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题雕塑,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标签:
公园雕塑大型雕塑观赏雕塑人物雕塑景观雕塑 |
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把民族作为关注的焦点,并力求促进民族利益。
至于民族本身是什么,则有2种理解路径:
从客观路径来说,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从主观路径来说,是指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也就是拥有共同的神话、共享的历史和与众不同的共同文化等要素的人类共同民族主义有3个基本目标:民族自治、民族统一和民族认同。
也就是说,在民族主义的观念里,不允许别的民族左右本民族的命运,本民族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本民族有团体感和自豪感。
民族主义的兴起,是与人类向现代社会转型有关的。古代没有民族主义,甚至没有民族观念,到了现代社会才有。对于民族主义的出现,有5种主要的解释。
一是经济的解释。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上人与人的交往频率大幅提高,融合程度突飞猛进,整个社会的依赖程度也提高了。这就促成了共同体意识的成长,民族主义由此形成。
红军铜雕,城市雕像,文化雕塑
纪念馆铜雕,艺术雕像,人物雕塑
景观铜雕,观赏雕像,户外雕塑
二是文化的解释。民族和民族主义是一种高级的文化现象。正是现代化进程中对社会文化的改造,知识增长和教育普及构成了民族主义产生的基础。由于地理接近、经济相似等,也就形成了文化上的相似性,并逐渐上升为民族主义。三是政治的解释。这种观点认为,民族和民族主义是现代国家兴起的副产品。也就是说,国际竞争和群体生存需要刺激了民族主义的兴起。
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民族主义的出现,就是得益于拿破仑战争的刺激。德意志的精英们普遍意识到,如果不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和国家,德意志的生存都岌岌可危。
四是意识形态的解释。这种观点强调了民族主义有类似宗教的力量。民族主义本身是现代意识形态兴起的产物。五是建构主义的解释。前面所说“想象的共同体”,就是建构主义的路径。这种认为,民族主义的出现与工业化进程中印刷品和阅读的普及是有很大关系的。

公园铜雕,园林雕像,校园雕塑
户外铜雕,大型雕像,城市雕塑
传统铜雕,艺术雕像,人物雕塑
与民族紧密有关的一个概念是“民族国家”,这是民族与国家重叠的状态。
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指一个国家就是一个民族。“一国一族,一族一国”。但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不是由一个族群构成的。一般意义上的国家,都是多族群国家。就国家内部的族群关系来说,合作与融合是比较理想的类型。
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实现了族群融合:
一是现代化,充分发展工业和现代社会;
二是建立内部平等的国家,比如少数族群的人也可以当总统;
景观铜雕,观赏雕像,户外雕塑
公园铜雕,园林雕像,大型雕塑
纪念性铜雕,城市雕像,人物雕塑
民族主义的一般性定义极为广泛,其争议遍及古今。民族主义的例子极其多样,论及民族主义不时引致极端性的情绪,使得表述并定义民族主义极为困难。一个反复发生的争议是,人们以自身地区性的经验来定义民族主义。对布列塔尼的民族主义者而言,国家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之争为论战焦点;对其他地区而言,其间的差异或无关紧要。民族主义的支持者经常担忧,因民族主义冲突所产生的负面结果、种族冲突、战争、与内政上的冲突,会归结至民族主义本身,导致旁人以负面角度看待民族主义的一般性观点。他们认为经由最负面的观点看待民族主义为扭曲原意。过份强调争端,定将对一般性争论的注意力转移至民族国家的特征等个案。
民族主义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积极一面可称为理性民族主义,它的积极作用表现为:有利于维护本国主权、利益和尊严,对于侵犯和损害本国主权和利益的人和事进行自觉抵制,甚至与之坚决斗争;有利于本民族自身发展进步,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可成为推动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消极一面可称为非理性民族主义,它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私性,民族主义使人只关心本国本民族的利益,把本国本民族的利益、价值看得高于一切,它具有民族利己主义内涵;排他性,排斥外民族进入本民族地区或国家,对外民族文化采取拒绝、排斥态度;保守性,认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完美无缺,不愿进行理性思考,不思变革和创新。
前一篇:校园主题雕塑,校园雕塑的社会价值
后一篇:民俗主题雕塑,民族传统文化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