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行为大人觉得孩子不讲理,是因为大人无法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非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我们给他们讲道理。其实有时候大人也隐约知道点原因,比如到点不回家吃饭,赖别人家不走,中午不想睡觉就是没有玩够,可我们觉得孩子应该回家了,应该睡觉了,应该按照我们大人设想的时间点做事情,应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应该。。。。。
可是,这时候孩子们会怎么想呢?
先来说说我们家最近发生两件事情:
事件一
由于儿子睡着了偶尔会有吃手的问题,我们睡前一定要洗手。所以每天中午一说“洗手吧?”儿子就知道要睡觉了。通常儿子都会说“我不睡觉”,然后我们大人就开始一阵游说“咱早睡觉可以早出去玩啊?”“洗完手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睡醒了有好东西吃奥”“好好睡觉身体才能棒棒的啊”等等等等。一般来说,哄一阵也就将就洗了。可那一天怎么哄也不行,就是不洗手!
我很生气,强制给他洗了,儿子大哭起来,洗完了也不睡觉,非要姥姥抱抱,我让姥姥回自己屋里睡觉去,把儿子放床上由他自己哭。
我试着用一分钟批评的办法陈述刚才的事实,表达我的愤怒,可儿子也在气头上,还是哇哇大哭,我躺下,装作睡觉。儿子哭了一会稍稍平静,说要喝水。喝完水儿子说要跟妈妈说说,我很好奇儿子会跟我说什么?以前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儿子说:“刚才洗手我不洗,还要姥姥抱,妈妈很生气。”说完我的气已经消了一半,但我还装作生气的样子,回答道:“是的,妈妈刚才很!生!气!”,然后尽量客观不带情绪地把刚才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让他平静下来,也回想一下刚才的事情。
我问儿子,“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不想洗手?”儿子说:“没玩够呢。”这次我没有反驳他,也没有再摆出来一大堆的道理,我只是表达了一下对他的理解:“恩,还想玩那个小火车是吧?”儿子点点头,心情顿时开朗起来,开始给我说小火车的事情。讲完后,我说:“你看现在都3点啦,妈妈都困了。”儿子说:“妈妈,刚才我不困,所以不睡觉,有一种是困,有一种是不困,不困呢,就不睡觉,困呢,就睡觉,我刚才不困,所以不睡觉。”儿子用手比划着,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跟我说这个道理,我听着都有点乐了。“那现在呢?困了吗?”“困了!”于是儿子高高兴兴地自己去洗手睡觉了。
躺在床上,回想刚才的事情,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傻,怎么现在才明白,原来儿子不洗手,哭闹,要抱抱就是“不困”,“想玩”!多么简单的原因!可让孩子洗手的时候,朝孩子发火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说到底,还是没有考虑孩子在想什么?只是一味地想孩子应该怎样。
我想如果我们大人不困,想玩会怎样?那就不睡呗,可到孩子身上怎么就不行,非要他马上睡呢?所以从那天开始,我决定不再强迫他洗手睡觉了,我给家人说好,到了中午睡觉,我们只要问问他就好了,如果他不想睡觉,就不用管他,我们自己先上床睡,他看着我们都睡了,估计玩一会觉得没意思了就想睡了。
之后的几天,儿子还一直很听话,一叫洗手就去了,看来孩子对这些事情还是有记性的。
又有一天中午,儿子不想洗手睡觉,我们按照上次说的,都去睡了。我就听着儿子在厕所里一直玩门锁,开开,锁上,开开,锁上。玩了10多分钟,一会没音了,我害怕有危险,悄悄地过去看看,儿子正跟浴帘玩呢,风吹起浴帘儿子觉得很好玩。
我说:“困了吗?洗手睡觉吧?”出乎我的意外,儿子很爽快地答应了:“好!”然后自己很快地洗完手(也不像以前那样一边洗一边玩),躺下了。我喝点水的功夫,儿子已经睡着了。看来是困了。
当我们尊重了孩子们的选择,满足了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是多么地配合啊!
从这个事情之后我一直在想,孩子任何看上去不讲理的哭闹其实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当孩子哭闹时,我们大人的第一反应常常是让孩子停止哭闹,按照我们希望的方式去做。我们有没有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们有什么需要?
有些需要我们完全可以满足,比如“还没玩够”,我们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个时间或次数,或者干脆让他们玩个够,来满足他们的需要。有些时候即使我们不能答应他们的请求,我们也要表示出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这样他们即使得不到也会觉得有妈妈理解我,而不是一味地责骂我是错的,比如事件二。
事件二
前两天带孩子去公园玩,回来的路上儿子捡了一个小石头,我们在马路上过红绿灯时由于快跑儿子不小心把手里的石头丢了,等到了公交车站才发现。儿子一看石头没了,转头就要回去找,我拉住他,儿子来了情绪,哭起来:“不行不行,我就要去!我就要去!”
我知道这时候跟他说“马路上危险,我们没法去找”儿子肯定会哭闹的更厉害。我拍了拍儿子,跟他说:“丢了石头很伤心是吧?妈妈也觉得那块石头挺好看的。”儿子点了点头。我亲了亲他,没再说话,把他搂在怀里。“妈妈,我好想要那块石头啊!”我知道儿子说这句话表示已经接受了丢石头的事实了。“恩,那块石头有可能也想你呢!”我笑着说。“恩,他可能在找我呢,咦?去哪啦?去哪啦?”儿子自己开始想象着跟石头对话,立刻高兴起来,一阵风波就这样过去了。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一点点同情和理解。
当孩子哭闹时,大人一生气,一切智商情商都变为零了,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灾难。大人都是一点就着,怎么能养出性情平和的孩子?!
当孩子哭闹时,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们的需要,想想哭闹背后的原因,当我们理解了孩子,无论说什么话,孩子都会觉得是一种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