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主题雕塑,民俗节日

标签:
雕刻工艺雕塑定制厂家历史文化工艺雕塑铸铜雕塑神兽雕塑 |
在汉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五千年来已深深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龙文化,龙文化在历史上曾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仍为中国的统一和繁荣发挥着自己独有的作用。
元宵节舞龙(也称舞龙灯、耍龙灯)是民间活动。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国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本与龙无关,我们所要谈的是灯节必要进行的舞龙灯。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于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吴氏所说的似乎的静止观赏的龙灯。南宋龙灯亦有由人舞弄者,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即有“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诗句。
大型铜雕,龙雕像,神兽雕塑
现代艺术浮雕,双龙戏珠雕像,广场雕塑
步行街铜雕,雕塑摆件,铸铜雕塑
明清两代,舞龙灯之风更盛。据清道光年间《沪城岁事》载:“游手环竹箔作笼状,蒙以绤,绘龙鳞于上,有首有尾,下承以木柄旋舞,街巷前导为灯牌,必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龙民俗,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与龙相关者。这些节日的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散发着清新的乡土气息。
舞龙灯、舞龙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据《汉书·西域传赞》载:“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之。”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晚期画像石墓中室东壁上的乐舞百戏石刻为我们提供了汉代鱼龙之戏的形象资料。画面的场面与颜师古注所云有所不同,可能属于另外一种形式。戏中之鱼形体硕大,明显系人工制作;鱼左侧有人单腿跪地,以右肩负鱼,鱼右侧有二人站立,均以右手举鼗鼓摇动,后面一人的左手似在持鱼的尾部。鱼的前面为一四足奔跑之龙。友双角、鳞身、双翼、长尾,背上负一大圆口双耳瓶;瓶上立着一份扮演羽人的小孩,双手持一带羽葆的长幢耍弄。龙前一人,左手持短梃,右手持鼗鼓向龙摇动;龙后一人,左手持鞭,右手亦持鼗鼓举摇,气氛热烈异常。
传统工艺铜雕,龙雕像定制,文化艺术雕塑
双龙戏珠铜雕,商业街雕像,历史文化雕塑
龙主题铜雕,动物雕像,纪念馆雕塑
农历二月二为中国的“龙抬头节”。此时正值惊蛰、春分时节,大地逐渐转暖,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正是在这一天抬头活动的,以后雨水也就多了起来。寻根求源,“龙抬头节”可能是从上古的“龙见而雩”演化而来的。
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中国北方多旱少雨,将龙引入家中图的是风调雨顺,于是也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北方一些人家在这一天还用彩纸、草节、细秫稭等穿成串悬于房梁之上,称“穿龙尾”,也是留龙在家之意。
户外铜雕,雕刻工艺品,文化艺术雕塑
传统工艺石雕,雕刻工艺,园林雕塑
民俗文化铜雕,生肖龙雕像,公园雕塑
民俗认为这一天人们的食物都为龙身上之物,如:面条是龙须、烙饼是龙鳞、饺子是龙耳等等。于是人们在二月二多吃面条、烙饼,因食龙之须、鳞对龙无多大伤害;最忌的是吃米饭,因为米饭是龙子,一顿米饭要伤害多少龙的性命。闺中妇女还忌用针线,以免不小心扎伤龙目。以上活动体现了龙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
传说中每年二月二(俗称龙抬头)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神兽铜雕,动物雕像,铸铜雕塑
现代艺术浮雕,龙雕像,雕塑摆件
端午节的历史极其悠久,节日风俗也极为丰富,其中一些活动与龙有关,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阳节最重要的活动。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册》中的大龙舟,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官员、百姓以至深闺少女都要临水观看。唐代诗人张建封有《竞渡歌》写其精彩场面:“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的真正起因应是辟邪消灾。“五”(午)是天干中中间的数字,因而被古人认为具有极盛的含义;盛极而衰,因而它又包含着不祥的因素。因此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汉代的很多古籍都有“不举五月子”的记载。五月初五更是不祥,旧俗在这一天要将未满周岁的幼儿带到外婆家躲藏,称“躲午”,这显然具有躲避灾难的含义。端午节的一系列活动,如洒香汤(以艾叶、菖蒲煮水沐浴)、悬艾老虎素(用彩绸缝扎成粽子、辣椒、扫帚、布老虎等串以彩线挂于胸前)、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等,都以辟邪除祟为主旨。至于龙舟竞渡,当是祈获保佑的一种形式。
前一篇:书本主题雕塑,石雕书本定制
后一篇:小孩主题雕塑,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