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纪委发布通知,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此事成为各界议论的热点话题。从历史上来看,戒烟、禁烟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我国古代对吸烟是怎么看待和处理的呢?在此撷取几件与吸烟、禁烟相关的古人趣事:
明末进入中国的舶来品
业界一般认为,烟草是外来物品,大致于明代万历年间,从吕宋等地传入我国。所以当时对这种新鲜事物的名称也是音译过来的,如“淡芭菰”“淡把姑”“打姆巴古”等。后来有好事者,又起了一些文绉绉的雅号,叫什么“相思草”“熙朝瑞草”等。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所著的《景岳全书》中提到,曾有一支远征云南的军队,深入到有瘴气的丛林里,多数将士都患病了,唯有其中一营的官兵安然无恙。人们去了解原因,得到的情况是,他们都吸烟。张介宾认为,是由此吸烟的习惯开始传遍各地。
另有说法认为,烟草的原产地就在中国,但这一论点所依据的史料并不扎实。
嗜烟如命的纪晓岚
清人孙静庵在《栖霞阁野乘》中记载了名士纪晓岚吸烟的一个搞笑故事:
纪晓岚酷爱吸烟,烟袋几乎不离手,人称“纪大烟袋”。有一天,纪晓岚正享受吸烟的无尽乐趣,忽然乾隆皇帝召见,纪晓岚顺手将烟袋插入靴筒中进了宫。没想到在宫里呆了一段时间,烟锅里没处理利索的灰烬烧着了袜子,纪晓岚痛苦万状。乾隆发现了纪晓岚表情不对,就问他怎么回事。纪禀告皇帝,我靴子里着火了!说着赶紧跑出去脱了靴子。惨啊,腿上已被烧伤了。纪晓岚刚才跑的那是真叫快,平日被纪大烟袋耍弄的同朝大臣们都幸灾乐祸,看他的笑话。吏部尚书彭文勤戏称纪晓岚为“神行太保”:)
乾隆对臣子如此吸烟,好像并没有过于干涉或处罚,表明当时吸烟已经成为上下认同的一种生活习惯了。但并不是说,人们自始至终接受吸烟行为,因为在乾隆之前,多位皇帝就亲自发起了颇有声势的“禁烟”运动。
明崇祯皇帝禁烟
崇祯十二年(1639年),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颁布了非常严厉的条令禁止人们吸烟,称烟草是“流寇食之,用辟寒湿”的东西,规定“民间不许种植,商贾不得贩卖;违者与通番等罪。”
崇祯皇帝甚至还对违禁吸烟的人开了杀戒,令人咋舌。明代杨士聪在《玉堂荟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位举人赴京赶考,他不知道吸烟已经被明令禁止,一个随从仆人带了烟进京。当仆人外出悄悄吸烟的时候,被巡逻人员抓获,并于次日被处死。
有一种传闻说,崇祯认为“烟”音同“燕”,吃“烟”有暗指吃掉首都“燕京”的嫌疑,所以崇祯非常忌讳人们“吃烟”,才不遗余力地积极禁烟。
但倒霉旦皇帝崇祯却总是费力不讨好——大局上,崇祯虽异常地勤政,也未能挽回明朝灭亡的命运;小事上,颇下了一番决心的禁烟,也是无疾而终。杨士聪在《玉堂荟记》中提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时候他去了北京,发现卖烟的满街都是,令他很惊讶。后来才知道,是崇祯皇帝接受了重臣洪承畴上书的建议,已经解除了禁烟的法令。
清皇太极禁烟
清入关前的皇帝皇太极继努尔哈赤之后在位,从时间上看,他制定法规对烟草严禁种植和吸用,要早于崇祯皇帝。
满清入关前的法律典籍《盛京刑部原档》(原为满文)中记载了这样的案例,皇太极在位的崇德三年(1638年)十月,正蓝旗人唐贵因为渎职事故被收监。兵部官员奏报皇帝,皇太极下旨,将唐贵囚禁两天,并不给饭吃,让他长记性。不料在囚禁中,唐贵不知怎么弄来烟抽起来。被发现后,唐贵鞭又受到鞭挞八十二下的加罚。
《盛京刑部原档》中,还记录了很多因违法种植烟草受到惩罚的案例,如崇德四年(1639年)八月二十一日,正黄旗一个叫寇色良的人因为种烟,被判罚游街示众8天、扎穿耳朵,外加鞭抽82下,罚款9两银子。此外,违法者所在地的行政长官“牛录章京”也按失职论处,受到相应的处分。崇德四年八、九月间,似乎是对种烟行为的“严打”期,《盛京刑部原档》中这段时间的类似案例多达几十起。
但这番禁烟也未得到太大实际效果,人们对烟草的生理依赖,以及种植烟草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使吸烟、种烟之风越来越盛。两年后,皇太极“想通”了,不再坚持禁烟,只是对烟草走私出口依然严令禁止。
清康熙帝禁烟
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在对待臣民吸烟这件事上,也是持反对态度,但已不再是硬碰硬的策略了。徐珂《清稗类钞》一书中记载了康熙劝大臣戒烟的趣事:圣祖不饮酒,尤恶吸烟。溧阳史文清、海宁陈文简两公皆酷嗜淡巴菰,不能释手。及南巡,驻跸德州,闻二人之嗜也,特赐水晶烟管以讽之。偶呼吸,火焰上升,爆及唇际,乃惧而不敢用。遂传旨禁天下吸烟。
说的是史、陈两位大臣,嗜烟如命,康熙就设计给他们点教训,帮他们戒烟。在南巡的路上,君臣暂住山东德州歇脚。康熙赏给两名烟民爱卿各一支水晶烟管,俩人不知利害,一吸,火焰直蹿上来到了嘴边,吓得俩人再也不敢吸烟了,也明白了皇上的用意。康熙籍此时机传旨,禁止天下人吸烟。
尽管康熙这番苦心很有创意,尽管康熙是治国有方的稀世明君,但并非所有事情都能手到擒来,禁烟之事大致也是有头无尾。否则就没有上面所述纪晓岚在工作岗位上大肆抽烟,乾隆熟视无睹的事情了。
明清两朝,多次禁烟均无果而终,说明这的确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想说“禁”你不容易。清道光朝之后,比烟草更凶猛的鸦片进入中国,这对国民危害远远超过了烟草,起到了“转移目标”的作用。自此,烟草就更无人关注了,吸烟的人越来越多,蔓延到了大江南北、各个阶层,成为众多国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至今全世界各国也还在争论,究竟害人害己的吸烟行为会走向何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