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心理医生的7种错误思维

(2014-03-15 18:32:27)
标签:

情感

心理咨询

桂林心理咨询

分类: 心理咨询

http://s2/mw690/004ehVlOzy6NXS3Fyohd1&690

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心理健康。各医院大城市也开设心理咨询室。想提高诊疗效率,我们在看心理医生时就要消除下面7种常见的错误思维。

  1、一个电话解决问题。

期待一通电话就能解决心病,就像希望吃一片药就治好病一样,几乎不可能。一通电话最多能帮你释放情绪。正常情况下,至少经过3~4次咨询,问题才会得到改善。

 

  2、急着问“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不会告诉来访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重要的并非对错,而是认知。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女人,咨询师告诉她应该对丈夫温柔,却不帮她调整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她是无法变温柔的。
 

  3、聊个天花费太高。

心理咨询是有心理学理论支撑的,其中包含许多心理咨询的技巧。表面看似乎只是聊天,但是咨询师说的每句话,都是他们用多年专业经验精心设计的。


 

  4、抱着“试试”的态度。

有的来访者会提出“先试试”,这种心态极易导致咨询失败。咨询效果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精神分析流派心理治疗中,来访者会经历一个非常不舒服、不愿继续咨询的阶段,被称为“阻抗期”。但这段时期正是解决来访者心理创伤的关键时刻,如果半途而废,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5、要咨询师的QQ聊天。

在咨询之外接触会破坏隐私性;通过手机、QQ闲聊,因没有权利和责任划分与约束,会影响咨询效果。
 

  6、不预约就来咨询。

心理咨询需要与咨询师商定好时间和频次。不预约就前来咨询,就像自己胡乱加减药一样,会引起副反应。咨询后有一个思考期。欲速则不达。
 

  7、迟到或爽约。

咨询最好提前10分钟到。迟到或爽约常常意味着心中有阻力,可能是潜意识里抗拒治疗的表现之一。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3875672068_0_2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