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讲话
(2024-06-22 15:13:22)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一些安全隐患长期存在、熟视无睹,排查工作有盲点、有死角、有漏洞、有缺项,整改措施不精准、不果断、不得力,风险排查与隐患整治没有形成闭环,安全生产责任没有压实等教训,极为惨痛。
一、要增强职工群众安全生产意识,补足安全意识之钙,把爱岗敬业之心和持之以恒的态度贯穿安全生产全过程,自觉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问题也罢,隐患也好,大多是“疏忽”“含糊”惹下的“祸患”,害人不浅。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工作,需要细微严谨的态度,需要严细较真的精神。“疏忽”就是粗枝大叶、厝火积薪,“含糊”就是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疏忽”一时,痛苦一世;“含糊”一刻,悲剧上演。
管理的力道、落实的功夫,要扣在发挥职工群众在安全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上,只有当职工群众安全生产行为与企业单位所倡导的安全理念相一致的时候,安全管理机制才能落地落实;只有当制定的安全规范内化为职工群众行为习惯时,安全发展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当推出的举措固化为制度并内化为职工群众行为时,才能集中智慧力量,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责任链条,从而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要学会现场“三点控制”方法,即存在风险、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的危险点,可能对职工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因为的危害点;历史上发生事故平率较高的事故多发点。
三负责制:向职工负责,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确保安全生产;向家人负责。我们的工作不仅影响自己,换关系到家人的安全和福祉;向自己负责,每个职工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遵守规章制度。
二、要细化安全生产流程,健全安全操作标准,让职工群众知晓标准和要求,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杜绝“疏忽”,铲除“含糊”,重在敬畏法纪、遵守规则,难在执行号令、落实规章,贵在按标作业、养成习惯。由是看来,既要抓实,又要抓细,避免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泛泛要求、过于粗放等问题。否则,解决“疏忽”和“含糊”问题,就进不了操作程序、落实不到现实层面。安全发展永远在路上,不可有“疏忽”之时,不能有“含糊”之刻;安全生产没有松劲之时、喘息之机;安全管理只有进行时,没有过去时。
三、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必须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永不言好,在工作取向上、思路上、措施上,变“守势”为“攻势”,坚持把安全责任融入“两个经常”,在经常性教育上下功夫,三言两语提提醒,三两分钟明明理,培塑安全意识;在经常性管理上见成效,规范日常行为,落实安全责任,牢牢掌握“攻势”的主动权。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多留一点神,多说一句话,多提一个醒。特别是对易发事故的区域和岗位,在工作中力求多一点确认,多一些查看,进而达到多一处预防举措,多一项防控办法,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失守,缘于隐患存在,在于祸患未除,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责任缺位、管控失力、防范失守。诚然,可以依靠硬性机制、硬起手腕打通安全堵点,借助技术进步扫除安全盲点。但是,再完美的规章、再先进的技术,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的责任感、责任制和责任心。就管理者来说,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强化忧患意识、底线思维、问题导向,躬身入局、亲力亲为,抓住重要工作、重大问题、关键环节,真正走到、看到、落实到位,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红线。
安全管理的痛点止于责任。如何告别“一痛再痛”的“沉痛”,最好的良药是“责任感、责任制和责任心”,落实这“三责”必须上下联动、整体推动,原因“两头找”,问题“合力改”。上级管理层面要解决好顶层设计上的问题,下级执行层面要做好末端落实的工作,真正打通“落实、落实、再落实”的“最后一毫米”。
四、坚持做好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
安全观察员管理
可以看出,观察员是网员、岗员,也是安全管理员的升级版,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找到事故的根本原因,并帮助单位建立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是的管理更加人性化,避免了安全管理和职工操作之间的矛盾对立,做到了相互融合。