第一次机器革命是机器延伸了我们的肌肉,机器是我们的帮手。但是随着现在的机器尤其是大数据的集成,尤其是很多的应用,我们不是说的机器人哈,它很多的应用开始在模仿学习人的思维逻辑,甚至慢慢它开始自己做判断的时候,人到底怎么办?搜索引擎慢慢慢慢它背后整个的运算逻辑吗,现在很多的答案都是经过网上的净化给到你的,慢慢慢慢你看到什么东西不看到什么东西,是它生成的了。
吴伯凡: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那个输入法,你只是工具嘛,就打字嘛,但是呢,它有个自我学习的过程,你比如说有的新的词,你输入法上生成新的词速度最快的一天就可以了。
梁冬:对。
吴伯凡:你比如说暖男这个词,它第二天就会出现,你打暖的时候它就出来一个联想,暖男就出现了,这个你过去你更新的周期要很快的吗,因为这个输入法。。。
梁冬:跟搜索引擎结合了。
吴伯凡:简单的说就大脑,人为的集成大脑云,云,它在里头它化合成什么东西它在悄悄的工作。
梁冬:甚至不收工程师的影响。
吴伯凡:完全不受你的影响,跟你最初的那个创作的那个人初衷,和它的设想,偏离,有的会大大超出这个东西,就是说这个词库里头,它就不断地更新,它是一种自动的更新,它随时就在增加那个词,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梁冬:对。
吴伯凡:也就是说它有某种自我进化的能力。《第二次机器革命》这本书里讲到了三个动力,新一代这个机器我们把它叫做灵长类机器,它有思维能力,有学习能力。
梁冬:甚至慢慢还有情绪。
吴伯凡:对。这个学习能力就是说它有自我优化进化的能力,过去的机器它要优化一点一定是人让它优化一点,现在呢是它自己可以优化。基本的差别就在这里头,就是说一个是体力的,一个是脑力的,而且它背后有一个特别要命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人是灵长类,那个猴,我们的近亲,它那个大脑进化的速度是很慢的,你说这几千年来我们比孔子比苏格拉底时代的人聪明多少?比那个大脑来说,你难说比他聪明多少,甚至你还不如那个时候。但是,你跟计算机有关的东西,它的速度都遵守摩尔定律的,就是十八个月性能提高一倍,价格降低一半。过去电脑坏了的,我都拿去扔了或者很廉价就卖了,现在我就不卖了。我就很有意思,手机一摞一摞的,其实时间跨度并不长,比如说十年的时间,你就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甚至是有些东西,小孩看见了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梁冬:嗯。
吴伯凡:这个时间呢,可能也就是十年的时间,十年的文物级的那个产品就能出现了。
梁冬:也许以后会出现一些二十年为跨度的考古学家,哈哈哈哈,二十年之后人们考古爱疯6,然后有一个人成为了在大学的考古系可以讲这门课,二十年前的苹果手机,呵呵。
吴伯凡:听诺基亚的一些经典款,智能手机,我现在有一款,大家到我家里看到那个东西,都要拿起来玩一玩,一种回到从前的感觉。我们中国人用筷子,用了几千年了...
梁冬:你现在看着筷子都不会产生这种冲动。
吴伯凡:对啊,还有五寸盘,就是电脑里头那个软盘。
梁冬:前两天有个人给我一个MP3格式的一个碟,我发现我家里面居然没有一个光驱,呵呵,没有了,这个电脑没有了光驱,你都不知道拿来干嘛?
吴伯凡:这个问题就是它的进化速度,就人脑的进化速度很慢....
梁冬:对不起我一定还要举个例子,这个例子太传神了。我几乎在每一个五星级的酒店能看见一个没有用的ipad的插口,就那个音响那个,你知道吗,...
吴伯凡:我昨天还在看到。
梁冬:就是每个酒店都放着这个用不着的东西!
吴伯凡:你知道吗?爱疯刚出来的时候我在广州,有一个酒店我觉得这个酒店好酷啊,就是那个爱疯插口一插,既可以充电也可以听音响,音响很好,现在都成了文物了。他也不会改造一下,完全是个废品了,继续放那儿,放个五年就成文物了。
梁冬:再过五十年就成名贵文物了,古迹,呵呵呵呵,哈哈哈哈。
吴伯凡:对,电脑的进化速度它极其的快,加速度的成长,使得人的人脑跟电脑的竞赛发生了一种很微妙的状态。
梁冬:我提醒大家,大家讲到电脑的时候,千万别想到一个笔记本,一个电脑,一个pc,不是的,我们讲的电脑其实是一个系统集成。
吴伯凡:就是数字化技术的各种机器。这里还是要重复一下那个古老的故事,就是那个国王跟农夫下棋的故事。
梁冬:嗯,那个故事稍微有的复杂,但是这个故事极其深刻。
梁冬:今天我们讲到第二次机器革命,提到变化,电脑或者互联网应用,这样可能跟传递我们想讲的东西,它的很多功能他遵守的摩尔定律,就是十八个月功能增加一倍,然后成本降低一半,这个事情就让我们想起之前国王下象棋那个故事。
吴伯凡:对,这种状况呢我们也说过荷塘效应,国王事先问他你要是下赢了你要得到什么奖赏?他说我就是家里头缺粮食,你就赏给我一点粮食就行。怎么赏?第一个格里头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米,就这样放。国王一听这才有几粒米啊,都是如果按这个计算的话,相当于63次嘛......
