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草
(2024-07-16 14:45:42)下午一人在家,看了会电视,感觉无聊,下楼围着小区转了一圈。
小区北侧,与农田相隔20余米,是堆积小区建设期间多余的黄土,黄土2米高,被迁居到城市,原本矿工的居民用树枝、绳网分割为很多块,种上了玉米、红薯、花生和多种蔬菜,而最外层的斜坡上,除了丝瓜之类的藤蔓蔬菜,就是自己小时候常割的一种草,这种草在小路两边长得异常茂盛。再往西走,到了新修的大路上,路边的绿化带中这种草更是茂盛,停下来,用手机扫了扫,显示草名为稗。
小时候,中午或下午下学后,回到家中,第一事项就是背上筐、拿上镰刀,到农田割草。那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稗草。不过从来没有叫过稗草,我们常讲的是水稗子草,稗子怎么写不知道。只知道这种草分瓣多,茎厚实,叶片宽,长得高,羊儿爱吃,特别是夏天,只要一下雨,草儿长疯,能长到一尺多高,成片成片的,割多了,羊儿吃不完,就晒干,等到冬天再喂羊。到了高中,接触到稗官野史这个成语时,才了解稗字的含义,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像稻,是稻田的害草。从此认为,这种草应为稻田的草,只有南方有。
很熟悉的东西,但总不能正常的理解,或者土名与官名不能对应。现在好了,手机联网,只要肯学习,就知道根底了。
后一篇:选煤质就是选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