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月份中段年组教研:幼儿不积极参与活动的问题讨论与解决

时间 |
2017.11.28 |
地点 |
中一班教室 |
组织者 |
王晓娃 |
|
参加人员 |
王晓娃、张雪纷、沈婷婷、林小燕 |
|||||
活动主题 |
讨论幼儿不积极参与活动的问题讨论与解决 |
|||||
主要内容: 提出主题:讨论幼儿不积极参与活动的问题讨论与解决(沈婷) 集体活动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模式,它的存在可以帮助孩子对于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兴趣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下,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语言对话,增强口语交际能力。但是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一部分孩子喜欢安静,乐于独处,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活的足够的安全感,致使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教师该用什么样的办法去正确引导孩子参加活动呢? 分析:
人是群居生物,社会交往是我们的天然属性,少年儿童时对集体活动或交往缺乏热情,通常的原因都是因为幼年时在养育过程中的一些方法不正当造成的。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给孩子创造社交机会,比如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色彩浓厚的兴趣班,如跳舞下棋等。必要时,父母也参加,让孩子更有安全感,鼓励孩子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晓娃,雪纷,沈婷,小燕) 策略: 一、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积极鼓励孩子。(雪纷、小燕) 二、教师也要适当的介入,给幼儿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适应集体活动。(晓娃,沈婷) 我们可以用传统的说教方法耐心的引导、鼓励幼儿。可以选择一个较外向的幼儿与他一起活动,并且我们要对幼儿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予积极强化。慢慢的幼儿就会乐意参与集体活动,并能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如果幼儿只在参与人数较多的活动中才显得内向和害羞,那么教师可以考虑把几个孩子分成一组,班级活动按照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人数了,内向的幼儿就会乐意参与游戏。由于孩子比较敏感、胆小,加上幼儿对老师具有“天生”的“畏惧”心理,因此,特别害怕老师,不敢与老师交流,做事情也不敢放开手做。 因此我们可以给他们安排较简单易完成的活动任务。当孩子完成的很好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比如对全班同学说:“XXX小朋友能够找到图片上面的蝴蝶,他是不是很聪明呢?”如果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师可以说:“我们再给XXX一点时间,让他再数一遍好不好?”这样孩子会获得较大的自信心,此后可能会逐渐融入到集体活动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教师设置游戏时要考虑游戏是否符合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并且根据幼儿的表现不断进行调整,其次,以免幼儿感觉枯燥游戏应该多样化。 活动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