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寺庙商业化过度初心盘龙寺 |
“寺庙不要过度商业化”应成社会共识
15日,昆明盘龙寺决定暂关山门,闭门清修,原因是寺院告示因县委政府及镇政府要将盘龙寺“商业化、公司化”。当地政府回应,称寺庙的收入主要是善信的功德捐赠而不是门票,不会把寺庙商业化,下一步考虑减免门票。就在今年年初,云南4A景区鸡足山全山寺庵闭门谢客,原因同样是抗议“挟佛敛财”、寺庙被商业化。( 8月16日云南电视台)
寺庙是修行的地方,需要清净的氛围,不求与世隔绝,但求不忘初心。盘龙寺里的几副对联——盘龙古寺谈岁月空蒙万点凭雨顺,碧天云海道春秋鹤影千声任风调;放眼河山三千年阅尽古今人事,凝神云水五百里荡除内外是非……或许更能诠释盘龙寺的功能价值。从古至今,修行之人都喜欢寂静的场所,以便更好地洗涤心灵,这是寺庙文化的一种内涵,也是自我精神提升的外部助力。就此来说,过度的商业化,的确是不甚妥当的。
遗憾的是,这些年,寺庙被过度商业化的案例,的确是客观存在的;“挟佛敛财”的行为,也是一些寺庙的真实写照。如今年年初,云南4A景区鸡足山全山寺庵闭门谢客,原因就是抗议“挟佛敛财”、寺庙被商业化;如今盘龙寺闭门谢客的理由,与其完全一致。可以说,当修行的场所被商业化裹挟与包装,其的确是“有违初心”的。面对这样的举动,寺庙采取“闭门谢客”的方式,显然是可以理解的。
客观来说,地方政府主导的寺庙商业化模式,其实是一种短视之举。游客来寺庙,虽未必带着虔诚的心过来,但多是慕名而来,即是对寺庙文化有着一定的认同或认知。但是,过度商业化的话,短期内或许能带来一定的利益,甚至给地方GDP助力,但长远来说,的确不是什么好事。毕竟,过度的商业化,必然会背离盘龙寺这样千年古刹的名声,一旦名声不再,过度的商业化是无以为继的。换言之,寺庙的文化与修行,才是寺庙存在的最本质与最核心的价值。
言已至此,那对寺庙“关门谢客”这样的抗议方式,公众应该可以理解。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才是理性之举,因为这是在呵护寺庙的本真价值,也是其“不不忘初心”的一种做法与写照。事实上,对于寺庙文化,地方政府的确不宜过度干预,只需适当给予引导即可;除非寺庙完全异化,如完全沦为敛财之所,地方政府方可用行政权力干预。正常的情况下,“让寺庙的归寺庙,让政府的归政府”应该成为最基本的底线与准则。
毕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寺庙而言,的确不要过度商业化,这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一花一佛一世界”的寺庙文化里,的确不需要有太多外界力量的裹挟,希望地方政府在对待寺庙文化时,都能恪守自己的权力底线,而不是试图将其变成敛财的工具。如此,对地方政府而言,应该就是一件“功德”了。
刊于8月18日《深圳商报》:http://szsb.sznews.com/html/2014-08/18/content_2975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