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在同一平面内”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随笔 |
如何理解“在同一平面内”
甘棠小学
在教学四年级“垂直与平行”一课时。我在理解“平行”的含义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要真正理解这个定义,有两点:一是“不相交”,二是“同一平面”。在理解“不相交”的问题时,我让同桌把两枝铅笔当作两条直线来摆一摆,看看两枝笔的位置关系会出现哪些情况,并将学生不同的的摆法画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分分类,大体的分法有“平行状的”“相交有交点状的”“相交看不到交点状的”“两条直线延长后重合的”,最终归类为:平行、相交和重合。并在黑板板书——平行、相交、重合。
在着重理解“平行”的含义时,我继续引导:
师:你觉得怎么样两条直线才是互相平行的?
生1:把一条直线平移,如果能和另一条直线重合的话,这两条直线就平行。
我按学生的方法检测了黑板上的几组平行线,发现这种方法是对的。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2:两条直线如果碰不到一起,就平行。
师:那像
生:不平行。
生3:延长以后都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那也就是说“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
生:是的。
师追问:是不是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就一定互相平行呢?
生:如果把两枝铅笔交叉放,它们碰不到一起(示范放法),但是它们也不平行。
师接过学生的放法:像这样放它们会相交吗?(不会)是平行吗?(摇头)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它们的方向不同。(板书:方向不同)
生2:它们的位置不同,一上一下。(板书:位置不同)
师:指黑板上的一组平行线,它们也是一上一下,可是它们却是互相平行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无语)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水平的直线,又在与黑板垂直的墙面上画了一条水平的直线。
师:这两条直线延长以后相交吗?(不相交)那它们互相平行吗?(也不平行)
师:与黑板上的平行线比较一下,我会发现除了它们的方向不同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两条直线在两个不同的面内,一条在黑板面内,一条在墙面内,而黑板上的两条直线都在黑板面内。
师:看样子,老师刚刚说的那句话——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是不是有点问题?应该有一个什么的前提呢?
生:这两条直线应该在“同一个平面内”。出示:“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接着我引导学生找出教室里的平行线,我故意找到两条不在同一个墙面的,方向完全相同的两条边。
师:这两条边平行吗?(大部分学生都说不平行,有个别学生想说却又不敢说平行)为什么?
大部分学生:这两条边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所以不平行。
生1:我觉得它们是平行的,因为它们的方向相同。
师:我觉得它们也是平行的,有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是平行的?这需要我们的想象了。
生2:我知道,把一条边斜着平移过去,就能和另一条边重合。
师:了不起的想象力。
我引导学生一边用手比划,一边想象:将一条边斜着平移过来,就能和另一条边重合了,这条边平移的过程就出现了一个看不见的斜斜的面,而这两条边都在这个斜斜的面内。
师:这种看似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其实它们还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而且它们永不相交,所以它们是互相平行的。……
[反思]通过这段教学,我有一些困惑和思考:
1、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降低认知的难度。
对于“平行”这一含义的理解,是该放在同一个平面内认识,还是该放在空间内认识?学生在探究“平行”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的是“两条直线的方向相同”,而事实也证明只要两条直线的方向完全相同,它们就一定在同一平面内,这两条直线也就互相平行。教材给出的定义却是“在同一平面内”,学生难以理解,能否改之。
2、加强问题引导,深入理解概念。
对于“平行”的教学,自我感觉还比较深入,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追问了“你觉得怎么样两条直线才是互相平行的?”“是不是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就一定互相平行呢?”“有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是平行的?”这些问题都是从学生朴素的原始观念出发,遵重了学生主体的发展水平。在连续的不断的追问与学生的探索中学生能对“同一平面”的本原得到很深的理解,将“平行”的教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3、充分了解学生,才能驾驭课堂。
对于今天的教学有几点觉得做得还很不够: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导致课堂预设不充分,如:学生说“把一条直线平移,如果能和另一条直线重合的话,这两条直线就平行”。由于预设不充分,虽然也做了一些应对,但是效果不好。
对于图形的教学,应该多使用一些直观的教具,特别是课件的使用,而这节课使用的却不多,没有给学生一个更完整、更直观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