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的游戏 ——听《分数的意义》有感
(2014-04-30 10:52:5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随笔 |
巧妙的游戏
3月28日有幸听取了祁门祁山小学汪治国老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且不说他课前做的大量的教材分析与解读工作,也不说课中各种有效形式的自主探究,就说那一个有趣的游戏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学生明白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汪老师创设了一个《拿糖果》的游戏,其中的几个环节让我受益匪浅。
环节一:教师出示没有分子分母的分数或只有分子、分母的分数让学生拿糖果,导致学生没有办法拿。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大小是由分子、分母共同决定的,只有分子或者只有分母都不能判断分数的大小。
环节二:拿糖果的形式多样,层次分明。首先教师规定一个个的分数让学生按要求拿糖果,最后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分数将所有的拿走。在拿的过程中,学生虽然拿的都是糖果的三分之一,但结果却不相同,促使学生产生知识的冲突,明白是因为单位“1”的不同(即总数不同),它们的三分之一才不相同。
环节三: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由于时间关系,糖果没有拿完,这本来这是一种遗憾,但汪老师却将这种遗憾转化为学生新的希望。老师表态将会把剩下的糖果奖励给今后学习勤奋的孩子、书写工整的孩子,使这个游戏的效益发生了延续。
结合我的想法,我还想提一个建议:
在学生自己创造一个分数拿走所有糖果的环节,学生只创造了1/1、2/2这两个分数,这与前面的教学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活动过程中所有平均分后产生的个数都是整数个,有教师建议教学中应出示3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或5份的要求,虽然这样可以得到不是整数个,但我认为操作起来难度太大,我建议用9个物体平均分成6份(这一个物体最好是很容易平均分成两半的,如:巧克力,花生等),这样每份就出现了一个半,成为不同类型的代表。我想如果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就会创造出3/3、4/4、5/5、6/6……这些分数来拿走所有的糖果。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遗憾,所以才需要反思,而且不断反思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的过程。感谢室友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一个课例,在此,学习了,受用了。
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