梁冬:2的63次方。
吴伯凡:相当于2的63次方,据说这个数字我没有算过,实际上是十八个零,一的后面十八个零。
梁冬:第一个格子放一粒米,第二个格子放两粒米,四粒米,八粒,十六粒,是吧?到六十四个格子的时候....
吴伯凡:有多少粒米呢?我只知道有十八个零,八个零就是一个亿,你就去算去吧,这叫指数级的增长。
梁冬:嗯。
吴伯凡:这个机器它的智力的提升,可怕的就是它指数的速度。
梁冬:巴菲特最多的钱是他五十岁后挣的嘛。
吴伯凡:对。
梁冬:五十岁钱不是很有钱的,为什么?他盘子越大...
吴伯凡:他是真正与时间做朋友的,这个机器人,单个的恰恰时间是它的敌人,一旦那个机器做出来,它很快就贬值了。但是整个的机器人,灵长类机器它是与时间做朋友的,这个物种的快速进化,总有一天会把我们的关系变得非常的微妙,当然也可以说是非常的紧张。
梁冬:也许我们有机会能见到,一个真正五千年大变局,这个变局就是我们能目睹人真正的被系统或者机器挤到一个很小很小的角落,甚至是挤到地底下去生存。
吴伯凡:呵呵。
梁冬:这个事情以前呢我们看电影都看过,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个事情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这辈人身上,未来五年十年。
吴伯凡:所以最近很多互联网公司,李彦宏马化腾他们都让自己员工读那个《基点》,就那本书嘛,那个就是逆转的那一刻,或者说实质性改变的,显而易见的改变的那种东西,一旦出现了,那再往后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说,我就讲到欧洲和中国的竞争,他们有很多的流程很多的工艺,他是非专利的。
梁冬:嗯。
吴伯凡:那些东西没有明确的指标和数字,你是很难申请专利的,但是恰恰那是他产品的竞争力之所在。别的不说,就说汽车吧,就国产的,国产的汽车和他们原厂的汽车之间的差别,其实是很大的。
梁冬:连关门的声音听着都不一样。
吴伯凡:那个业内人士跟我介绍,就是说,其实差别就是在这些厂,德国派来的工人的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它在国产化的产品的质量。
梁冬:嗯,机器的这个事情就是这样子嘛。
吴伯凡:额,以前你曾经讲到如果对一个老中医或者一批老中医,对他们的药方进行进化式的采集,研发,大数据的研究,他们很快把你这个人开方的特点,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那些东西,他能够抽出来。如果这个量足够的大,研究的时间的跨度足够的长,不仅是研究一个人,而是研究很多的人,最后他得出来的那个东西,也是一种隐性知识啊。第二代机器,智能化机器就是灵长类机器,它处理数据的能力是远远大于我们人类的处理能力的,关键是它不用睡觉你知道吗。
梁冬:嗯。
吴伯凡:他没有情绪呀,我们有时候领导骂你几句,你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或者想着怎么去写辞职信了,它又不可能写辞职信,二十四小时的这种工作。
梁冬:你会发现,现在大量的职业正在面临着一个转型,比如说以前呢你觉得你是一个美甲师,但是现在这种新的业态,令到培养并且创造一个有巨大生产力的美甲师变得不是那么困难了,他会告诉你怎么样去沟通,怎么样去做流程,怎么样去改造,等等等等。
吴伯凡:嗯。
梁冬:然后把一些新人迅速的变成一个美甲师,来创造客户。
吴伯凡:我觉得那个发型师,他完全有可能....
梁冬:你把头伸到一个像ct一样的机器里面,在电脑上设定你的发型。
吴伯凡:他把你的脸型,头型,你的个人气质,你的各种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以后....
梁冬:给你三个建议!
吴伯凡:啊,给你三个建议,你就挑一个,那时候也不要什么鼠标指指点点,你就告诉它,按照第三个稍稍短一点点,马上锅锅锅锅就给你改,哎,最后敲定以后,展示的是一个3D的,就是这个不行啊转个360度的旋转让你看。
梁冬: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当这些东西都在发展出来的时候,一批一批的人将会失业,各种人都会失业,所以今天我们讲的就是说,人类越来越多的工作,一步一步一步
一步的,在被取代的时候,这么多的人都没有事干,那怎么办?这多少需要为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听众带来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你现在要为可能的,要在五年以后你的失业,现在要做什么?
吴伯凡:写了一段推荐语啊,我说,这个新机器既是人类的帮手也是人类的对手,人类必将面临与新机器的残酷竞争。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而赢得比较优势的国家,比如说像中国和印度,可能会陷入到相对的劣势当中,个人和国家获取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是如何以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手法赢得竞争,做只有人才能做的事情,干机器自叹不能胜任的活,找到最不易被机器夺掉饭碗的职业,这是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的国家、企业、个人竞争战略的基点。
梁冬:最可怕的事情是我现在也想不到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够被机器取代的?不过根据一些我们过往的经验和智慧,当人被逼到绝处的时候,也许他就能发展出一种他之前想都不能想到能力了。
吴伯凡:人可能又会进化出一种新的能力。
梁冬:也许我们可以未来看到。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