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纪晓岚柳公权退休严嵩穿越 |
分类: 新闻溯史 |
近日,一位八十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申请退休,却被学校婉拒,引起众人争议和关注。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耄耋之年的老者,仍奋战在工作第一线。下面我们来看几位古代具有知名度的“高龄劳模”的事迹。
“欧体”字创始人——80岁未退休
欧阳询(557年-641年),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书法家,欧体书法始祖。据《旧唐书·欧阳询传》记载:“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贞观元年是627年,据此推算,欧阳询担任此官职的时候,就至少有71岁(虚岁,下同)了。另据《旧唐书·许敬宗传》记载:“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缞绖。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众或指之,敬宗见而大笑,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大致是说,“率更令”欧阳询长相很难看,贞观10年(636年)时,皇后去世,群臣披麻戴孝前来。但许敬宗在这个场合下,却因看到欧阳询的丑陋外貌哈哈大笑起来。许的一时放纵,招致了惩罚,被人弹劾,遭到贬谪。从这一段记述,我们可以明确获知,这一年欧阳询已经年届80岁,还担任“率更令”一职,此时并未退休返乡。
柳公权(778年-865年),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与颜真卿合称“颜柳”“颜筋柳骨”,相信每位接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柳公权所创的“柳体”楷书。《新唐书·柳公权传》有记载“咸通初,乃以太子太保致仕。”据此可以算出,柳公权在860年后,以太子太保的职位辞官退休,这一年他已经至少83岁了。
《新唐书》中记载了关于柳公权退休的事情。大中十三(859)年,唐宣宗在元旦举行朝会,年过八旬的柳公权因老迈健忘,在群臣中首先向皇帝祝贺新年,但说的言辞却出现了失误(具体什么失误史书未记载,笔者还没查到)。御史借此弹劾他,倒霉的柳公权被罚了一个季节的俸禄,议事官恨他不退休。咸通初年(860年后),才以太子太保的职位辞官退休。
看来人不服不行,太老了还在官位上,难免会闹笑话,被人忌恨。但柳公权的书法确实闻名遐迩,广受欢迎,甚至有了“国际声誉”。当时大臣家的碑志,如果不是柳公权所写,人们就认为子孙不孝顺。外国人来唐朝进贡,甚至不惜用珍宝来换取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世界级天文学家——86岁“退休”
郭守敬(1231年-1316年),河北邢台人,元代科学家,在天文、水利等方面成就辉煌,有多项发明和创造当时遥遥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1978年,紫金山天文台把我国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郭守敬被元朝皇帝定为终生不准申请退休,而实际上,郭守敬1316年86岁时去世,才真正从工作岗位“退”下来。
《元史·郭守敬传》最后一段记载说,郭守敬曾向元成宗奏本,为抵御山洪,应该修建五十到七十步宽的泄洪渠。但皇帝认为郭守敬夸大其词,也就修建了他建议宽度三分之一的渠道。第二年下大雨,水渠不给力,造成了水灾。成宗皇帝说:“郭太史真是神人,可惜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后来皇帝规定年满七十者,都可申请并批准退休,唯有郭守敬不许申请。
史上著名大奸臣——83岁退休
严嵩(1480年-1567年一说1569年),江西分宜人,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大奸臣之一。严嵩48岁时当上副部级的礼部右侍郎,进入高官行列。但后来掌权时间之长史所罕见,以至于最后被强迫退休的时候,已经是老眼昏花的灯烛残年。
据史书记载,严嵩专权背后,有他儿子严世蕃的大笔功劳。嘉靖皇帝所下的手诏,往往非常简单,语言不好理解,但严世蕃却经常能猜中其中含义,答语无不正合皇上旨意。后来严嵩的老伴去世,按当时规定,嘉靖皇帝从此不准严世蕃进入办公室代严嵩起草诏书。严嵩不得已只好自己动手,但失去了儿子这个绝佳助手,严嵩接到世宗的诏书,往往看不明白。答复的结果也就常常不合皇上旨意,由此他逐渐失去皇帝的欢心。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1562年,八十三岁的严嵩受到对立大臣们的弹劾,被勒令退休,儿子严世蕃则以通倭罪被杀。一代奸臣,晚年落寞而死,终年八十八岁。
纪晓岚(1724年-1805年)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的太多,不再赘述。
需要讲的重点是,根据《清史稿》《国朝汉学师承记》等史书记载,嘉庆十年,即1805年,纪昀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这一年他82岁高龄,不过荣升新职后没过多久,便与世长辞了。
(高鲁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